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78. 第 78 章 河套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大明第一国师》 78. 第 78 章 河套(第1/2页)

    对于河套地区,大明与蒙古人之间已经博弈了上百年。

    最早是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消灭河套地区的蒙古势力,彻底将此纳入大明版图,之后朱元璋派自己的儿子晋王驻守此地。朱棣靖难成功后,因为担心藩王作乱,将晋王的封地南迁。如此虽然保证了皇权稳固,但一直以来地区的掌管者突然离去,使得河套地区人心浮动。

    蒙古人借着这个机会,不断试探大明防线,甚至于有不少蒙古人直接拖家带口地迁居至此地,因为这些人没有作乱,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贿赂一二后明朝这边也就不再管了,渐渐的,定居在河套的蒙古人越来越多,逐渐与汉人分庭抗礼。

    之后就是土木堡之变大明彻底丧失了对河套的统治,在宪宗即位后,曾励精图治,派朝中大臣收复旧土,打出不少漂亮的胜仗。不过虽然收复了河套,可却并未及时治理,导致几十年后再次被蒙古人蚕食。

    之后的几任就更不必说了,弘治本身在武功上就很孱弱,组织过几次剿匪行动,最大的胜利是歼敌三人,收获一千多牲畜,然而最后却有几万人受到封赏。说是打仗,更像官场里一次明目张胆的吃空饷。

    相反蒙古那边则是天降雄主,小王子统一了各部,彻底与大明形成对立之势。正德虽然御驾亲征击败过对方一次,但也仅限于防御,真说打过去还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常言道,“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翻开地图,会发现黄河有一个很明显的“几”字形弯曲,这里就是河套。打从先秦起,此地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河套平原乃是极为优良的牧场,中原王朝能养马放牧的地方非常少,河套不光产马,还盛产好马名马,单是这一点就足够令人垂涎的了。

    其次河套地区气候环境都非常好,百姓都说,“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这是一片被上天眷顾的地区,蒙古人可以在此放牧,中原人可以于这儿种田。

    最后也是对大明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河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是天然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被贺兰山等几座大山紧紧包围,易守难攻。大明若是占领了此地,那么倘若对蒙古人用兵,河套将是一个巨大的后勤补给站,这对于天生机动性就很差的明朝军队而言十分有利。同样的,蒙古人要是占领了河套,那意味着大明仅仅剩下长城一道防线可守。这次如此容易就被打下了大同,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冼如星此番拿下河套,乃是势在必行的。

    如今的河套被鄂尔多斯部占领,也就是俺答的部落。此时的俺答才刚与他兄长撤军,距离返程尚有一段距离。明朝这边军队趁着这个时候,从南边绕路,日夜奔袭,总算是提前赶到河套。

    虽然说河套按照地势比较难以攻打,但此时蒙古正值多事之秋,其他几部出兵不光没捞到好处,反而损兵折将。现在正在跟着互相扯皮,别说出手帮忙,事实上,有几个部落曾经注意到明朝大军的动向,但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对俺答兄弟俩隐瞒。

    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俺答等人才知晓。

    对此冼如星觉得很难理解,毕竟河套一旦失守,对于蒙古其他各部也是个巨大的威胁,这时候难道不应该抛下私怨更加团结一致吗?

    梅秦舒知道她的想法,不禁笑了笑,悠悠道:“冼真人,你这就属于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猜测敌人的想法,蒙古人可不像你这样认为。你觉得,蒙古人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谁?”

    “大明啊,还能有谁。”冼如星下意识回到。

    “错咯,”梅秦舒摇头,“凭借我在西北三十来年的经验,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绝大多数蒙古人心中的死敌是自己的同族,或者说,其他部落。”

    冼如星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微微叹了口气。

    是了,绝大多数汉人皇帝,对于领土的扩张都不是特别渴望。再加上草原天生与农耕文明不相容,就算是太、祖成祖等强盛时期,也不过是将蒙古人赶走,并未侵占太多领土。反而是他们部落内部,自打小王子死后,漠南又被重新分为几块,时不时有摩擦。

    像之前冼如星曾带兵重创过想要毁坏粮草的蒙古人,相传那支部落第一时间就退出了战场,回去死死守着地盘,生怕被人偷家。

    冼如星他们这次趁着敌人不备,先是一口气拿下河套大半,之后在黄河附近形成对垒,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蒙古大军尚未返程外,这次新研发的弗朗机大炮与红夷大炮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以前曾经说过,嘉靖刚登基的时候明朝曾与葡萄牙水军打过一场,当时虽然明朝赢了,但战争规模不大,朝廷上下都没怎么在意。直到最近总算清点完战果,将缴获的弗朗机炮送到京城,如此众人才有了点兴趣。

    种花家本身就擅长仿制,再加上有了冼如星这个外挂,仅仅半年时间,就先后开发出了舰炮,城防炮、战车炮等各种火器,众人将其统一命名为弗朗机炮。之后冼如星在军营了又根据弗朗机炮研发出了红夷大炮。相对于前者,红夷大炮威力大、精度高,不过太过笨重,机动性不如弗朗机炮。

    冼如星领着团队研究了许久,最后决定两个一起使用,刚好互补,然而还未等上战场,那边蒙古人就撤退了,好在这次收复河套用上。

    他们这边节节胜利,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蒙古人逼到对岸。

    而就在此时,总算从同族内斗中脱身的俺答才有了回应。不得不说,能在弱冠之年统领蒙古大部的确实有两把刷子,先是稳定了自己这边慌乱的百姓,又收拢残兵,依靠着地理优势,硬生生抗住了大明的攻势。

    对此梅秦舒与冼如星倒是不怎么慌,虽然朝中文臣大多数时间都非常拖后腿,但这次知道收复河套也都十分支持,并且表示在不耽误农耕的前提下,朝廷愿意继续往西北送粮。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正当大明这边君臣一心,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之时,俺答那边竟然派出了议和的使者。表示自己愿意对大明俯首称臣,并且带着部落集体退出河套地区。

    冼如星在听闻此事后,心中“咯噔”一声,皱着眉与梅秦舒对视一眼,老将军看上去也颇为惆怅,对着冼如星摇了摇头。

    如此冼如星算知道了,蒙古人开出这样的条件,朝廷那边很难拒绝。

    只不过……冼如星叹了口气,她不怪大臣们短视,毕竟打仗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大明才刚缓过一口气,京师又在修外城,处处都用钱。既然能和平解决,那尽早班师回朝也是应该的。

    但俺答这个人非同一般,若此时不趁着对方羸弱重创他,等几年后其反应过来,很可能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河套这么好的地方,俺答就这么拱手让人?”冼如星有些不甘心。

    梅秦舒无奈道:“其实这点也不奇怪,草原上物资匮乏,民风又彪悍,真想要站住脚,一来要心狠手辣,二来则是要懂得审时度势。不仅仅是这样,俺答这次来还表示希望能跟大明互市,两边开个通商口岸,以后常往来。”

    蒙古那边物资匮乏,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决定了其对大明这边注定有很深的依赖,要是以后能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对方倒也不错。

    冼如星点了点头,沉思许久,开口道:“既然朝廷已经决定了,我们再反对也没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