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20-130(第16/19页)

 “就是就是,姑爷省试都能第三,殿试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样,都是个好结果。”

    许栀和伸手在方梨的脸上捏了一下,话对着三人说:“你们一个个怎么都像是吃了蜜糖一样会说话?对了良吉,秋儿昨儿来信说提前攒够了汴京的银钱,这几日要劳烦关注一下马行街附近的铺子了。”

    良吉爽快地应下,王维熙在旁道:“也不知道小升会不会过来。”

    隔了小半年,他心中还有些想念呢。

    许栀和说:“要是秋儿过来,应当会带上他。等他们过来了,放你们两日空闲,好好在汴京城逛逛。”

    王维熙一脸惊喜,“那感情好,等小升来了,我带着他一道去鸿胪寺卖金酥薯蓣。”

    方梨:“啊?你会不会有点太喜欢卖薯蓣了?”

    王维熙挠了挠头:“有吗?一站过去,薯蓣很快就被卖完了。等小升过来了,我想带着他去潘楼街附近试试,也趁此机会检查一下小升的吆喝能力。”

    他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一旁的许栀和与方梨对视一眼,笑意融融。

    ……

    崇政殿上,十来位紫袍官员站在台阶之上,望着下面俯身行礼的考生。

    考生有专门的人教授过礼仪,动作整齐划一。他们的年岁有大有小,小的看上去二十岁出头,大的则有四十朝上,但站在崇政殿外,皆一脸敬畏。

    从他们的视角望去,考生分为四列依次排开,每列后面浩浩荡荡排列着百余人不止。最前端的四个人都是年轻的俊杰,从左到右,前三张脸都是陌生的。第四个倒是好认,是翰林学士吴润之子吴申。

    孙抃心底微微讶然,呼声最高的范纯仁、吕大防竟然都不在。

    同僚王翰林站在他身边,见他眼神落在考生身上,压低声音在他耳畔低语,“这次结果出来后,倒是叫人意外的很。吴翰林和范参知本来也会来督考殿试,但为了避讳,特意和官家上了折子。”

    “吴翰林可自豪了,这一回他孙子压了那几个一头,你瞧见没有,他这些日子上值都带着笑。”

    旁边另一位贾翰林听到两人聚在一处,也不动声色地凑近了过来,低声说:“范纯仁这次是在十一?也不算低,今年王大学士向官家呈了新政的折子,说不准会有变动。”

    “轻微变动对他们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只要过了殿试,便是三甲往后靠,也不愁没有历练机会。”

    众人心照不宣地笑笑,他们或是自己承蒙着祖上的荫庇,或是自己靠着自己称为家族中的人脉,多多少少都会试着提携自己家族的后辈。这样的事情在朝中不算罕见,但做成张家那般人神共愤的不多。

    孙抃为了显得合群,也附和笑了笑。他这一路还算顺遂,从眉州眉山考上一甲后,恰逢绛州通判卸任还乡,他便去填了空缺。后来在任地做出一番政绩,步步高升,官职翰林大学士。

    作为一个从底层一路考上来的寒门子弟,他知道过了省试对于高官家庭和平民家庭是完全不一样。在外人看来能过省试就已经很出类拔萃,但其中心酸,端看现在紧张到额角都冒汗的书生可见一般。今年将近五百考生,其中出生寒门的占了总数的一半,他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但更多的时候,登上崇政殿即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授封之后两年没有官职加身也不是什么罕见事。

    孙抃抬头看了一眼悬在宫墙檐角的日头,心中颇有几分感慨。

    紫袍官员低声交谈的期间,四百余名名字宣读完毕。内宦捧着书纸,依次将其分发下去。拜礼过后,众人马不停蹄开始阅卷答题。

    崇政殿外的香案换了第二炷香时,陈允渡才研墨动笔,他的位置靠前,轻易就迎来了数道目光。

    旁的考生恨不得一刻功夫都不耽误,偏生这人像是入定一般。来往巡视的知贡举们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都忍不住好奇地往他卷面上多瞧一眼。

    字迹端正,丰神俊秀,如他人一般。

    这才对嘛。知贡举放心地挪开步伐,好歹也是层层擢选出来的榜三,要是个胸无点墨的书生。搞不好圣上要大怒的。

    日头逐渐向中间偏移。巳时初,一直坐在殿中高座的皇帝揉了揉太阳穴,将奏折放在一旁,站起身。

    他一动,本安静的殿内忽地喧嚣。除了那些走到后面巡视的官员,几乎所有靠的近的官员都走到了他身边,朝他拱手:“陛下。”

    皇帝比了个手势,示意他们不必拘礼。众官员见此,纷纷自觉装作无事发生。

    他假装不经意地在人群中走动,如果此刻答题的考生抬头,就会发现大宋的君主此刻距离自己不到五尺。

    陈允渡注意到了一闪而过的明黄色衣摆,他没有分心,继续完成手中的文章。

    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重视避讳字和称谓,在论述写作中,他没有选择书写最求稳的歌颂家国、忠君思想的锦绣文章,而是选择了从被称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针砭时弊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要么受到赏识,要么沦为末端。

    这是陈允渡思量了好久的决定。今日场中数百人,不缺会说漂亮话的考生。

    他固然也会堆砌辞藻、引经据典,但那会是现在的君主想要看到的吗?

    当然不。现在的官家已经年近不惑,庆历年间的新政不了了之,内外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现在写歌颂歌舞升平的文章自然没有错,但想要出彩,并不容易。

    陈允渡写的很坚定。

    夕阳沉下,临近尾声。一直转悠的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场中只剩下诸位考官,他们走动了一日,现在强撑着脸上的镇定,目光却忍不住地开始涣散。

    虽然被陛下钦点为知贡举是莫大的荣耀,但白天这一日下来,亦十分消磨人的精神,更不要说晚间还要加班加点阅卷点评,最后从中选出十份到二十份答卷送给陛下,确定最终的一甲名选。

    明日的这个时候,一切都将尘埃落定,从去岁秋闱截止现在,万众瞩目的盛事将告一段落。

    三声鸣钟,众人停笔,等待人将答卷收起,俯身再拜,离开崇政殿。

    陈允渡将自己的东西简单收拾了一番,背上自己的小包袱。他出来的时候,有不少书生已然松懈下来,聚在门口说笑着,畅想着近在咫尺的未来。

    最受众人瞩目的无疑是前排那几个。被围在中央的正是冯京和李藻,前者看着二十多岁,后者年纪稍小,站在人群中,一派轩昂意气。

    陈允渡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旋即他也被围了起来。

    “陈郎君今日可有空?在下在樊楼设宴,邀诸位小聚。李郎君已经答应。”

    陈允渡看向说话的那个人,他穿着青袍,但针线和布料都做工不俗,一看便是锦绣中堆出的谁家郎君。

    他脸上笑意浅浅,把持在一个不会让人觉得糊弄和冒犯的限度中,“抱歉,家中有人等候。”

    出口邀请的郎君愣了愣,然后才道:“陈郎君还没有弱冠,没想到已经成婚了,不知道谁家小娘子这么幸运。”

    陈允渡纠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