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混在三国当武将》 7、第 7 章 (修)(第2/3页)
锋:“有言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子至欲求眼见为实,亦是正理。”
崔钧多少摸索出了虞临在某些方面极其务实的性格特征,索性投其所好:“只是,诚如孔明先前所言,表好名轻才,子至固非恒人,表却无从得知。倘若贸然登门,难免受些怠慢,未免不美。”
他提议道:“不若,子至将名谒付我,再由我代呈于上?”
品味出向来怀闲云野鹤之志的崔钧的维护之意,诸葛亮与徐庶不由得对视一眼。
逢此四海分崩之时,多数世家子弟被迫远离故土,沦为天涯羁旅之士。
虞氏门庭似乎已然冷落,有颇具盛名的博陵崔氏之子崔钧亲自出面,代为转交木谒做保,总能叫刺史邸处的门客高看一分。
若是顺利,甚至可能寸步不出,只在家中高卧,也能得到礼辟。
虞临哪里知道,他们已经在背后给自己圆出了一个陈国或陈留虞氏子的背景,甚至已经对此深信不疑。
但他能清楚地感受到崔钧的善意。
“多谢州平美意。”认真地考虑过后,虞临还是谢绝了:“只是,若刘荆州连屈尊接见且不愿,日后岂会用我所谏?如此资质,岂配为我主。”
他口吻平淡,却无处不透着股浑然天成的傲气。
无论是这话语还是态度,都正中诸葛亮的喜好。
“正当如此!”
他看向虞临,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见崔钧还想再劝,虞临只好将新学的典拿了出来:“况我明知州平怀抱德肥遁之志,又怎好扰鼋鼍于深渊?”
崔钧这下便不好说什么了。
见虞临心意已定,诸葛亮三人遂不再多劝。
只是在临出发前,虞临的木谒还是被他们设法要去一观。
崔钧嘴角微抽,尽可能委婉地提醒道:“子至这名谒,似乎写得过于简略了。”
只有姓名表字和简略的“问起居”也就罢了,怎么连重要的籍贯都忘了写?
徐庶也是眉头抽动,表情略微扭曲:“恐难叫刘使君见纳。”
——除非虞临亲自上门,有那身见者即知非凡的仪容做保,否则这名谒连幕府大门的仆役那关都难过去,更别说呈于刘表面前。
诸葛亮则道:“此书雄逸绝伦,足以应付刘表。”
徐庶的脸色有点发苦。
字的确写得好,可关键是,整份名谒上,也就剩这手字是出彩的了。
“唔?”
徐庶一怔。
由于虞临写于名谒上的字数实在少得可怜,他粗粗一扫,只觉得这手八分隶方笔峻整,颇有凝重严正的风骨。
现得孔明的高度评价,他再仔细端详品评,便察觉出了之前忽略了的一点。
他于书法一道虽不过粗通,却也得见过好些名家之作。
他凝神细看一阵,难掩惊艳道:“我观子至书之笔触,颇具师宣官之流韵。”
诸葛亮欣然纠正:“非也,依我看,更类梁尚书之玲珑。”
梁鹄之书源自当世一绝之师宣官,其八分隶青出于蓝胜于蓝,现已自成一家,堪称辉玉绝伦。
崔钧也登时被提起了兴致,拿起来仔细端详,同二人就梁鹄与师宣官所书之异同热烈探讨起来。
虞临:“……”
字体不过是他当时想着入乡随俗,特意仿着书肆里正热售的某幅字帖写的。
具体是师宣官还是梁鹄,他完全没有留意。
三人并未讨论太久,就将注意力放回了重点上。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这份严重不合格的名谒本身。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诸葛亮已经了解以虞临的性格,是绝不会在意直言直语的。
遂在他与二人对视一眼后,主动提出:“倘蒙子至不鄙,不妨由我等代润一二,修葺此谒?”
虞临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譬如他那根本不存在的籍贯地,变成了三人不知为何坚持的陈国武平;又由出生世家大族的崔钧指点,将木谒上的问候语做了些许改良;再是徐庶对木谒的材质不甚满意,跟诸葛亮一同重新挑选了一块上好的木料,由徐庶亲手打磨得无可挑剔;最后则是虞临在三人的催促下、伏案重新写了一遍谒上的文字,再由三者兴高采烈地重新进行一番品评。
折腾许久,才终于达成一致。
等虞临在诸葛亮的目送下、由反正要一道返回住所的崔钧和徐庶的陪同着到襄阳城时,怀中的木谒已经脱胎换骨,为集三家之大成的升级版了。
徐庶原想着和崔钧一起陪虞临到刘表的幕府处,不曾想才到襄阳城中,就接到友人口信,道娘亲身体小恙。
“失礼,今日难再相陪。”徐庶一向事母至孝,当即只好向虞崔二人道别,还不忘向虞临索要了个承诺:“无论稍后如何,还请子至行前,同我等再当一聚。”
虞临颔首应下。
他想,现在只剩崔钧与自己同行了:双方毕竟不够相熟,对方性格上又像是比较腼腆,应能少说些话。
为此,他不免感到几分轻松。
却不想崔钧虽无官职在身,于士林中仍颇有名望,一路行来,不乏遇见或熟稔、或不过有一面之缘的士人主动问候。
几句寒暄过后,就很自然地认识了与崔钧同行的虞临,又是一番“幸会幸会”的问候……这简简单单的一段路走下来,虞临就已经结识了十二位士人。
等终于来到州牧宅邸附近时,他的面色看似平静无波,实际上光是记人名籍贯和长相,都已经有些麻木了。
崔钧敏锐地察觉出了他隐隐流露出的疲倦,顿时忍俊不禁:“今日有幸与子至同行,方知何为无众星之辉,假曒日之明。”
他人缘固然不错,但平日里主动向他打招呼的,可远远不及今日之多,更遑论大多还与他交情不深。
那些人现却一改矜持冷淡,主动向他攀谈,其真正目的可谓不言而喻。
知道他大概是在隐喻什么,虞临投去疑惑的一眼。
崔钧兀自笑了几声,却未解释,而是慢悠悠地打起了哑谜:“就如羲和不见阴翳,朱阳不识玄阴……”
虞临耐心听了几句,仍觉云里雾里。
但这不妨碍他觉察到崔钧是在有意逗趣,便不再凝神细听,径直打量起了街道上的情景。
不等得出什么初步结论,源自州牧邸所坐落的街道处传来的骚动,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崔钧皱起眉头,到底是长期在外游学、见惯动乱的人,对此的第一反应便是一手按住腰间佩剑,紧接着带着虞临先躲进一边的商铺,确保自身的安全后,再让随从前去探听情况。
杂乱的动静越来越大,随从很快就打听好消息回来了:“回郎君,前方登门闹事者,为南阳刘氏之门客。”
崔钧微愕,神色旋即流露出一抹了然:“定是为了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