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00-110(第20/24页)

是兰台令,一个是校书郎。

    但兰台令,因洛阳大火的缘故,被刘秉安排去修书了,校书郎则暂时无人出任。再算下去的话……

    “先帝在世时,着令蔡公、卢公、杨公、马公几位大儒,修编《东观汉记》,也就是我后汉的史书,可是他们如今,都在长安。”

    都被董卓劫走了。以至于洛阳,确实没有史官!

    孙轻并不完全听得懂陛下的遗憾,但一听这句“都在长安”,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吗?

    他连忙回道:“陛下如有吩咐,我等即刻攻向长安,把他们全抢回来!”

    一见刘秉转来的目光里写满了无语,他脸色一变,改口道:“我是说,把他们全救回来!”

    刘秉摇头,忍住了因为孙轻这话生出的笑意:“……朕不是这个意思。”

    什么抢回来救回来的,和他顺着这战功记事想到的,都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是想说,如今洛阳并无史官,我们是否正该顺势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史官?”

    孙轻一愣,就听陛下继续说道:“就如今日,司隶田地间五谷生发,欣欣向荣,又是一番新的景象,可这样的情景本无需记载于史册中,因为大多执笔之人并不知道草木是如何生发,田地又是如何耕耘的。”

    “凉州之战,并州武将大显身手,荆州之战,孙刘联军各展所长,但这些将领虽比之黑山军来历稍好,却仍是出身草莽,难得文人青眼。”

    ……

    “或许,朕需要一批新的史官。”

    【作者有话说】

    饼饼:我们要培养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史官,你们最近都新学了什么字呀

    孙轻:除了董卓,还学了袁绍、袁术。

    饼饼:……

    (*)《管子·国蓄》

    第109章 第一百零九章

    ◎北海惊变◎

    “新的史官……”孙轻听得耳边嗡嗡回响,本能地又重复了一次陛下的话。

    他说,往日的史官,看不到五谷生发,百姓温饱,也未必看得到,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背后,有多少底层将领的辛酸苦楚。

    既已重定江山,为防朝廷无人可用,官员都是重新选拔出来的,为何不能连史官也重新培养一批呢?

    如果说陛下为了记录下荆州平乱、凉州除贼战事中将领的英姿,想起朝廷当下史官的空缺,已让人倍觉感动,那么,这一番增补的话,对新一代史官的考量,就真是让人心神动荡。

    “对,新的,能把更多应该被记录的东西写下来,让后世以史料的方式记住它们的史官。”

    刘秉迎着田间的一片青葱,继续说道。

    其实最开始提到史官的时候,他还真就只是出于名场面打卡的想法,希望这个削弱版的赤壁之战,就算有可能无法变成演义里精彩绝伦的过招,也能让人记住这些为定太平而奋不顾身的将领。

    但他越说,也越是觉得,这个新时代史官的选拔,真有其必要性。

    “甚至有可能,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此次赤壁之战的将领表现,还有此战之中的小卒,能把这一代战争中的伤亡情形也一并记录下来,记录下冶铁技术、打造武器甲胄的技术。”

    “看到的也不仅仅是洛阳的土地重新恢复作物生长,也把这一代的农耕技术用更为详实的笔触记录下来,留到下一代以便查阅。”

    “朝廷近来指导军屯精耕细作,用的还是前汉的那本《泛胜之书》吧,但是从前汉到如今,相隔百年,百姓之中又有多少经由实践测试出来的新发展呢?它们都没法脱离口口相传的传播途经,达不到更多人的面前。可若是记载于史册,就算经由战火纷乱,到了下一个朝代,这份东西总能被保留下来吧?”

    “这史书也未必只能束之高阁,大可以展示给天下人看,但凡有功,便可彪炳史册,留名千古!”

    刘秉隐约记得,历史上其实是有这种把当朝国史展示出来引发血案的,但他一个本来不是皇帝的人坐上皇位,对前朝几位皇帝的历史又没什么讳莫如深一说,现在对自己的身份也已问心无愧,史官还少一份安全隐患呢。

    怕什么,尽管去写,大胆而又详实地去写好了。让文臣武将都看到,朝廷不仅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还会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名垂千古。

    “这第一批史官……”

    “先从应招贤令而来的人中暂挑两人,任校书郎一职,再从民间挑选有识之人,专门培养吧。”

    刘秉缓缓用这份收拢起来的战报,敲打着手心,心中暗道,这么一看,还得早日在洛阳重建官学才好。

    这官学虽然建立得要比董卓在关中的那一座要迟,但却起码有三处领先于对方。

    其一便是这选拔民间贤才为史官,刻画一幅自下而上的图景画卷。

    其二,也是刘秉早前主持河东大疫后所想,该留华、张二位神医在中央,于官学中增设医科。

    其三,相比于依靠着大儒之名,将人吸引来此听讲就学,刘秉更希望这官学之中钻研的是经世济民、致用之道。

    这官学之中招收的,也就不再是仕宦之后,而是另行一套标准,筛选出有向学之心的人。

    “就这么办吧?”

    “陛下,其实我觉得我可以……”孙轻眼神发亮地跟上了刘秉的脚步,总觉得这个从民间培养史官这事真是无比适合他。别的有没有记录到位不管,陛下从无到有的发家历史,他保证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刘秉脚步一顿:“你什么你,朕近来往返凉州与司隶之间,还没问呢,你这字新学了多少?”

    孙轻一阵沉默:“……”

    这个,这个问题嘛……

    “陛下,我可以解释的!”

    ……

    “连皇宫都还没重新修建,在官舍建完之后,就先重建太学了?”一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坐在道旁歇息,与同伴听着一旁歇脚的商人交谈,不由面露几分讶然。

    他问话的声音大了些,顿时引来了距离他最近那人的注意。

    商人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年轻人,见他虽是身着长衫,却手掌上满是老茧,不似什么正统士族出身的读书人,不知为何先对其多出了几分亲近。

    “你不是听到了风声,来做这第一批太学生的?先前,陛下对一众黄巾出身的将领劝学,洛阳就在传,待蔡师重新整理完毕了书籍,填充太学书库,便是此地要重建的时候,说不定也不再拘泥于门户之见了。有些自知学问不足的,没去参与选官的考核,就在洛阳周遭盘桓,只等着太学重开呢。”

    年轻人回答得老实,甚至在这商人看来,不知为何还有几分窘迫:“还真不是因此前来的。”

    一旁同行的人干咳了两声,试图转移开话题,向这商人请教道:“那不知,这太学重建后,要如何入学?”

    “这我就不知道了,约莫还是要先多读过几本书的吧。”商人摇头答道,“不对,也不好说……此次太学重建,陛下让人放出了风声来,说有两类学生,在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