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00-110(第3/16页)

,屁都发现不了 ! ”

    胡文林慢条斯理地说了两个字,“是吗?”

    “是!”黄建中大喊道:“当然是!要不是我在地摊上发现那本《竹坑旧事》,发现那张地……”

    胡文林两耳陡然竖起,却见黄建中刹了车,再次把嘴巴闭紧。

    胡文林装作不在乎地笑了笑,打着哈哈说要回家休息,从提审室里走出来,拐弯就去了考古队。

    恰好姜崖也在,两人正头对头研究地图。

    工作队直接把平浪宫旁边的偏殿当做家,一睁眼就去工地上挖,累了走两步就能倒头就睡。当前地道已经往前推进了五十米左右,胡文林前两天下去看过,要说老祖宗其实比我们现在人敢想敢干,这百年前的地道除了个别处坍塌外,剩余地方修修补补后直接可以通人,穹顶的弧度可让成年人低头通过,粘性极强的土墙依然坚固,地面铺满青砖,而青砖上长长的车辙印一下子把人带回当年……

    鳞次栉比的古街白日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谁曾想在古街的下面,装满银锭的车一辆辆驶过,在暗夜里毫无声息地进来又运出。它才是这座繁华的水陆交汇之镇真正的经济命脉!

    曾经流淌着财富的气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卡住了脖子,再也没有任何味道消散出去,成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张队,那本书在哪?”胡文林一进来就压低声音问。

    张汉一愣,“咋了?黄建中交代了?”

    胡文林挠挠头,“不确定。你让我看看那本书!”

    张汉郑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从旁边的保险柜里把《竹坑旧事》拿出来,而后放在柔软的白布上。

    胡文林想伸手翻,被张汉勒令住手,“哎呀,可不能随便翻。这书就剩下半本,稍微动一下就飞灰湮灭了!”

    “我不翻,咋能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

    “你先说!然后再翻。”

    姜崖笑着请两人都先坐下来,有话慢慢说。

    “或许,这本书里有张地图?”胡文林急切地问。

    张汉连连摆手,“我都翻多少遍了。没发现什么地图。”

    胡文林赶紧把方才诈黄建中的情况说了一遍。

    “我故意激怒他,他就喊着自己才是发现地道第一人。我发誓我听见他说地什么……我想了想,除了地图没别的!”

    见他说得这么笃定,张汉和姜崖都有些愣住。

    张汉立马拿起书,对着灯,一点点观察,终于在某页缝隙处发现些微纸张的残留……

    “他把这张撕了!”

    “他竟然敢这么撕书!”

    张汉气得脸都白了,他是见不得文物被破坏,这触及到他的职业底线。

    “看来这张所谓的寻宝地图确实存在。”姜崖判断道。

    “他怕别人知道,所以撕掉。”

    姜崖叹了口气,“我估计这张地图已经被他销毁,能知道地图原貌的只有他一个人。”

    压力倒向胡文林,他一跺脚,愤恨道:“等着。我让他三天内把这张图给我画出来!”

    第103章

    要说胡文林敢夸下海口, 说三天让黄建中把地图吐出来,原来他早都提前做好了布局,翌日黄建中的女儿就从外地赶到了竹坑乡。

    原本羁押期间家属不可以随意见嫌疑犯,胡文林想办法让黄建中女儿写了一封信,希望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结果黄建中女儿在信中把她亲爹骂得狗血淋头。骂他枉为人父,骂他糊涂混蛋,骂他贪财好色。他留给她的钱,一分钱她都不会碰,嫌脏!她马上就要结婚了,她已经告诉婆家她父母双亡,从小是孤儿,要抹掉他这个父亲所有的痕迹。

    言辞之愤怒力透纸背,还说他要还是执迷不悟,不配合警方调查, 那他连最后一点做人的底线都没了。可能许多年后,她连t张纸都不会烧给他……

    胡文林挠着头把这封信送给黄建中,以为这老小子会恼羞成怒,回骂不停,结果这人双手捧住女儿的亲笔信泣不成声,之前一直硬挺的脊背彻底弯了,鼻涕眼泪一把又一把。

    胡文林看不下去,拿了个毛巾丢过去让他擦一擦。

    黄建中抬起头来,哽声问:“我女儿还愿意骂我,说明她还没忘了我这个爹。”

    胡文林:“……”

    后续工作便好开展了。黄建中当场将那张地图画了出来。要说这老小子干这行能干到这个程度,不愧有两把刷子。不仅字写得漂亮,图也画得逼真。

    张汉得到这张地图后,原先想不明白的地方立马通了。

    码头村的地道几乎将整村地下挖空了。四通八达,弯弯绕绕,但凡有商号经过的地方全有进出口。而平浪宫是所有地道的必经之地。只不过地图上并未明确指出这地道,黄建中看到地图上那些莫名其妙的线都指向平浪宫,由此判断这里肯定有厉害东西,所以才租了平浪宫旁边的陈家大院,结果让他真挖到了银窖,又撞破了地道墙壁……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

    按照地图的指引,出村有一条地道,一条通往丹江码头,方便上船下汉江,一条通往后山村,方便进山逃入密林。张汉按照地图标注的位置还真是找到了这两处出口。

    谁能想到丹江码头那棵大樟树旁的土地庙案桌下能直通最繁华的古街,谁又能想到五里开外的后山村某处破旧房子的隔墙里也能直通最繁华的古街?

    整个码头村都沸腾了,都想知道自家房子下面是不是也通着地道,当然,这张图一定不会对外公开,知情人签了保密协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往外透露。

    大家伙原以为考古队会把这盘旋在古街下面的地下王国全部找到并修复好,结果考古队在这又多待了两个月,也不过是把平浪宫附近大概五百米的地道修缮完毕。其余的也只是个别处挖了挖,便恢复原样。

    大家伙不明白了,既然充满故事感又确实存在的地道这么稀罕,为什么不全部修复好,让游客逛完地面古街,再逛地下古街,这一项就能让竹坑乡出名且赚到钱啊。

    其实政府内部也讨论过这个可能性。尤其徐洪福早都想把古街旅游搞起来,只可惜从资源上看,明清一条街不如江南古街古镇漂亮,从区位上看也不如江浙一带。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个地道这样的独有特色,还不赶紧利用起来?

    然而省、市、县文物部门,尤其考古队队长张汉坚决反对将地道全面开挖,全面开放。

    首先这种地道是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当务之急要保护文物,之后才会有条件地利用开发,码头村的地道至少有20公里长,要是全开挖,全恢复,一方面经济不允许,更为重要的是地道历经百年,已经不堪重负,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坍塌,影响地面建筑安全。

    其次,已经修复完好的这五百米地道是精华中的精华,已经具备让游客参观游览的条件,也能达到预想的经济效果。

    最后,还是姜崖提出的,旅游开发一定要保持某个“度”,不能因为资源稀少,就可着劲地利用,时刻牢记“少即是多”。谁都知道这五百米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