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30-140(第3/16页)

些店家见铺子生意好,第二年会故意抬高价钱。”

    管事:“这个,这个……”

    “先不说这个,”许栀和比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们主家能接受卖铺子吗?”

    管事说:“若是许娘子出得起银钱,自然能卖。”

    一直沉默着的潘光忽然插嘴:“我记得潘楼街附近的商铺大小在真宗朝都被丈量过,大小差不离,一间铺子大抵在八千两上下。”

    常庆妤带来的帐房先生也道:“潘郎君说的不错。不过庆历年间黄河水患,汴京周边粮食减产,粮价上涨,有一部分人离开了汴京,也导致了潘楼街附近的铺子价钱降低。按照当下的情况,这间铺子若是买下来在七千五百两左右。”

    说着,他递了两张纸过来,上面写着潘楼街铺子变动。

    纸张依次从众人手中传过,管事看到这张纸,干巴巴地点了点头。

    许栀和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说话的帐房先生一眼,两人不急不徐地喝着茶,说着养画眉的注意事项。

    仿佛刚刚补充的那一句话,只是随口一提。

    管事:“兹事体大,许娘子,我需要和主家确认过后才能给你答复,还请见谅。”

    许栀和:“自然,买卖乃是大事,若是出了结果,烦请来潘楼告知一声,潘郎君是我好友。”

    首次被正面肯定身份的潘光挺直了胸膛,脸上是按捺不住的笑意。

    管事离开的时候还有些浑浑噩噩,他听信了良吉的话在前,然后遇见了一个比一个难缠的角色,他以为画了押去官府公证就能走人,没想到横生这许多波折。

    管事回去后找到了主家,主家听说还有潘常两家的推动,连忙叫他应允这门生意——不管怎样,结个善缘也是好的。当然,都是后话。

    管事离开后,许栀和郑重朝着今日过来帮忙的几人道谢。

    她将地点选定了潘楼,潘光一直在旁边作陪,常庆妤听说这件事后,语气坚定地说要过来帮忙,两人虽然都没当回事,但他们只要坐在这儿,便能省去铺子交易过程中的诸多扯皮,更不要说常庆妤带了经验老道的常家帐房先生过来。

    常庆妤:“许姐姐这么客气做什么?”她看了一眼兴致勃勃说着养文竹饲画眉的两位帐房,也看了一眼赖在散桌不肯离开的潘光,“他们啊,其实心底也好奇今日的放榜。”

    就算没有许栀和这件事儿,帐房先生也会溜达上街。他们关注名次,也关注其中对常家商铺是否会产生影响。所以来这一趟,算是半顺道。

    至于潘光,在哪儿不是坐。

    潘光见常庆妤看向自己,心底起了毛:“你看我做什么?”

    常庆妤朝他做了个口型:“潘光哥哥,你趁我兄长不在说他坏话,我要如实告诉他。”

    “……就算你兄长坐在我面前,我依旧照说不误,”潘光说,“比起这个,我更加好奇许娘子赁……买潘楼街的铺子要做什么营生?”

    许栀和卖了个关子:“这边打算做点新奇的。不好描述,下次我带些给你尝尝。”

    “果然是饮食……许娘子若是答应,潘某很愿意为你分忧。某中庸之才,但营生还算过得去眼。”潘光上下嘴皮子一碰,热络的话语不要钱似的往外蹦,然后声音戛然而止,“不是,什么叫做这边做点新奇的,难道还有别的地方?”

    许栀和点了点头:“猜对啦,还有曹门大街。”

    汴京从内到外依次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曹门大街便是外城的主干道,起于最南端汴河码头,一路北上直达新郑门,呈南北走向。

    和内城的富庶不同,外城的平民百姓更多一些。庆历五年开封府含汴京在内共辖二十四县,总户数为二十六万三千余户,汴京城户数最多,占其中一半左右。其中,外城户数占了约四成左右。

    因为外城人数相对于内城少,且出手远不及内城官宦之家出手大方,外城一直没什么像样的正经铺子,能支个棚子都算是十分重视,露天卖东西是常态。

    一墙之隔,赁资云泥之别。最重要的是,城外四通八达,甚至菜价和米价比城中便宜。

    潘光:“你要去曹门大街那边?不成的,那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个个将银钱看得比自己还重要,想与他们做生意,难度可不止一星半点。”

    许栀和:“你试过吗?”

    潘光:“……没有,但是我父亲是这么告诉我。”

    许栀和说:“你父亲不会是你祖父告诉的吧?”

    “那又怎样?”潘光没否认,“反正他们赚的银子也少,别到时候入不敷出,你哭都来不及。”

    “不管怎么样,我想试试,”许栀和说,“令尊和祖父的看法还停留在三四十年前,那时候大宋也刚平定没多少年,现在外城你见过吗?从其他州府过来谋生的自然有,但大头还是那些早早搬迁至汴京的人,他们在那片土地休养生息了三四十年,两代人过去,当真还是他们口中混乱的景象吗?”

    潘光一时间哑口无言。

    常庆妤听着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弱弱地开口,“曹门大街暂且搁置,还是先说说潘楼街这个吧。”她看向许栀和,语气诚挚,“许姐姐若是有与人合作的打算,请一定不要忘记常家。”

    “常家又不做饮食营生,记得又有什么用?”

    潘光跟着喝温开水,他惯爱喝高山香茗,偶然尝一次温开水,倒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常庆妤想了想,旁边帐房先生宠溺地看着她,“这有何难?常家有钱。”

    潘光:“……”无法反驳。

    趁着常家帐房先生和潘光说话期间,许栀和压低声音和方梨与良吉道:“开店铺做生意,有钱、有设备,便是合作的第一步。”

    良吉:“就像是羊毛手衣。”

    “对,当时我们既没有铺面也没有钱,只能靠着技术,所以让渡了很多,”许栀和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了一番,接着道,“现在虽然和常、潘两家依然不能比,但也算有了点底气。”

    方梨反应过来:“所以姑娘是准备将主要部分抓在自己手里?”

    许栀和:“对,在此基础上,庆妤有钱,潘郎君有经验,和两人合作,事半功倍。”

    良吉补充:“还能省去一部分管理事宜。”

    “咱们小声点。”许栀和看他们俩眼睛越来越明亮,用眼神示意他们沉住气。

    两人连连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这一边,潘光和常庆妤初步达成共识,潘楼的经营数年不变,常庆妤更是准备涉足常家之前没经验的领域,他们都想做出点改变和新东西,眼下正是机会离得最近的一次。

    来的路上风调还在说这件事,说潘家有人觉得潘光太过于偏信许娘子,他闻言只是冷冷一笑,只说了羊毛手衣,便让众人哑口无言。

    羊毛手衣不仅是在大宋火,甚至在与邻边的贸易往来中也很畅销,常家布坊去年一整年,靠着羊毛手衣便赚得盆满钵满。

    手衣已经错过,这次他定要抓住机会。

    第133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