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0-60(第19/29页)

色的光泽,整个屋子反而明亮了一些,不过无孔不入的寒风也顺着缝隙慢慢爬进屋内,连带着众人脸上的沉默也蒙上一层冰霜。

    “那一部分的钱宁愿用来虚无的神明祭祀上,虚伪的官员宴席上,却轮不到穷苦的百姓救灾上。”江芸芸并没有被这样的气氛吓到,反而镇定开口说道,“那笔钱可能确实不够用于衙门开支,日常应酬,但怎么也轮不到百姓身上,是不是这个道理。”

    “老师说你胆大,依我看你何止是胆大。”刘大夏声音低沉,不辨喜怒。

    黎循传不安开口,为人解释着:“他只是心直口快而已。”

    黎淳手指轻抚着茶盏,开口解释道:“你刚才说的苛捐杂税,就是为了解决地方没有钱,各地加派在百姓身上,在朝廷收缴正税外再加各种杂税。比如在田赋外增收加耗,比如扬州就会征收“湖港之税”,产盐的地方会征收“盐商税”,买卖盐引的对方也会有“盐引钱”,若是需要劳力则会选择摊派,这些钱都会直接被地方官员收取,最后入了他们的口袋。”

    他看向江芸芸,声音依旧平静:“你是想听这些内容吗?”

    江芸芸沉默,捏着衣袖上的花纹。

    相比较刘大夏的愤怒讥笑,黎淳态度格外平静,可众人还是忍不住屏息,连着身形也不敢动一下。

    江芸芸抬眸,目光看向老师,摇了摇头:“不,不是,我并不是想要抨击这个事情,一个事情的产生是有客观规律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就是泰山,常人难以撼动,我只是觉得……”

    她说着,很快又沉默了,手指捏着衣袖上的波浪花纹。

    随波逐流的海浪在袖口绕得一圈一圈的,举手投足间好似水波翻动,格外漂亮。

    “开源节流,而不是巧立名目,老师曾说过在教授《大学》时提出生财有道的题目,我今日还是坚持国安则民富,民富则国足。”她轻声说道,“我不是对师兄的做法有意见,我甚至觉得师兄很是爱民,只是自己补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一方面从百姓身上敲骨榨髓,一方面又送些蝇头小利,终究不是长远之道。”

    黎淳看着他的小徒弟,有一瞬间的欣慰,但还是忍不住叹气:“所以,你能如何?”

    江芸芸沉默。

    “我不行,我只是一个还未考上功名的白身。”她低声说道。

    “你也知道你还未考上功名,就敢对官场上的事情指手画脚。”刘大夏忍不住呵斥道,“如此狂妄,怪不得劳得老师为你奔波受累。”

    江芸芸被骂地低下头来。

    黎淳端起茶盏来抿了一口气:“不说他了,他一向如此,我会好好管教的,你且说说你的事情。”

    刘大夏见状也只好把剩下的话都咽了下去。

    “选好那十三户农户后,我分发了良种,用书里的办法从育种浸液开始一步步实施,之后就是用书上说的办法施肥耕种,也按照书中说的间隔插秧……”

    他慢慢说道,说到辛苦为难处,甚至还忍不住叹气沉默。

    种地苦,是真的苦啊,他不过是跟着种了这一茬,甚至不是日日都去,可每次从地里回来便觉得腰酸背疼。

    他的父亲是永乐年间的举人,也是一路做到广西按察副使,他自小衣食无忧,如此才能找到状元当老师。

    拿到这本书时,他本打算是让农户自己琢磨的,可那些农户总有很多问题,见了他就苦着脸,他看久了也忍不住走得勤快了一些,这一勤快就引得浙江道御史弹劾,闹了好几天的风波,他也忍不住想争一口气。

    ——不过是做点事情,怎么就处处受限了呢。

    他也开始研究那些农事的书,捧着那本小册子日夜看着,有时甚至连梦里都在地里走着,蹲下来去看那些稻穗。

    那一口气,直到十一月,在天色降寒,却还未降雪的月初。

    “我瞧着今年这稻很好。”老农珍惜地摸了摸水稻饱满的稻穗。

    “这个稻怎么有些蔫了。”刘大夏忍不住盯着角落里的几株,满脸担忧。

    “总不能事事都好。”老农忍不住笑说着。

    刘大夏看向屋内众人,最后看向江芸芸,深刻的眉眼在此刻忍不住微微抽动练一下。

    “今年第二轮收割时,一亩稻谷最差的也有三石,最高的那一亩竟然有四石多。”

    黎淳神色震动,几个小孩却懵懂不解。

    一亩三石是个什么概念,他们并不清楚。

    “我选的农田连中田都算不上。”刘大夏一直阴沉的脸在此刻终于露出笑来。

    这些人不似那些有中田上田的家庭还有点基础,上半年的那场暴雨让他们没了任何积蓄,也是这个原因,他们实在没有余钱买种子了,听了官府的话,不过是打算苟活一阵子,想要再熬一下,万一有奇迹……

    “靠这一季却不止于到卖儿鬻女的地步。”刘大夏的声音倏地放轻,“若是一年能种到两季……”

    洪熙年间,南直昆山吴江等地,如此肥沃之地,一亩田地丰年上亩出谷三石,次田二石,现在在不甚肥沃的土地却可以种出三石,江浙附税再重,一亩地缴纳了一石谷,抛开成本和家用,至少也能赚一石。

    如今米价斗米是二十文,一石便是十斗,一石就可以换取两百文。

    便是这件事情,他忍不住匆匆来扬州。

    这本书是老师给的,他拿到那本书时便知道老师给他这本书的深意,如今有了结果,自然要来一趟。

    “上次我们去赈灾的时候,有个村长说二两银子便能过好这一年。”黎循传小声问道,“三百文好像也过不了好日子吧。”

    刘大夏亲自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个是一亩三百文,太祖曾分发土地,每家都能得到十五亩土地,虽说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土地流转非常快,这次试验田的那几位农户,最差的家中只有两亩,最好的也只有八亩,一亩地三百文,那这一季中的这几人,最差的也有六百文,最好的也能到得到二两四百文。”

    黎循传听得眼睛亮晶晶的。

    “那不是这一季至少能保证这一年年成无忧了。”祝枝山忍不住说道。

    “庆幸下半年没有大灾。”刘大夏保守说道,“只要年岁无忧,有了这些精耕细作的办法,农户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差。”

    江芸芸出声:“现在收割了,地里还有种东西吗?一年两季对肥料损耗很大,要施肥或者固肥。”

    刘大夏点头:“有些人种了套间,芫荽和菘菜,这些东西种出来,也能去买一些钱来。”

    江芸芸皱了皱眉。

    “但也有人听了册子上的话,种了豌豆用来固肥,而且大家都备了肥料,冬日也不会忘记肥地。”

    黎循传等人还是忍不住问了许多问题。

    “这个方法复杂吗?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吗?”

    “若是碰到水灾如何?”

    “病虫害呢?”

    三人问了不少问题,厉害得是,刘大夏竟然都能一一解答。

    黎循传突然眼睛亮晶晶地去看江芸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