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挑灯看剑: 170-173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美人挑灯看剑》 170-173(第1/7页)

    第171章 万千灯火万千星海

    人间被惊醒了。

    东洲、清洲、沧洲、涌洲、沧洲、兰洲……一座座城池, 一个个村落的灯火汇聚在一起,扶摇直上, 贯穿云海。

    星星出现了。

    不是三十六颗,而是许许多多颗。

    人们都说星星的根在地上,地上的城池,繁荣了,昌盛了,灯火汇聚起来,就成了天上的星辰。天上一星, 地上一城。人们又说,十二洲的雾太重,瘴太浓,夜太厚重, 十万二十万人的灯火洒到天空,什么都不是, 只有那些百万人口的城,才能照耀夜空。

    所以十二洲只有三十六颗星星,寂寥得让夜晚都沉默。

    所以很多很多人, 都觉得自己只是瘴雾里的一颗微尘。

    只是漂浮着的一点萤火。

    随时都会被风吹灭。

    然而, 今夜,

    大到烛南, 小到乡郭,都在天空上, 看到了自己的星辰。

    “真亮啊。”

    陆净仰着头, 目不转睛地看着天空。

    他仿佛回到了枎城。

    仿佛有一个还是“小师祖”的人, 站在树顶上,斩钉截铁地说, 说他见过。见过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见过十二洲的夜晚要多亮有多亮,见过人间的大地一片璀璨……那时树上还有一个还是“少阁主”的胖子,还有一个还是“前祝师”的少年,还有一个冒牌货的祝师。

    大家仰着头,想象群星璀璨的一天。

    夜风从所有人流过,风中的银枎叶蒙着一团微光,就像一只只漂浮的萤火虫,就像一颗颗小小的星辰。

    有个被宠坏了老爱哭鼻子的家伙,伸手拢住一团银光。

    他想起了很久前的夜晚。

    夏夜的凉风打竹编的苇席流过。

    陆家的儿郎们围成一个圈,或熟练或生疏地削竹签,老古板的父亲在一旁笨手笨脚地烹好新切的羊肉。最爱撒娇的幼子在兄长抱怨的声音里,滚在母亲怀中耍无赖。嚷嚷着,要娘亲先给他讲天上的星星。

    “……这是太乙的,这是山海阁的,这是我们药谷的。”

    三十六颗星都说遍了,削竹签的活还没干完,兄长们在一边虎视眈眈。他捂着耳朵,大声抱怨星星怎么这么少。

    “只有大城有星星,好不公平!”

    “不是的。天上的星星,能被我们看到的,只是最亮的那一小部分。除了它们,还有很多很多,小小的星星。”挽着发髻,穿水蓝长裙的女人,把打滚耍赖的幼子拉起来,牵着他向篝火走去。

    “它们在哪里啊?”

    “它们呀……它们在乌云后边。”

    “看不见的星星,也算星星吗?”

    “你看不见风,鱼儿看不见水,可风和水一样存在,星星也是这样。你看不见它们,它们依旧在发光,依旧在照亮一个地方。”女人拉他坐下,手把手教他削竹签,“我们每个人,在黑暗中行走的时候,也是地上的一颗星星,只是有的人能照的地方多,有的人能照到的地方少。”

    幼子似懂非懂,乖乖地和哥哥们一起干活。

    女人揉揉他的脑袋。

    ……娘的小十一,以后会是颗什么样的星星呢?

    “娘,我现在也能照亮别人啦。”

    陆净轻声道。

    白衣振开。

    陆净跟娄江一道,登上城楼。

    城楼外,瘴雾翻滚如沸,万鬼在哀嚎中被压扁,一缕缕鬼气凝而不散,在昏暗中聚成一尊面目模糊,身达千万丈的魔神像。这尊魔神像出现的刹那,厚土好似变成了薄脆的蛋壳,承载不起它的重量。

    龟裂,塌陷。

    这样恐怖的一幕,陆净只在十二年前看过一次。

    ——那是五方上帝之一,古禹降临人间。

    晦明之夜,古禹被杀,天外覆灭。

    但五方上帝中,尚有黄帝与黑帝逃入大荒。

    以及一位“去向不明”的青帝。

    娄江收回看向城中青光的视线,瞥了眼落在身边的陆净。这位俊秀得有几分阴柔的陆家十一郎紧抿双唇,面颊紧绷出凌厉的线条。

    “陆十一,我好像记得某人发誓过,某天要死,一定要在美人膝上醉死?”娄江抱剑,总是一板一眼的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发现自己美梦泡汤的时候,还差点哭鼻子了?那家伙是谁来着?”

    “哭你大爷的,”陆净目视前方,揭开一尊铜炉,“少爷那是风大沙进眼。”

    娄江笑了一声,青剑出鞘。

    一跃出城。

    风起了。

    ……………………………………………………

    盖天图仪的明堂内纸张乱飞。神君留下的手稿,历师纪官这些时日计算的草纸,被卷得到处都是。然而已经没有人顾得上去收拾整理,因为堂顶瓦屋青图面上,璀璨的星带缓缓浮现,最终纵贯东西。

    状如一条盘绕苍穹的……

    “龙!”

    山海阁与天工府的历师们脱口而出。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一位老木之年的历师双手发抖,声音激动得变了调,“群龙无首![1]”

    “是六龙啊!是六龙!!”

    写满算筹的稿纸刮到脸上,历师一把抓住,浑身颤栗,几乎发了狂。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这才是《乾卦》里的那条龙!”

    在《乾卦》中,一共有六条爻辞提到龙,或曰“潜龙”,或曰“见龙”,或曰“飞龙”,或曰“亢龙”,或以“君子”代称。

    这也就造成了十二洲历学上的一个千古难题。

    这些龙到底在哪里?

    到底是什么?

    大儒们将它解释为君子的品行,阴阳家们将它解释为山川与地炁的变化,唯独历法学家始终苦苦追寻,认为它一定与历法与天象有关。因为在《彖》辞中清清楚楚地指出“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明为日月。

    大明终始,在天文中应该以“四时变幻”来理解,即为“乾道变化”。

    那么,这与四时有关的龙,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乾卦》中反复提及它?为什么它与云雨布施,寒暑更迭有关?为什么它能主宰乾坤的变化?……这些问题几乎逼疯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学家。

    他们遍寻天象,始终找不到这六条龙的踪迹。

    直到今天。

    直到今天黄画图转动,在青画图上演示一年四季。

    一条辉照九宸的巨龙出现了。

    它东起沧溟,西到古海。它在春分的黄昏,抬首露角。它在仲夏的暮晚,高悬于天。它在秋分的初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