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70-176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70-176(第5/14页)

句那林姑娘的家世罢了,可没说不让大爷看那些文章,怎么能怪我呢?”

    宝钗说得有理有据,刘志却自知理亏又拉不下脸,啐了一口,蛮横道:“若不是你多嘴,何至于生出后面这些事?”

    宝钗委屈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丈夫当夜大闹一场后,便宿在了通房那边。

    那通房丫鬟原本就跟着刘家小爷,自认为是家里的老人,如今见宝钗吃瘪,心中得意洋洋,脸上的笑容都藏不住。

    宝钗借口母亲病了要回去探望,回到薛家。她刚把委屈说出口,薛姨妈便板起脸来教训她:

    “你已经嫁了人,就该好好服侍丈夫、孝顺公婆。受了点委屈就跑回娘家,像什么话?”

    宝钗听了,心中更加委屈,眼泪止不住地流。

    碰巧薛蟠从外省贩货回来,听说了宝钗的事。

    他向来护着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出于商户的本能,马上猜测道:“莫不是她爹是当官的,弄出考题来卖?”

    薛家接触过的官家大多都是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贪婪无比。

    薛蟠得意洋洋地说起这回出去的见闻:“前儿我去江西,就有个卖假考题的被官府抓了,扛着枷锁游街示众,那小子吓得屎尿都兜在**里。”

    宝钗生怕薛蟠说多了惹出祸事,便没有搭理他,又担心薛蟠真去找丈夫理论,让自己更加难堪。

    她只问薛蟠何时再出门做生意。

    薛蟠却以为妹子委屈极了,非要查一查林家的底细,想着若是能抓住个把柄,说不定还能捞点银子。

    他心想王家不就是这样,收了他们家的钱,什么官司都敢接。

    薛家在有些人脉,铺子也多,还真让薛蟠打听到了一点消息。

    先前和薛蟠一起被戏耍的随从见过暮雨,可巧那天去给府尹大人家八十岁的老娘送贺礼时,偶然间又看到了那丫头。

    随从赶忙回去向薛蟠报信:“大爷,年前从咱们庄子上跑了的那个姑娘,好像是林家的丫鬟。”

    早前宝钗就说过,薛蟠遇到的人肯定和贾家有关系,让薛蟠就此罢了。

    这林家与贾家渊源颇深,薛蟠想起先前自己被人像耍猴一样戏弄,怒火中烧,羞愤交加,心道一定要找回场子。

    薛蟠冷笑道:“哼!那林家人,真会装模作样!大爷我非得让他们好看!”

    随从见薛蟠暴怒,当即后悔自己多嘴,赶忙想法子拉住薛蟠,给他出主意:“大爷,自古民不与官斗,您要是不高兴,悄悄把那丫头掳来,教训一顿也就罢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薛蟠冷哼一声,只抓一个丫鬟有什么用,妹子受的委屈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可笑薛蟠这个身背人命官司的人,如今竟找了个借口,假惺惺地大义凛然起来。

    其实薛蟠自己也有小算盘。父亲对他越来越不满,薛蟠嘴上说着想除掉那个姨娘生的弟弟,可又没那个胆子。

    如今妹子嫁了人,薛家老爷又看重女婿,若薛蟠办成了这件事,让妹夫得了举人功名,全家不得对他感恩戴德?

    薛蟠就是个草包,不知其中深浅,又觉得家中有人撑腰,近来愈发嚣张跋扈,自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也不知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薛蟠竟然花银子让人去告发写书的林岱,称其乃是姑苏林家、而今两江总督之女,身为官宦之后,却泄露贩卖考题,天理难容。

    那状子写得文采斐然,声泪俱下,一时间,金陵文坛和官场都为之震动。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第173章

    微风轻柔地拂过秦淮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河畔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曳。

    秦淮河畔茶馆酒肆热闹非凡,迁客骚人谈天说地,或品茶饮酒。

    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景象之下,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自古以来,科场舞弊便是重案大案,一旦定罪,为了平息众多学子的怒火,主犯必定重罪,从犯也绝不可轻饶。

    科场承载着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与希望,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容不得丝毫玷污,每一次关于科场的风吹草动,都能掀起轩然大波,更何况是舞弊这样的丑闻。

    金陵城中忽然冒出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无论真假,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应试举子中那些不甘于落榜的人,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借口,心中的忿忿不平迅速升级为义愤填膺。

    许多学子私下议论纷纷,言辞间满是对科举不公的控诉。

    民怨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愈演愈烈,随时都有可能失控。

    更让人咋舌的是,模拟试题竟然出自一女子之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金陵城都为之震惊。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或是惊叹,或是质疑的声音。

    有人开始攻讦主考官的水平,质疑考试公正。

    女子竟染指科举模拟的试题,简直是对科举的亵渎;

    当然也有一部分因模拟题库获益的人,一力主张模拟题主笔才华横溢,大力夸赞那女子的才情不在男子之下。

    有些读书人一力主张,这女子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探花,母亲是昔年江南女子诗社执牛耳之人。

    贾二十四自幼便在诗书礼仪的熏陶下成长,早年也做过策论,其才学不在男子之下。她的女儿能做好文章,有什么可质疑的?

    金陵的学子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支持女子出题的一派,认为她才华出众,理应得到认可;而反对的一派,则觉得女子参与科举相关事宜,有违传统。

    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不断激化,甚至还引发了小规模的械斗。

    一时间,金陵城的学府周边混乱不堪,甚至有时书馆里能听到学生们情绪激动,争吵声、叫骂声  。

    薛蟠看着自己竟然惹出了这么大的场面,心里半点不心慌,反而十分得意。

    他大摇大摆地走在街头,看着那些平日里自持清高的读书人乱成一锅粥,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他本就不参加科举,在他看来,这些读书人的纷争真真是一场有趣的闹剧,他乐得在一旁看笑话。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宝钗的丈夫刘志也没讨得多少好处。

    如今重考已是不可能的事,可这场风波却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

    已经有传言说,金陵此处的乱事,很有可能开罪朝廷。

    若是真惹恼了圣上,兴许江南的官员都会受到连累,临近几科的学子都不会受到重用。

    这传言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金陵城的上空。

    旁人的目光都被泄题事件吸引,极少有人知道始作俑者是薛蟠。

    宝钗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薛家根本无法收场,心里焦急万分。

    她借口薛姨妈病了,匆匆回了一趟娘家。

    一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