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30-138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30-138(第8/20页)

毫不在意地摆摆手,“看啥看?等咱们村搞好了,天天上电视。”-

    陈元基家里坐满了人。

    “今天大家伙累了一天,兜里赚了钱,好歹笑一笑嘛。”陈元基打趣道。

    “有啥好笑的。一想到白浪村和郭店村赚走了咱们村应该赚的钱,这心里就憋屈!”

    “是啊。电视台上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用。他们两个村还不是蹭我们的游客,赚我们的钱。 t”

    陈元基叹了口气,“要是没有今天三省大集这个借口,乡政府不会搞这么多游客来。我们赚不到这么多钱。”

    众人沉默了片刻。

    “反正就是不爽!”

    “今天我们可没过去掀他们郭店村的摊,算是仁至义尽。”

    “对。他们的人过来工地上挣钱我们也没拦着。”

    “元基,你说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要憋屈到什么时候?”

    陈元基心里也憋屈,可现在是他们码头村想把大堤建起来。

    听说因为这次发洪水死了人,乡政府从上到下都被县里追了责,还扣了奖金。别人不清楚,他最清楚。

    葛兴国、徐洪福、姜崖、王学海他们尽职尽责,从不懈怠,即便被村里人骂得狗血淋头,该笑还笑,该推进还推进。他们不憋屈吗?当然憋屈。可他们憋屈没地方吐出来,更没地方控诉,只能憋在心里。

    “等大坝修好,咱们占据了主动权……”他只能这么回答。

    只希望明年码头村正式开业能如姜崖所描绘的有个好钱程,好未来,好生活,所有人才能忘了过去的仇恨和痛苦。

    第133章

    三省大集举办后丹江桥热闹了许多。两岸三村之间的走动比以前多了许多。就连来竹坑乡乡医院看病的外省人都多了一些。

    姜崖走在路上时不时碰到一些陌生面孔跟他打招呼,叫他小姜同志。他总被当街拦住,有人问他这个三省大集能不能每天都开,有人问他能不能帮忙卖家里养的走地鸡,有人问他红十字会的补助该怎么申请?

    好似他成了竹坑乡街头巷尾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和万能选手,什么问题都清楚,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王学海看得直摇头, 可姜崖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总会从公文包中掏出笔记本和笔来,耐心回问对方的需求,不管他是竹坑乡的还是对岸两个白浪镇的。

    其中“脸皮最厚”的当属陕西白浪镇白浪村的权山柳。她现在简直把竹坑乡当做自己的办公地点,动不动就跑来找徐洪福和姜崖。让他们帮忙介绍养鸡专家, 帮忙牵线大厂管食堂的人,帮忙修改申报资金计划书等等。

    这个女人每次来都笑呵呵的,手上还拎着杀好的鸡,或者刚出炉的馒头。

    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徐洪福和姜崖忙得飞天飞地,每次也会抽空帮忙。

    有时候葛兴国忍不住感叹,要是权山柳这个欧根是竹坑乡的村长该多好,有想法, 还有行动力,而且每次姜崖委婉告诉她某件事方向不对或者当下不可能实现, 权山柳第一时间总是怀疑,回去反复确认后这才投降。但每次总会提出姜崖都没想到的处理路径……

    郭店村的郭正初自从三省大集后就销声匿迹,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但郭店村人至少有一半青壮年在码头村的工地上干活挣钱,还有少部分人跑去金竹村和梁家洼村打工。

    这也是姜崖提的建议。现在金竹村和梁家洼村每天的客流量还不错, 村里人赚了些钱,有些人就不想再天天干活, 花一点钱就能雇上一个劳动力帮忙解决打扫清理那些累人活,何乐而不为呢?

    丹江防洪大坝宣贯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了。

    码头村人和郭店村人齐整整地坐在乡政府大院内。一左一右,中间隔着一条走廊,就像丹江水。

    陈元基和郭正初各自并排坐在前头,开会前在乡长和镇长的主动牵线下,两人当着众人面握了手。

    虽然这个手握得是相当潦草,蜻蜓点水般,但好歹两人头一次见面没掐没骂。

    竹坑乡这次邀请的老专家是省水利厅首席。人家可是参与了丹江水利纠纷解决方案全过程,并主导制定了九六规划。老专家听说停滞一年的工程竟然又要开启了,当即答应出席这场宣贯会,还说自己会用最浅显的语言,让大家听明白。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修大坝这件事百利无一害,势在必行。

    老专家还是头一次跟一群村民讲水利知识。他面前坐着的人可能连字都不认识,这确实是个挑战。

    若是从典型的案例出发或许能达到比较好的宣贯效果。于是乎,老专家化身故事大王,给大家伙讲起长江某条支流上的水利故事来。

    他声情并茂地说这段河是如何地糟蹋两岸的村庄和田地,丁坝这样的水利设施只能在有限条件下发挥作用,若是洪水高发时,丁坝只会拖后腿。

    什么淤泥沉淀,什么堤顶堤脚线,这些专业术语在故事里消隐了。

    “为什么不能在河道里种地呢?”

    “洪水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盼着它赶紧流走?可河道里那些高高的玉米杆会阻碍河流,挡着它不让它痛快地跑。那只能往两边跑,咱们村子不就很容易被淹了吗?”

    “还有以后咱们建了大堤,可千万不能在大堤上种菜种粮。植物的根部钻到大堤里,大堤就被钻了空,里头不坚固了,洪水来了一冲就垮了。”

    两个小时后,宣贯会圆满结束。

    原以为大家伙会没兴趣听这些水利知识,王学海甚至建议把乡政府大院锁上,听完才能走人,结果用不上。老专家不愧是行业翘楚,把修建大坝的事讲得深入浅出。

    宣贯会后大家基本都明白防洪大坝的修建势在必行。

    姜崖连夜和王学海赶往主推这件事的市水利局。

    市水利局的人上次接待过姜崖,知道西河县的这位乡政府办事员痴心妄想,想把这个闹了几十年的水利纠纷搞定,当时就告诉他别瞎想了。如果不怕死可以尝试。这人还特别讲了市水利局的一位同事当时负责这段防洪大坝修建,推土机刚进去,就被两村的村民搞熄火了,他多说了两句,差点被打了。

    可现在姜崖这人不到两个月再次出现在水利局的大楼前,拿着一份文件请求继续推进防洪大坝工程。

    这份文件上密密麻麻盖着两村村民的手指印。远远看去,像一片红云。

    “这手指印是真的吗?”

    “他们真同意施工?”

    姜崖称是。对方一脸惊诧,好半天才来了句,“做事不能太急躁啊。”

    姜崖听出他话中的质疑和推脱。

    “我们请来省水利厅的首席专家,给两个村的村民分析了厉害关系,会后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盖了手指印。”王学海补充道。

    对方长长哦了一声,道:“那我们还是要再问问上级领导,也就是省水利厅的意思!”

    姜崖皱起眉头。这件事不能拖,必须敢在今年年底前完工,才能不影响码头村的开业。

    万万没想到他好不容易让两村大部分人同意,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