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天命在我》 240-260(第20/32页)

孟永春以及孟永春背后的孟家才不得不疏远了关系。

    母亲在伐梁的时候落下了病根,有提早传位之意。得知长子即将归国的消息时, 她第一时间将商泓叫到了跟前,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时隔多年, 商泓依然能想起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

    复杂,难以言表。

    他甚至感到了自我唾弃。大哥回国当然是一件喜事,他心中首先浮起的情绪竟然不是开心, 他理应为兄长感到高兴, 在母亲面前应该露出一个笑脸才对……可是他脸上空白着,隔了好半晌才回过神。

    商泓想要掩饰自己的表情, 母亲却看了他一眼, “这个时刻,我只想知道你真实的想法。”

    商泓险些连平静的表情也维持不住。

    “母亲……我……”他被母亲的眼神逼迫着,想要后退,又觉得不妥, 于是扑通一声跪在了她面前。

    年少时的誓言在脑海中出现,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很清楚,他发过誓的:大哥冒着回不来的危险去了宿阳, 如果他回来了,我绝对不会和他争王位!

    誓言犹在耳边, 他居然无法体会自己当年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发下了这个重誓。现在大哥真的回来了,他该再说一遍当年的誓言表明决心,可是他跪在地上,浑身上下都是冷汗,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如果背弃誓言,坦言想要当武王,母亲会不会将他视为背信弃义觊觎长兄之位的小人,不愿意让他当王?

    “……你下去吧。”母亲看着他,突然道。

    商泓愣住,不知所措。他抬起头去看母亲的表情,却见她的眼睛和往日一样不见波澜,很难看出她的真实想法。

    “母亲希望我如何做?”他问。

    她皱起了眉,神情因为他的问题而起了细微的变化……可是商泓依然看不懂她的表情。

    “如果你哥哥顺利回来,我会选他做武王。”

    商泓心中涌起莫大的失望。

    母亲终究是做出了选择了,这个选择是理所当然的,大哥是长子,又有功在身,在伐梁之战中入燕军历练出力颇多,受陛下赏识。更何况他也早早立下了誓言,本该如此。

    商泓念了声告退,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去了。

    可离去之前,他似乎听到身后传来了似有似无的叹息,说不清是失望还是感慨……

    随着他的离去,不甘渐渐变得强烈,他内心产生了不该有的怨怒和摆不清自己位置的茫然。

    他在半年前就已经去往北地完成了试炼的前置仪式,但是母亲未发话,他始终没有进行最后一步——去地宫。

    他也始终没有弄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发出那样的叹息。

    她对他是有期待的,大哥走了之后,母亲将培养后代的精力放在了他的身上,他经受的教育和大哥一般无二。

    母亲也夸赞过他,说他在用兵之道和武道上并不比大哥逊色。

    他已经和郑显华成婚,过了几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又过了两年生下了一个儿子。

    再之后商悯降生,数年过去,商谦也出生了。

    他走过了权谋纷争,踏过了政斗狂潮,经历了尔虞我诈,也抚平了浮躁的内心。

    商泓摆清了自己的位置。

    多年过去,某一日午夜梦回,他醒来后再也睡不着了。他独自坐在窗边,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又想到了商悯商谦两姐弟,突然明白了当时母亲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叹息。

    她对他很失望。

    因为那时的商泓,没有摆清自己的位置。

    这个“位置”,并非是别人给他划定的位置,而是他自己内心想要追求的位置。

    母亲问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他瞻前顾后没有立刻给予回应,甚至还反问母亲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就已经输了。

    他在母亲的心里出局了。

    母亲根本不在乎两个儿子谁当王,她只想选更有能力的人当王,可是两个儿子在表面上看来相差并不悬殊,商泓甚至占据优势。

    她也预料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可能会互相残杀,造成武国内乱,所以她也在评估,在评估过后决定插手,依据两个孩子的能力来判断,谁才是更适合当王的那个。

    商泓占据人脉优势,商溯占据功名大义。

    可是商泓的那句反问将他自己打入了“败者”的位置。

    母亲发现,她的二儿子对外锋利,对内则缺乏决断。

    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兄弟关系。

    她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去了宿阳,一个留在朝鹿。

    商溯在宿阳需要面对质子间的争斗,心性被磨砺得更加狠辣。商泓独占母亲注意力,身边没有兄弟姐妹,根本没有人跟他勾心斗角。

    他们年幼时感情很好,但是分别多年,兄长已经变成了他记忆里的符号。面对前来与他夺位的兄长,他没有拿出正确的应对。

    诚然,商泓有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

    比如兄弟相斗会导致武国分裂,比如他虽然有为王之心但是遵信守诺,又比如他敬重兄长,不愿兄弟阋墙……然而再多的借口也无法掩盖他真正的心。

    母亲也在对她自己失望,她发现了自己的失误,让他上了战场,但没有教他如何应对内部争权。

    她一开始登位时便极其强势,因为是旁系继位,所以她十分注重对宗亲的打压和平衡,谁敢于冒头,那么就要做好掉脑袋的准备。她可以给他们权,前提是他们必须听话。

    因为打压得太到位了,母亲除掉了所有不利于她的因素,导致商泓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

    商泓当时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坦率承认自己想要做武王,承诺如果兄长愿意居于辅佐之位,那么一定会厚待他。要么直接拒绝武王之位,甘心当一个忠顺的公侯,从此老老实实盘起来。

    结果他一个都没选,不上不下。

    武国不需要一个不上不下的王,也不需要一个不上不下,似忠非忠、似顺非顺的公。

    因为他的失误,他没有登上武王宝座。

    因为他的失误,兄长登上王位后既不能放心地用他,也不好直接杀了他。

    元慈出生后,兄弟二人的关系有所缓解。

    他表了忠心,兄长也放缓了态度,让他去北边儿带兵。他打了胜仗,兄长对他不吝嘉奖。

    商允出生的时候,兄长亲自来了,笑着给他的孩子起名,道:“单名‘允’,如何?”

    商泓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是个好名字,多谢王兄。”

    至此之后,他终于放下了心,坐稳了忠顺公的位置。

    但他还是有所不安的,多年以来,他在外当差的日子居多,有意无意地远离着朝鹿这座代表着武国至高权力的都城。

    他的识趣得到了兄长的回应,一晃二十载过去,人人都道,武王兄弟二人感情甚笃,武王对自己同胞弟弟的信重一如往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