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70-180(第1/20页)

    第171章 那位状元郎,如若他没……

    桃叶渡就在金陵城外几十里地,是天下第一渡,无数商客、使臣皆由此入京,自是繁华。

    可谓是富贵迷人眼。

    姜宁和卫长昀在客栈安顿好,还未休息多久,便被聂丛文敲门叫了出去。

    聂丛文为人爽朗,在船上就跟他俩相处得好,心里一直琢磨能不能交个朋友。

    下船时见他俩在那儿商量,就主动找了过去。

    还好,姜宁和卫长昀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这朋友也做成了。

    “走走,先带你们填饱肚子,别的事,过后再说都不迟。”聂丛文张罗道:“别看今年是会试,往年哪怕不是会试,桃叶渡人也多得很。”

    “有时候走在街上,还能碰到别国使臣队伍从这儿过。”

    姜宁歇了会儿,精神好了不少,这会儿边听边打量起周遭,只觉目不暇接。

    真的好热闹啊,感觉街上全是人。

    之前想过京城可能会很繁华,却没想到过会繁华成这样。

    “聂大哥,你对京城好像很熟悉,以前在这儿住过吗?”姜宁无意打听隐私,只是听他介绍,不免好奇起来。

    不是会试的时候还在京城,那自然是在这里住过的。

    聂丛文点头,“我有一个远房伯父在鸿胪寺做署丞,我上一次会试来得早,住了小一年。”

    卫长昀了然道:“难怪聂大哥从京城之事如此了解。”

    “那京城什么时候会热起来啊?还有就是哪儿的住处比较便宜。”姜宁问得大方,丝毫不觉囊中羞涩是什么事。

    他们是从黔州来的,又不比其他地方。

    虽说食肆年末那一阵生意好,加上卖出去的佐料、辣椒和零嘴,赚了一些,但比起京城这地方的消费,哪够看的。

    三十两银子,可不得仔细算着花。

    “金陵可大了,要是不嫌地方远,便宜的地方还是有。”聂丛文说着话,把他们引进了一家饭庄。

    饭庄不大,更像是一个院子。

    外围一圈竹篱,里边屋子瞧着也像是竹屋,不说豪华,却也有几分清雅。

    “哎,三位客官是来喝酒还是吃饭的?”

    伙计一见人来,利索迎上前,“这会儿客还没满,有得选。”

    “吃饭的。”聂丛文摆手,“选一处稍微安静点的,能说话。”

    伙计连声答应,走在前头带他们去找座。

    姜宁和卫长昀跟在后面,打量了一圈,低声说起话来。

    “这饭庄倒是合我心意,我要是开不了三层大酒楼,弄一个这也不错。”姜宁压着声音,“像我爸妈从前开的农家乐。”

    卫长昀嘴角上扬,问:“又改主意了?”

    姜宁瞥他,“这叫审时度势和随机应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去调整目标。”

    才不是遇见困难就退缩,有本质区别的好吗?

    “颇有道理。”卫长昀认同地点点头。

    说话间,伙计已经给他们找好了位置,等他们坐下,便有其他伙计麻利地上了茶水。

    聂丛文一看就不是第一回来,“报几道你们家的招牌,给我这两位朋友选选。”

    “好嘞,这菜啊可有讲究,看您选哪些。”

    伙计嘴皮子溜,一串菜名报完,还顺道解释了一下有的菜是什么。

    姜宁听得眼睛睁圆,一脸好奇又新鲜,听完了问聂丛文,“炖生敲和水晶鸭好吃吗?”

    “你还真会挑,就这两样招牌菜,可是闻名秦淮,尤其这水晶鸭,城里百姓经常道,无鸭能渡秦淮水。”

    聂丛文说完,看向卫长昀,“长昀,你可有什么想尝的?”

    卫长昀想了想,问道:“蜜汁藕,这个季节藕正是新鲜的时候。”

    聂丛文点头,朝伙计道:“这三道菜之外,再加松子鱼米、春满园,最后再来一壶花雕酒。”

    伙计默念后记下,“好嘞,客官稍等,这就去给您下菜。”

    伙计一走,三人便说起话来。

    “这家饭庄,我之前就来过,味道好,而且店家也好,最重要比起其他家来,便宜许多。”

    聂丛文举起杯子,“我先以茶代酒,敬两位朋友。”

    姜宁和卫长昀一起举杯,笑了笑,“我们也敬聂大哥。”

    客套的话说完,三人闲聊起其他事情来。

    都是进京赶考,话题自然绕不开不久后的春闱。

    他们抵达京城的时间正好是二月初,还有半个多月便是会试,大多数士子都已经提前进京。

    不说金陵城里的,便是刚才他们从客栈一路过来,都碰到不少一样来赴考的士子。

    姜宁第一次接触科举,尤其还是在京城里考,难免好奇,“会试和乡试差别大吗?长昀参加乡试那次,感觉怪磨人的,要是性子躁一些,在贡院里都坐不住。”

    “差不太多,一样是连考三场,早一日进,最后一日出。”聂丛文小声道:“上一回来考时,我真是恨不得晕过去,但一想千里迢迢赶来,又苦读多年,岂能认输,生生熬了过去。”

    他说话时语调抑扬顿挫明显,表情也会跟着变化,说起这些事来,比讲故事还精彩。

    姜宁忍不住笑了声,“那今年你岂不是又得熬?”

    聂丛文摇头,“那可不行,今年势必得考中了才行,不然下回会试,我都得三十了。”

    姜宁低咳一声不说话,心道四五十岁中举者都颇多,能参加会试已经是读书人里的佼佼者了。

    卫长昀一贯地话不多,偶尔插一句,也都是无关紧要的话。

    无他,是因为周围人太多,要说些其他的话,难免可能会生出一些是非来。

    过了半炷香的功夫,伙计陆续把点的菜上完。

    在船上颠簸了几天几夜,又等了一会儿的三人,这会饥肠辘辘,拿碗盛饭后,顾不上说话,先吃起来。

    “长昀年少有为,如今不过十八的年纪就参加会试,当得起一句天资过人了。”

    聂丛文吃了一会儿,望着卫长昀,不由感慨,“我像长昀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还不懂,也只有京城国子监那些人能像你这般年纪就参加会试。”

    卫长昀神色微敛,“三年前聂大哥也才二十四,比我大不了多少。”

    “哈哈哈,你这话我爱听,我也是年少有为。”聂丛文说完,抬头看了一眼,不知不觉间,饭庄已经快要坐满。

    “啧,这生意半点不比城里差了。”

    姜宁吃到一半,已经有些饱,便忍不住琢磨起其他事情来。

    一个渡口都这般热闹,那金陵城里更不用说了。

    秦淮两岸,向来都是富饶之地,更是鱼米之乡。

    这么大的地方,想要靠做生意赚钱,应当是不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