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50-160(第20/21页)

36路公车的路线行驶,一路都是回忆。

    “不对吧,”叶绍瑶终于发现问题,“咱俩不是搬家了吗?”

    如果没记错,野湖那片在去年就拆了。

    政府分分给他们的安置房在城市另一个方位。

    衣兜里空空如也,她后知后觉,自己没有家门钥匙,甚至不知道家住哪里。

    “咱们家在哪?”不敢露怯,她只悄悄问。

    得到的是季林越真诚的摇头:“我也刚问,还没得到回复。”

    司机坐在前排,听小年轻们你一句我一句,索性把车停靠路边,让他们慢慢回忆。

    “嘿,你俩真有趣,我头回见着忘记自家在哪的人。”

    话是这么说,但司机师傅是个岸北通,叶绍瑶一说拆迁户,他就重新发动汽车,将人拉到城西去。

    叶绍瑶有些不放心:“就到了?”

    “就在这片,”司机点了烟,又被吸进的雪粒呛住,“哎,给你俩抹个零,剩下的钱好好回报爹娘。”

    女孩压着嘴角。

    在别人眼里,她和季林越似乎成了远走高飞的不孝子。

    街上寂静,没什么行人。

    这会儿正是大中午,度假的度假,休息的休息,只有小雪还兢兢业业地下着,阵风时不时来挑衅。

    安置区的街道横平竖直,小区内也四通八达,叶绍瑶回过味来,妈妈在给她拍过单元楼下的花丛。

    当时的天气还不冷,郁郁葱葱都是新移植的草木,只有那小块地像草皮的秃斑。

    物业说,这是因为市园林局批下来的树苗比申报的数据少,刚好到他们楼下就没得种了。

    不过正合邵女士的意思,她和物业打了招呼,借这一小块绿化带,说开春要种芍药。

    “就是这里。”

    花还没种,“芍药园”的小木牌已经挂上枝头,冰天雪地里,一抹原木色很显眼。

    找到单元门,楼层和门牌号就不在话下。

    邵女士喜欢三中对面那老师傅的对联,每年换一幅,一幅贴一年,叶绍瑶做梦都知道他的笔迹。

    她家楼下,就是季林越家。

    行李放在门口,楼上敲门不应,楼下听着也没动静。

    松开的围巾被风钻了空子,叶绍瑶老实整理起着装:“大冷天,干嘛不在家里猫着。”

    有新消息进来,她循声看,是季林越的手机。

    那边的人很快打来电话,背景是窸窸窣窣的杂声。

    “妈。”他开口。

    “你和瑶瑶到家啦?”手机开到免提,温女士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柔和,“我和你邵姨今天约着去早市,一个没刹住,就逛到现在。”

    叶绍瑶再度扒下围巾,嘱咐说:“今天风大呢,您看着点我妈,她容易关节痛。”

    对面是邵女士不服老的声音:“你温姨的风湿也没比我好多少。”

    温女士也不恼,每个字里都带笑,“咱们正在商场里,暖气足,过会儿就回去。”

    行吧。

    撂下电话,不再打扰两位中年人的雅兴,叶绍瑶苦巴巴坐在台阶上,像吃了闭门羹的亲戚。

    季林越原本还挺直了身板靠墙站,两刻钟过去,也被叶绍瑶拉着排排坐。

    “上次有家不能回,还有你来拯救我。”她说。

    最调皮的年纪,她负气出门上学,钥匙也不拿,信誓旦旦说放学就离家出走。

    那天,她一直在家门口蹲到家家户户亮起灯,季林越才把她带回家吹暖气。

    叶绍瑶突然回过味来:“你当时怎么知道我进不了家门?”

    那时候的她还小,满脑子都是后悔,完全没想到这一茬。

    哪里会有这样的完美巧合。

    “邵姨打电话告诉我的,”季林越想了想,“那天她和叶叔都加班,让我先带你回家吃饭。”

    她无声地应了一句。

    原来不是季林越有神通,有千里眼的是她见面就仰脖子装高冷的妈妈。

    楼下传来脚步声。

    这回真是妈妈来接她回家。

    见面有些狼狈,两位女士被风吹乱了头发,年轻人坐了一屁股灰。

    久别重逢的话还没说几句,也没顾上自己的行李箱,叶绍瑶首先去接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这是什么?”

    温女士说:“我买了两匹布和纱,店家还送了些小钻。”

    都是做表演服的料。

    叶绍瑶记起来。

    她在六个人的家庭群里转载过一组照片,羡慕别人的考斯滕有设计感。

    “等你们的新节目敲定,我就给你们裁衣服。”

    “妈,我们跟着格林教练,有合作的设计师。”季林越提醒。

    “瑶瑶不是不喜欢嘛。”

    叶绍瑶牵着嘴角没说话,她当时的确轻飘飘说了一句:差点意思。

    因为那些恼人的裙片总是碍手碍脚。

    开门进屋的功夫,邵女士还插了一句话空子,说温女士自从开始领退休金,生活滋润得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都想尝试尝试。

    “别瞎说,”温女士拿出资历,“我拿针线的时间可比干出纳的时间多。”

    连季林越小时候的表演服,也都是她用缝纫机踩出来的。

    一本设计稿从封面翻到尾页,时间跨度三十年。

    “怎么还有2022年的落款?”叶绍瑶手指着日期,提出疑问。

    温女士说:“这是排到22年的灵感。”

    不止下个赛季,她连下个冬奥的衣服都有构思了。

    看来真和妈妈说的一样,在工作岗位上磨砺几十年的人,是闲不住的。

    季先生正在南方做生意,叶先生临时被叫去单位开会,还好叶绍瑶和季林越赶回来,勉勉强强凑一桌晚饭。

    “你们在家待几天?”

    “小半个月,”叶绍瑶咬着筷子,“再晚就赶不上世锦赛了。”

    看到邵女士求证的眼神,季林越给出具体时间:“我们买了13号的机票,首都飞米兰。”

    今年的世锦赛提前了一周,所有行程略显匆忙。

    第三天的太阳刚照进窗帘,叶绍瑶就马不停蹄和季林越出门找冰场。

    元宵节都过了,冰场上的游客不减反增。

    无一例外。

    对此,叶绍瑶丧着脸评价:“离谱。”

    不过从另个角度讲,首都申冬奥成功,人民群众也确实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力争让自己也成为三亿冰雪人的一份子。

    在岸北的日子,除了忙训练,还得忙着应付平昌冬奥带来的余波。

    重回故地,叶绍瑶和季林越被撞大运的娱乐记者堵了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