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幻: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建安幻》 160-170(第1/21页)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章“少给我装糊涂!”……

    咸南的早朝设在卯时,却也因时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若逢春夏,卯初一到便开朝了,然而到了秋冬,则会推迟到卯正。

    此间虽已入春,怎奈春寒料峭,连日不开,偶有疾风忽至,寒雨潇潇,官道变得湿滑难行。天子体恤下臣们行路不易,故又将朝会改回了卯正。

    许是被老夫人的死影响了心绪,自太医院出来后,唐璎的精神始终有些萎靡,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腿脚虚软,上朝后亦是如此。

    眼前的景象越来越模糊,一阵耳鸣声过后,她稍稍清醒了些,深吸一口气,却听见头顶上方似乎有人在唤她。

    “章大人……章大人……”

    唐璎循声望去,与丹陛前的一名小太监四目相对。

    是喜云。

    看来方才唤她的人是他。

    视线再往上,落进了一双深邃的狐眸中。

    高座上的帝王正姿而坐,一身明黄色的龙袍气度恢宏,面容冷峻,就那样明目张胆地望着他,目光炽热,眸色含忧。

    “章卿可是身体不适?”

    此言一出,满殿的臣工皆朝她望来,颜色各异。

    唐璎有些尴尬,清咳一声,强撑着身子拱手作揖——

    “多谢陛下体恤。”

    顿了顿,又续道:“近日风大,臣不慎受了寒,头有些发晕,眼下已然无事,还望陛下莫忧心,以免误了早朝。”

    黎靖北闻言轻轻“嗯”了一声,并未多言。

    见她实在困乏得紧,又将喜云叫来,耳语了一阵,旋即加快了议事的进程。

    熹光渐明,金乌彻底露出头角时,高座上的人起了身,修颈微垂,目光扫过众人。

    “今日天寒,诸卿若无要事启奏,便都散了吧。”

    此言一出,众臣俱舒了一口气,方欲退去,队列前端的三人却突然迈步而出,异口同声道——

    “臣等有事要奏。”

    唐璎定睛一瞧,却见大理寺卿董穹、刑部尚书沈知弈,以及她的堂官——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琢三人皆举了笏板俯身上前,看模样,似乎打算联合上奏。

    黎靖北颔首,并未表现出意外,只顺势挪回龙椅上,往唐璎的方向瞧了一眼,又默然收回目光。

    “诸卿请讲。”

    为首的赵琢当先道:“禀陛下,经臣等查证——宫变当晚,死在冯高氏身侧的男子并非孔玄,乃其兄孔青。”

    此言一出,众臣哗然。

    黎靖北却不置可否,沉吟片刻,问:“何以见得?”

    沈知弈拱手,“刑部有一年过花甲的仵作,是为辨尸奇人,此人眼下已候在宫外,只待陛下准许,随时可进殿陈情。”

    黎靖北点点头,示意喜云将人喊进来。

    不多时,一位穿着藏青色短袄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先向高座上的君王行了跪礼,随后直起身,垂眸道——

    “下官欧阳若,建安人氏,自庆德年间起便在刑部供职,尔来已有四十余年。”

    黎靖北看向他,凤眸微眯,“你说……宫变那日死在冯高氏身侧的男子不是孔玄?”

    “回陛下,正是,臣少时曾为孔玄验过尸,观其死状,系为自缢无疑。”

    见天子听的入神,老者微微颔首,续道:“在臣的印象中,孔玄身形瘦弱,四肢无力,大腿肌肉隐有萎缩之相,应是常年病痛,疏于炼体所致,而不久前遇刺的那名男子却身形高大,体格健壮,肌肉线条流畅,指腹处还留有薄茧,应是习武之人,又因其年龄与孔玄相仿,五官肖似,故此臣猜测,那人应是孔玄的胞兄孔青。”

    寻常人或许不知道,但经手过物资回流一案的官员都知道,孔玄家里还有个兄长。

    紧接着,董穹又祭出一份手札,眸光恳切地望向君王,“此乃孔青面圣当晚呈到御前的手札,大理寺的人在承安门附近发现的。这道手札乃孔青本人所书,记载了昔日冯司正死亡的真相,以及莫指挥使所蒙之冤。”

    他将手札呈给君王,肃容道:“请陛下过目。”

    此言一出,众臣再度哗然。

    什么叫“莫指挥使所蒙之冤”?

    冯龄之死,莫非另有隐情。

    黎靖北却是镇定,只不动声色地接过手札,细细扫读起来,只一盏茶的功夫,便凝了眉,厉声喊来张己——

    “张己!”

    “臣在!”

    “你亲自将此物送去礼部,令章侍郎拓印成册,下发到京兆尹府以及各地布政司,公告张榜,举国传之!”

    “是!”

    董穹闻言大喜,连声高呼:“陛下圣明!”

    眼下发生的一切太过突然,唐璎简直瞠目结舌——

    放跑林岁后,董穹为了保住乌纱帽,可谓挖空了心思邀功请赏,这样的行为她不是不理解,只是……

    手札?

    唐璎愕然,昔日在兴中,她与孔青也算是交心了。可既有手札,为何从未听他提起过?

    她抬头看向高座上的君王,却见男人神态自若,眸色淡然,一副不疑有他的模样。

    吩咐完张己,黎靖北又谈起了兴中的民生。

    他先是召来内阁大臣,商量着如何打压豪强,将盐铁的经营控制权收回中央,后又派孙少衡、裴序等人亲往兴中捐粮捐物。

    诸臣工商议了一会儿,不到半个时辰,天子便宣布了退朝。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黎靖北轻咳了一声,余光扫过丹陛下昏昏欲睡的女子,厉声道——

    “诸位若还有事要奏,跟朕去御书房。”

    说罢便独自步下台阶,先行离去了。

    唐璎并未跟过去,而是直接回了都察院。

    也不知是否是春困的缘故,她今日一整天状态都不大好,就连上值时也是晕晕乎乎的,时时走神。

    好容易挨到申时,她褪了官袍,连路都懒得想走,乘着轿辇便回了官舍。

    一路上,百姓们围聚在皇城附近,叽叽喳喳地不知在讨论些什么。

    礼部的动作很快,唐璎想也不用想便知道他们在议论孔青手札的事儿。有人质疑手札的真实性,但仍有部分受过孔青恩惠的兴中百姓愿意为其背书。

    唐璎被这些声音吵得脑仁儿疼,心头戾气浮起,遂拉上轿帘,隔绝了窗外的嘈杂。

    次日一早,她起身时觉得精神头好了许多。

    净了面,甫一披上官袍,却猛然觉得不大对劲,摸摸袖袋,里头空空如也。

    信丢了!!

    唐璎慌了神,立刻掀开被褥,一寸寸翻找起来,找了足有一刻钟,却依旧毫无所获。

    随后,她又开始翻箱倒柜,书案、斗柜、木箱、博古架,直至将整个屋子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