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挑灯看剑: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美人挑灯看剑》 150-160(第17/25页)

“说到底还是不习惯啊。”

    裴棠录苦笑摇头。

    他吹了声呼哨。

    江水哗啦作响,平静的江心浮出一座漆黑的小山。小山很快就移动着,靠近江岸。原来那不是山,是一只龟甲漆黑的三足龙鳖。鳖背上驼着一块石碑,碑形如剑。

    太乙宗离开东洲的时候,带的不多。

    宗门内的诸多神兽,不论是江中的蛟龙,还是长老们养的凤凰哮天犬,都没有随行迁走。

    一来,是向进驻清洲的三十六岛表态,表明太乙宗从未将门下的妖物神兽视为仆役,选择留它们在更适合自身生长的地方。二来,也是种无形的牵制,太乙宗西迁,门下城池的城民无法跟随一起迁走,宗内的江龙、樊牛、凤凰等同属妖兽,三十六岛没有理由将它们驱走。留它们待在清洲,一旦三十六岛的妖族违背约定,肆意杀虐,吞食城民。那么这些在太乙长大的妖族神兽,立刻就会出手。

    唯一跟随太乙宗西迁的,就是这头江中驼碑的龙鳖。

    它背上的剑碑,就是太乙宗另外一把镇山剑。

    无锋无刃。

    剑名:定风波。

    裴棠录飘身而起,悬浮在半空中,伸手虚握石剑。

    随着石剑被裴棠录一寸一寸提起,水声骤然大作,江面忽然涌起风浪。龙鳖龟壳上的深黑色沉沙随着振作,仿佛逐渐卸去千万石的重负。一声闷雷声响,石剑彻底拔出,浪涛汹涌间,龙鳖三足踏水,仰首长啸。

    等到它恢复平静,裴棠录提着缩小如常剑的定风落到岸上。

    老鳖靠近江岸,衔住衣角,上下点头,前足还不断拍着江堤。

    裴棠录明白它的意思。

    它是在问:神君呢?

    定风波与太一剑一样,同出神君之手,不同的是,定风波最初就是神君为空桑铸造的一柄剑。当时东极和南极的天柱都未立,江水在刚刚锻造出来的厚土上肆意奔流,冲刷扶桑树底下的潦土。因此,神君择地石,刻了这么一柄镇水的剑。

    后来四极初定,十二洲中心的江水随之平息。

    空桑成为天下中心,沃野平壤,也就不再需要这么一柄剑了。

    也正因为如此,太乙宗当初将定风波带走,空桑百氏才不怎么在意。

    鳖族之属的记忆一贯都不算太好,唯独这头老龙鳖不知为何,能够在万载岁月里,将神君记得清清楚楚。上任掌门将仇薄灯从巫族带回时,它第一次于仞江中破水而出,负碑绕主峰环游,如果不是鹤老及时发现,劝了下来,它还准备直接爬到山峰顶上去。

    仇薄灯在太乙宗待着的十八年,是太乙弟子看到老龙鳖最频繁的十八年。

    天气好的时候,有大半的时间,红衣少年会躺在龟背上晒太阳,躺椅边丢个不知道挂没挂鱼饵的竿,手边还要搁一叠桂花糕。

    掰两块,丢一块。

    龙鳖张口,一伸脖子,一合嘴。

    咕噜,咕噜。

    偶尔,有没头没脑的鱼撞钩上,也是那么一甩,一咕噜。

    也不知道一人一龟,钓的个什么。

    裴棠录俯身,拍了拍:“明年,明年小师祖就回来了。等小师祖回来,肯定还会给你带桂花糕的。”

    老鳖这才松开口,慢慢沉了下去。

    裴棠录蹲在水边,看水波一圈一圈扩大,又一圈又一圈消失。

    水泡泛起来,咕噜咕噜的。

    依稀还有当年旧儿童。

    不忆往昔,不知故梦。

    第158章 我掷万金与伏波

    三九隆冬。

    西洲的冰季来得比其他洲要早, 走得比其他洲要晚,冬寒而长。今年, 是迄晦明夜分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也是梅城这一年里头,最冷的一个时节。白雪飘转盖过灰瓦,屋檐下结满冰柱。

    往常,梅城在这个时候就该静下来了。

    打小雪开始,亲朋好友就已经陆陆续续返乡, 三九隆冬,该回来的人都已经回得差不多了。家家户户都该起关门,围在火炉边等待一年寒冬过去。街巷除了些杂货铺子外,其他店都关紧木门。整座城会只剩下雪落屋檐的沙沙细响, 偶尔间杂几声火炉边猫儿的叫声,长长的街道行人罕见。

    今年的梅城却不清净。

    放眼望去, 满街的人。

    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嘴唇冻得青紫,手脚皲裂渗血, 哆哆嗦嗦地挤在屋檐下, 拖家带口……全是些打海城逃难来的百姓。南下的百川和复仇的海妖血洗了沿海的城池, 一座又一座海城遭劫, 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难民蜂拥向内地。

    起先只是沉没的海城城民逃难,很快的, 随着消息传开, 越来越多近海的人也在往东跋涉。所有能买到路引的飞舟, 全都人满为患,就连名声最差的山海阁“惊鸿白驹舟”都变得一票千金。

    梅城位于三条逃难路线的交汇点。

    自苌兰海峡、白木海峡以及洪斗海峡来的难民, 有近四分之一,逃到了这里。

    “给碗粥吧,行行好,给碗粥吧。”

    蓬头垢面的妇人用脏兮兮的布条背着孩子,可怜兮兮地哀求着,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东街末,垂枝梅下。

    “杨”字号的早点铺子周围簇拥满饿得面黄肌瘦的难民,主勺的老妇人颤颤巍巍用大勺子搅拌汤锅。锅里的粥,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半碗清汤,清汤里飘一层米粒。就这样,老妇人每盛出一碗,立刻就有十几双手拼了命伸出来争抢。

    “退后!退后!谁挤到摊子谁就滚出梅城!”杨记粥棚,一位山海阁修士站在高处,严厉地呵斥。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有这位修士监督,在场的难民们早已经扑上来,将锅里的粥抢得一干二净。

    帮老妇人打下手的干孙女儿煞白脸。

    一开始,等在粥棚旁边的难民根本就不像现在这样,勉强算得上有秩序。她们一老一小,大半夜的,是被撬门声吓醒的,有饿疯了的家伙,爬进院子,企图把粥铺的米面给抢走。好在,几天前,一艘简直有半个梅城那么大的飞舟抵达了梅城。

    几乎所有梅城人都清清楚楚看到了那艘飞舟。

    那是他们一辈子见过最精致最华丽的飞舟,白玉船黄金楼,它在梅城外降落,直接震散了城外飘浮的十里瘴雾。从飞舟上下来一群披银氅的修士和身披袈裟的和尚,这些修士和尚一进城,立刻就接管了整座梅城。

    安置难民,组织布施、制止冲突……

    就此,梅城堪堪稳定。“给。”

    小孙女将盛了半碗的稀粥递给背着孩子的妇人。

    妇人忙不迭地道谢,护着粥碗向后退。一退出去,立刻一手端碗,一手去解固定襁褓的布袋子:“阿囡,阿囡,有粥了,有粥了!快,快喝一口!”

    妇人枯瘦的手颤巍巍地将脏兮兮的破碗递到小女儿嘴边,焦急地催促。

    稀粥从小孩嘴边溢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