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武将: 11、第 11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混在三国当武将》 11、第 11 章(第2/2页)

蒙府君厚爱,临心下惶恐,实不敢当。”

    陈登忍笑。

    他可一点都不信面色始终毫无波澜的虞临,口中所说的“惶恐”。

    他惋惜道:“果真叫我言中。可惜衙署里尚有急务有待处理,错失为子至设宴践行良机。”

    虽说如此,他也不急着回到衙署,而是又问起了虞临:“子至既曾救望之于囹圄,恐于之前便已周游四海,历观诸侯。”

    “倒不至于。”虞临实话实话:“仅见过数位。”

    陈登笃定道:“子至应未尝见表。”

    据他对那位素未谋面的荆州牧的了解,其拔擢人才首重形容品貌,次重士林名望。

    按刘表的标准,虞临虽不知为何名声不显,却再契合另一条不过了。

    单是凭借令人见之忘俗的形容气貌,哪怕多少会被门第限制、不受重用,也绝不至于谋不得一官半职。

    只是以刘表心胸之狭隘难容人,再以虞临之锋锐不留情,二人相见的结果可想而知。

    断不会风平浪静,甚至有一方可能要血溅当场。

    慢着。

    想到这里,陈登忽然后知后觉了什么。

    前几天的军报里,好似的确提到襄阳城里发生过一起骚动……?

    虞临当然不知陈登在回忆什么。

    见陈登怔怔,却终于松了握着他的手,便也放松了先前一直绷直的脊背,诚实回答道:“确实尚未。”

    他想了想,补充道:“观表之行事做派,恐是见面不如闻名,因此倒也不觉可惜。”

    陈登被打断了回忆,险些被虞临的话给逗笑了。

    他面上还一本正经的,又问:“不知子至亲眼曾见过的,究竟是哪些诸侯?”

    虞临不觉得这有什么需要隐瞒,不假思索地回答:“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西诸将,以及孙讨逆。”

    在称呼其他几位要么用直接用名字,要么连名字都省略、只用诸君来概括的情况下,虞临肯用孙策那讨逆将军的官职来代称,已经是因为孙策在这几位里,绝对是最优秀的一位了。

    陈登饶有兴致地问:“仅以我所闻,凭他们资质,确不堪为子至之主。子至既已亲见,其人究竟如何?”

    虞临回答得言简意赅:“刘、张二人并无雄志远图,只意在偏安一隅,待到天下一统,一并卖予帝王家。”

    他没有对关西诸将做出的评价,是认为他们根本不值得提——连团结彼此力量和经营好根据地都无法做到,要么一昧劫掠,要么是投靠押注也不彻底,完全不具备逐鹿中原的条件。

    并且以他们的混乱不堪和野蛮做派来看,恐怕还将成为在中原局势稍微稳定后被首要针对、强硬进行排除的危险因素。

    虞临又道:“孙讨逆除外。”

    陈登轻笑了声,并未因正与自己严军对峙的敌军首领的名字被提及而出现情绪波动。

    当然,他也全然不知虞临轻描淡写的‘见过’近在三天前。

    虞临评价道:“孙讨逆有武勇,然不似有远谋,且好轻出涉险。”

    即使没有爱只身犯险的毛病,孙策身上也有个难以描补的重大缺陷——他对抵抗自己的世家大族几乎从不怀柔拉拢,而大多采用不配合就赶尽杀绝的暴戾手段。

    当冠盖之族清楚自己面临的恐怕只有灭顶之灾后,必须不计代价地顽抗到底。

    在豪族横行,世家势大,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官宦阶层长期遭其垄断的情况下,这么急切地举起屠刀,绝不是明智之举。

    听到这里,陈登不禁有些诧异。

    接触到虞临投来的疑惑目光后,他解释道:“今闻子至所言,竟与奉孝昔日所评一般无二,果真英雄所见略同。”

    只不过,郭嘉评价孙策时不仅提到了‘轻而无备’,更是轻蔑地预言其‘必死于匹夫之手’。

    ——陈登不得而知的是,虞临之所以没说得这么具体,是因为他已经亲眼见过那样的情景。

    捕捉到陌生的人名,虞临顺口一问:“奉孝?”

    那又是谁?

    “奉孝为司空府上军祭酒,有奇谋远量,深受主公器重。”陈登莞尔道:“待子至北上,或许便能见到他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什么,于是说:“不过在此之前,我更建议子至先同令君见上一面。”

    第二次听人提到“令君”,虞临脑海里率先浮现的就是那缕萦绕不去的香气,然后被勾起了一点点好奇心。

    他随口问道:“府君口中所言‘令君’,可是姓荀?”

    “正是。”

    陈登语气笃定,隐带钦佩:“令君举贤识才之能,可谓当世无二。受令君所荐者,或正身洁己、忠正无邪,或权略多奇、英才俊逸,从未闻庸碌素餐者。”

    噢。

    如果是真的话,那个闻起来香香的人倒是挺厉害的。

    ——虞临懒洋洋地想着。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