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50-160(第3/21页)
瑶欲哭无泪:“不行,我接受不了。”
他们提前几个月买好的票,还曾为撞上比赛而惊喜。
现在反而是赛程耽误了事,连结尾也没看着。
剧完不能复生。
女孩伤神一会儿,只能安慰自己:“没关系,我已经有魅影了。”
他们在冰上一次又一次演绎,也算是弥补今天的遗憾,对吧。
季林越却摇头,讨价还价说:“我不想当魅影。”
不能因为故事围绕他们而展开,就把他钉死在这个角色上。
他应该是拉乌尔才对。
第152章 “要允许表演天才的短暂坠落。”
没有在萨格勒布逗留,叶绍瑶和季林越买了最早的航班回国,一天一夜才终于进入华夏的领空。
穿过廊桥,是踏实的首都土地。
“你看,卤肉焢肉涮羊肉在向我招手。”
叶绍瑶没想到,有生之年,看到价格离谱的机场餐也会热泪盈眶。
季林越拦住被食物蒙蔽心神的女孩子:“不可以。”
虽然还没回国家队报到,但营养师给他们拉了小群,同步所有国家队的讯息。
聊天窗口往下滑动,教练和指导转发的备赛文章,食堂贴出的每周菜单,条条款款都约束着他们的饮食。
原本在克罗地亚的日子已经够苦了。
营养师从华夏带去的几袋白水煮鸡胸肉是他们那些天唯一可以看见的荤腥。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她连羊都不敢数。
“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整六十天,距离花滑团体赛还有整六十天。”
叶绍瑶的手机里,有一个倒计时的APP。
每天训练之余,她就指着逐渐变小的数字过日子。
奥运会怎么还不来。
熄掉屏幕,过边检,拿行李,国家队包的车就停在机场外,司机举着临时借来的白板,“欢迎世界季军回国”。
至于名字嘛,拗口得很,她一个没记住。
不过委托人给她传授了认人的方法,就盯着全机场最好看的两个。
果然。
手中的钥匙串叮当响,女人十分认同这句话,看人眼睛都不带转:“小伙子真俊呐,姑娘也水灵。”
要不是脚下的瓷砖坚硬,指不定会被叶绍瑶抠出几条缝。
就大姨这嗓门,全机场的人都要知道他们是世界季军了。
汽车过高速的闸机,减速带颤得人坐过山车般,叶绍瑶问:“姨,你不会是H省的吧。”
司机扬着语调,声音洪亮:“岸北的,来首都二十年了。”
二十年乡音不改。
天知道,叶绍瑶在国外睁眼闭眼就是英文的各种发音,自己对岸北话有多想念。
知道是老乡,司机比她还有更多话要说,压根没冷场的时候。
“大妹子,我忘了问,你是哪项运动的世界季军?”
“花样滑冰。”
“我也学过花样滑冰,”大姨高兴得误摁了喇叭,车里车外同样雀跃,“87年拿过双人滑的全国冠军,百度还能搜到我的百科。”
八七年?那不就是冯教练那个时代。
“您和冯教练认识?”
“你说冯蒹葭?她老公和我搭过伴儿。”
兜兜转转,遇到的还是李教练的老战友。
车里的空调吹着热风,路边的电线高高低低,叶绍瑶赏着雪景听说了许多陈年旧事。
比如冯/李短暂的运动生涯中,李葳蕤的金牌始终比冯蒹葭多一枚,多出的就是这个87年全锦赛的冠军。
“真的?可冯教练坚决说,她的荣誉不比她家那位少。”
“老李退役后,她还练了几年女单,好像拿过什么比赛的冠军。”
华夏花滑的圈子不大,大家都知道冯蒹葭和李葳蕤在爱情中势均力敌。
原来是均在荣誉上。
一定要拿到比爱人更多的金牌,心气高的冯蒹葭才终于肯答应李葳蕤的求婚。
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了,历久而弥新。
叶绍瑶感慨:“浪漫哦。”
她朝旁边的胳膊努努:“季林越,你男单时期拿过多少金牌?”
季林越说:“我不记得了。”
居然有人会忘记自己最光辉的时刻。
“六枚,”这里数她记得最清楚,“两次少锦,两站俱乐部,一枚冠军赛,还有一场东亚友谊赛。”
她掰着指头算的,自己还有四枚,刚好可以凑一双手。
季林越沉默了一会。
车窗外的光景从低矮的城中村过渡到密集的高楼大厦,那边的叶绍瑶已经和大姨换了好几个话题。
“当我选择冰舞的时候,男单的奖牌就已经不作数了。”
就这么不作数了?
叶绍瑶不认同:“你舍得,我也舍不得。”
那些荣誉可都是他们费老劲才拿到的。
“国家队训练基地,是这儿吧?”
“对,大门在东边。”
转向灯亮起,汽车进入右转专用道。
叶绍瑶和季林越还在小声辩论以前荣誉的归属问题,前排的司机兀自怀念从前。
“这里是首都第一个标准冰场,我们老运动员看着建起来的。”
难怪里面的陈设已经很旧了,即使翻新再多次,也染上了时间的厚重味道。
“后生可畏,小朋友们。”
训练基地和印象中又不一样了。
叶绍瑶还记得上次离开这里,门上的铁锈刮花了她的行李箱,一层漂亮的银色变成“银铁合金”。
现在的门变了番模样,漆着油亮的黑漆,在阳光的照耀下刺眼。
“滑协总是在一些无人在意的地方花钱。”她吐槽说。
“真的不先回趟家吗?”季林越抬头望,密集的铁门只留下狭窄的孔隙,周遭的栅栏上挂着长满倒刺的线圈,戒备森严。
他说:“看起来我们有去无回。”
“不可能,我们现在是奥运选手,很金贵的。”
踩在划定的分界线上,叶绍瑶起了玩心:“你看,我在这里反复试探,也没见谁拦着我。”
有那么瞬间,季林越真有阻拦的念头,但料想是拦不住,还不如闭上眼睛当鸵鸟。
太幼稚了。
……
为了保证集训效果,国家二队早前转移到丰台训练,偌大的基地只有他们奥运团队几十个人。
空空荡荡。
连杨树枝上的鸟也不爱叫了。
他们第一个见到的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