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20-130(第8/18页)
下身子,仔细瞧着那朵怒放的蔷薇,远远望着只觉着那花儿开得热烈,凑近了才看到花瓣边缘已经发黑,已是盛极转衰之相。
年轻媳妇、姑娘们嬉闹的声音遥遥传来,脆生生地,黛玉抬头,望着天边悠悠飘来的白云,只希望贾府能够看清事实,别再自作聪明。
然而没落的勋贵之所以没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实在没有眼力见。
在确定了几个阿哥入朝之事已成定局之后,前头收到消息的男人们,在酒酣耳热之际,做出了新的决定。
三月三的宴席刚结束没两天,林如海便冷着脸,匆匆到了黛玉的书房。
“父亲。”黛玉将正看着的书放下,将雪雁泡好的茶地上:“这是今年第一茬的茶叶,苏州那边家里刚送来的,父亲尝尝味道可好。”
素来推崇文人风度,行事不动声色地林如海,此时额头上却浮现了巨大的汗珠,他深深地望着黛玉,长长叹了口气:“玉儿,你也一年大似一年,没两年就要出嫁,你外祖母那边若有人找你,就说你在家里准备嫁妆,不能过去吧。”
斜阳从窗纱中斜斜照入,正好射在林如海的脸上,半明半暗间,黛玉瞧不清林如海的神色,却能从他语气中感受到他的坚决。
“外祖母家做了什么?”黛玉知晓她的父亲不是严苛之人,且与亡母感情甚笃,对于贾府,虽说一直看不上他们家的行事,却也没有拦着那头亲近黛玉。
此番如此严肃地对黛玉交代,必然是贾府做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黛玉想到前些日子那个赏春宴,心里头已经隐隐有了猜测。
林如海自小就是将黛玉当作儿子养的,外头的事情也从未避过黛玉,他听了黛玉的询问,轻声说道:“今日万岁爷下旨,令大阿哥入兵部,三阿哥入户部,五阿哥入理藩院当差。”
这与黛玉和胤祺猜测所料一致,康熙对他的儿子期望甚高,在他的设想中,本就打算让他的儿子们入朝,既能让他更好的掌握朝政,又能在儿子中实现平衡。
之前抻着不给个准话,不过是想让这些儿子看清楚,谁才是能决定他们命运的人。
这么小半年下来,想必几个阿哥们都已经被康熙拿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充分感受到了何谓帝王威严,康熙终于如了他们的愿,定下了几个人的要入的部门,结束了京中这些日子的暗流涌动。
然而这个事情,无论是胤祺,还是黛玉,亦或是林如海,都是心里有数的,林如海万不会为了此事而如此紧张。
想必一定有什么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情发生,黛玉静静地等着,等着听贾家又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
只见林如海深深吸了口气,咬紧腮帮,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唇间蹦出:“朝中勋贵联名递上折子,请万岁爷允许,让太子爷也入朝当差。”
哐当一声,黛玉失手掀翻了白玉杯,透亮的玉石被坚硬的地面磕得坑坑洼洼,然而黛玉却顾不上心疼那难得一见的极品美玉,她被林如海带来的消息惊得倒吸了口冷气。
自从太子长大后,康熙与太子之前的父子情格外微妙,康熙既欣慰于他有如此出色的继承人,又忌惮着渐渐长大太子,这导致父子之间相处越来越扭曲,上一刻康熙还在满脸得意的夸赞太子,下一刻不知犯了什么忌讳,太子又要被康熙狠狠斥责。
当然,康熙更是从没提过太子入朝之事,每日里只叮嘱太子与大儒们好生学习,前段时间太子监国,算是康熙让太子独当一面的第一次尝试,然而最终以太子被斥责,回毓庆宫反省结束。
然而太子已经到了要入朝的年龄,太子一直不接触朝中事,如何能当合格的储君。
更何况,太子的位置也不是那么稳固,他一个个的兄弟,都是野心满满,露着獠牙在旁边等着,觑着机会将太子撕咬下来。
太子必须要尽快如朝,才能稳住地位。
这个道理,朝中谁都懂,却谁也不敢提。
无他,没有人嫌命太长,嫌官太高,敢与康熙对着干。
然而这次的朝堂上,真的出了这么一群傻子,他们不知是看不出天子的心意,还是下定了决心当太子的忠臣,联名上了封折子。
折子内容堪称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若平时康熙见着这样的文采,说不得还能生起几分爱才之心,然而这个折子里的内容,却字字都在戳他肺管子。
但康熙自诩是圣明君主,这折子里的内容又是再有理不过的大道理,储君入朝,天经地义,就连康熙都没法子拒绝。
不得已,康熙只能捏着鼻子应了,允了太子胤礽入朝,兼理六部事。
“这事是贾家做的?”黛玉睁大眼,不可置信地问道。
贾家里的那些舅父表哥们,说句大不敬的话,一个个志大才疏,只知沉溺酒色,不像是有这般魄力之人,不是黛玉看不起他们,贾家就没人有这胆量。
林如海扯出一个讥讽地笑意:“他们还觉着这是为君分忧。”
果然,黛玉扶额,贾家果然是被人当了枪使而不自知,朝堂上的事情,黛玉时常听胤祺与林如海说,她对其中的隐晦之处很清楚。
然而已经没落的贾府,他们家除了继承自祖上的爵位外,整个家族只有一个贾政是员外郎官职,这个职位,不过是在每个月的大朝会里能有个站脚的地方,其他的日子里,乾清宫里并无他的立足之地。
可以说,贾家对于朝堂的局势,完全并不了解,他们只不过是想借着这奏折,向太子卖好。
在他们看来,康熙能同意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甚至年岁不大的五阿哥入朝,作为太子,又如何会不许他入朝。
就算太子刚被康熙呵斥过,但父子间哪有隔夜仇,说不得康熙也正在等着臣子递上台阶,得了好处的太子,到底得念着他们的好。
然而贾家人忘了,之于天家,他们不过是蚍蜉罢了,卷进去天家之间的权利争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当然,那些联名的勋贵中,不全是贾家这等糊涂人,总有人看出来其中的风险。但那些家族已经没落到了没有后路,与其落魄,索性背水一战,富贵险中求,说不准得到的就是几代人的荣华。
但有这种魄力的人毕竟少,在瞧见康熙允了太子入朝后铁青的脸色后,机警的人已经采取了行动。
如林如海,便以黛玉要绣嫁妆为名,不许她再去贾家。
如忠顺王府,派管家到了贾府,要求贾府那衔玉而生的公子,将藏起来的小旦还给忠顺王爷。
忠顺王府为了个戏子,派人去荣国公府闹了一场的事情,很快就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众人在感慨忠顺王一如既往地荒唐之时,也少不了捂着嘴议论起贾家那宝贝公子几句。
这份热闹,直到过了一个月,才被另一件事盖住。
第126章 荒唐
康熙三十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从大阿哥到五阿哥,几个年长的皇子纷纷入朝当差,在自己分到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搅弄风云。
康熙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眯着眼看着他的那些儿子们的野心不断膨胀,紫禁城里新一轮的权利倾轧又要开始,他冷眼注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