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90-100(第8/15页)

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魏倩近来迷上了《周易》。

    她常常在书房一坐就是半日,对着竹简上的卦象沉思。张不疑偶尔过来,见她眉头紧锁,便故意打岔,“魏大丞相,这是要改行当卜者了?”

    魏倩头也不抬,“卜者不敢当,但若能窥得几分天机,倒也不错。”

    张不疑在她对面坐下,随手拿起一枚铜钱,在指尖翻转,“那不如给我算一卦?”

    魏倩瞥他一眼,“你?卦象上写——‘此人嘴欠,宜静不宜动’。”

    张不疑大笑,铜钱叮地一声落在案

    上,竟是乾卦。

    魏倩一怔,随即摇头,“……倒是好卦。”

    乾为天,刚健中正。

    ——倒是像他。

    张不疑凑过来,“怎么了?”

    魏倩收起来,“夸你是个好人。”

    夜深人静时,魏倩看着大梁有条不紊的建设,偶尔会想二十年后的光景。

    那时刘邦早已故去,吕后或许也已不在。文帝即位,天下真正进入“文景之治”的盛世。而她,或许无用武之地,可以回到大梁,做一个闲散的城主。

    每日看看书,种种花,偶尔和张不疑斗斗嘴。

    没有朝堂纷争,没有权力倾轧,只有一座繁华安宁的城,和一段平静悠长的余生。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笑了笑。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带来一阵沙沙的轻响。

    ——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树欲静而风不止。

    刘邦一朝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事情来了,在大汉四年,上演了。

    第96章 进退之间丞相心不静

    大汉四年,夏。

    未央宫的荷花开了,戚夫人一袭素纱裙立在池畔,指尖掐断了一支并蒂莲。粉白的花瓣坠入水中,惊散了锦鲤。

    “如意才七岁,就能背诵《论语》全篇。”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叹息,“前日陛下考校他兵法,他竟能说出十则围之的道理。”

    身后老宦官垂首不语。

    戚夫人转身,裙角扫过青石板上的落花,“你说——太子能吗?”

    戚夫人寝殿里,熏香袅袅。戚夫人将儿子搂在怀中,指尖梳理着他柔软的发丝。

    “如意,今日太傅夸你了?”

    小皇子兴奋地点头,“太傅说儿臣比太子哥哥聪慧!”

    戚夫人指尖一顿,随即微笑,“那如意想不想……以后住在未央宫正殿?”

    “正殿不是父皇住的吗?”

    “是啊。”戚夫人望着烛火轻笑,“但你父皇说过——此子类我。”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至。

    御史大夫周昌最先察觉异样。

    “陛下近日……”他在宫门廊下拦住下朝的魏倩,花白胡须颤抖,“频频召见戚夫人母子。”

    魏倩望向宣室殿方向,或许刘邦正抱着刘如意骑马玩。

    “周大夫,为何与我说?”

    老臣突然跪下重重叩首,“请丞相保全太子!”

    青石板上水花四溅,混着老人压抑的哽咽。

    魏倩人都麻了,将他扶起,一言不发的离开了,太子哪需要她去保全,吕后哪是省油的灯。只是这两年,吕家越发放肆了,刘邦如梗在喉,觉得太子上位,他的天下跟帮吕家打的有什么区别?

    他想起了吕公的相面,再想吕家如今的作为,他遍体生寒,他不可避免的阴谋论了,这就更导致如今局面。

    魏倩直接回府,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这事太过于危险,魏倩不敢与其他人说,哪怕是南仲,但她需要外置大脑,于是她找上了盖公。

    盖公与魏倩下棋,她执黑,盖公执白。

    棋盘上星位已定,黑白交错间,杀机暗藏。盖公落下一子,忽然道,“丞相心不静。”

    魏倩盯着棋盘,指尖的黑子迟迟未落,“先生觉得,这局棋该如何破?”

    盖公捋须,目光深远,“棋局如朝局,进退之间,自有其道。”

    他缓缓落下一枚白子,封住黑棋气口,“有时候,不动——便是最好的动。”

    魏倩一怔,随即苦笑,“可如今风雨欲来,如何能独善其身?”

    盖公抬眸,苍老的眼中锐利,“皇后自有她的手段。而陛下……”他顿了顿,“陛下终究是陛下。”

    魏倩已经能闻弦琴而知雅意了,这起因是吕家越线,让刘邦感受到威胁,他已年老,这威胁让他如梗在喉,吐不出,咽不下。

    而太子仁弱,这样的太子可预见的在母亲手里过不了一招,刘邦识人很准,他想到了吕太公的相面。

    他又联想到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比如田氏代齐。

    这是吕后可以做到的事情,史上吕家甚至为此努力,她杀了许多刘家人,可是在不引起动荡的情况下,杀完是不可能的。

    刘家人数太多了。

    吕后称制,要还政于刘氏她有太多不甘,因为刘盈死了,活着的子嗣又幼,极幼,到了吕后死时才四岁。

    刘家里没有她的血脉,对于大权在握的她自然不甘心,但她是个有理智且爱民的人。

    吕家人觉得她可以做到偷天换日,于是放肆起来,但是这般江山必要留血,那些跟着刘帮打天下的功臣们与诸侯王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大哥死了听大嫂的,没说大嫂把大哥全家灭族了他们还干看着吧?

    现代人往往被春秋笔法认为,刘邦是个市井流氓,是小人。

    但古代人可不是这般认为,从东汉匃奴非要姓刘,认刘邦当祖宗,宋后突厥非要姓刘,认刘邦当祖宗,后族姓萧,认萧何当祖宗来看。

    古代是真心实意认为刘邦是千古英雄,自家祖宗不能望其项背的那种。

    后世都如此,更别说当代,汉初的这个时间轴。吕家这么想纯粹是发癫,然后,他们被吕后亲手献祭了。

    真正的献祭,那时的吕家已被权欲冲昏头脑,没有看见吕后眼中的不忍。

    吕家如果篡汉,那么汉室江山分崩离析只在瞬间,所有人都会沸反,小人得志不是这般得志的。

    不反难道他们要跪在这群小人的殿陛之下?他们配吗?

    如同功臣们觉得戚夫人不配一样,吕家人坐上皇位,他们直接会掀桌,不带半分犹豫,谁不掀会被笑话死。

    吕后不可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但那个时候,刘邦的子嗣里,没有能当大任者,文帝以前装得太懦弱了,他八岁入代国,跪地而行,就这般,谁会看得上他。

    吕后没将他放在眼里,他逃过一劫,在吕后的政治生涯里,苟活了下来。

    可刘盈摆烂,自己玩死了自己,一下子就把母亲推到风口浪尖,那时的江山飘摇,她扶幼帝,她看着功臣们如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