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80-190(第8/14页)



    “就怕是陶谦用琅琊做交易,否则怎会坚持不到半日便投降?”说话之人是陈宫,东郡人,曹操离开洛阳时,带兵路过中牟县,“结识”了当时在中牟县做县令的陈宫,陈宫被迫弃官,跟随曹操,后来曹操扎根东郡,就有陈宫在本地斡旋的功劳在。

    陈宫此言一出, 其他东郡本地的门客都纷纷响应, 荀攸于是看向一旁,专心低头喝水的钟繇。

    比起陈宫, 荀攸更想听钟繇的意见。

    这几年,钟繇的状态实在不太对,几次托病拒绝参加曹操帐下的会议,荀攸是谋主,曹操不在昌邑,他就要保证曹操帐下人心不散,钟繇跟着曹操的时间长,钟氏又是世族,颍川的门客都卖他的面子,费亭侯薨逝,还是曹班的人干的,钟繇是二曹童子时期的同窗,这种时候,能揣测到曹班的意图,就有可能事半功倍,钟繇应该发挥作用了。

    曹操在来信中说,自己将在十日后返回昌邑,这次的会议是荀攸召集的,兹事体大,曹操的愤怒是可以预想到的,他们必须得在主公回来之前,对接下来的军事动向有所准备。

    兖州是四战之地,要想在这里立足,并长期发展下去,他们还需要一块相对稳定的地盘作为粮食、人口的后方。可供选择的地方实在不多,在此之前,荀攸一直向曹操强烈推荐徐州,相比中原腹地,徐州受战乱影响小,土地富庶,唯一成规模的军阀陶谦,又是兖州四邻中实力最弱的。

    曹操有意打徐州,但前提是,曹班不会围魏救赵。

    “陶谦应当是不知情的。”钟繇放下陶瓷碗碟,用衣袖遮掩着唇角的水渍,低声道。

    碗碟是门客投靠他时献上的,产地不明,因为易碎,比起金银器和漆器,价格并不昂贵,但钟繇就喜其纯白无瑕的色泽,怜其高洁易碎的品质,爱不释手,走到哪儿带到哪,还托门客重金去求。

    据说同样品质的白瓷,只现世了两套,一套一双,他已经收集三只,还专门为白瓷题了字。

    荀攸瞥了一眼案上醒目的白瓷,有人向荀攸打小报告,说钟繇和曹班是旧识,怀疑钟繇有异心,但荀攸感觉钟繇不是有异心,他只是心不在此。

    曾经在酸枣,主公败给了徐荣,他们的队伍落魄得几乎连农户都打不过,那时的钟繇志气尚存,常常出谋划策,如今在兖州,主公门下光是宾客都有千余计,他反而作壁上观了。

    门阀世家就是这般,乱世之中,也能寻到常人寻不到的乐趣,遗世独立,倒衬得汲汲营营的旁人辛劳且愚蠢。

    荀攸知道钟繇是在避嫌,因而故意当众点明,不给他迂回的余地:“元常的意思是,陶谦没有与曹班合作?那就单纯是她曹君实丧心病狂,所以弑父杀亲?”

    可惜钟繇不吃他这套,拢起袖子,油盐不进的样子:“公达问我的意见,是因为我与曹君实弱龄相识吗?那我只能说,十多年前的曹君实不可能会这么做,但如今的曹侯,我对她的了解,也不必公达多啊。”

    “那你认为,今日的曹侯,会这么做吗?”

    钟繇垂眸:“公达心中明明有答案,为何要问我呢,况且这事已经发生了,是不是她的授意,都与她脱不了干系,如何看她,观看如何于主公有益,其他的,何必深究?”

    陈宫听过钟繇与曹班有旧的传言,但是第一次听钟元常把这事放台面上说,拢袖竖起了耳朵,一边仔细听着,眼珠子一边咕噜噜地转。

    钟繇比荀攸年长一些,虽然曹操更看重荀攸,但是荀攸恪守礼节,从不倨傲,即使他不喜欢钟繇这样说了半天也和什么都没说一样的性格,只能压住了内心的火气,转而对其他人道:“若是主公回来,执意对洛阳,或者琅琊出兵,诸君认为,当如何应对?”

    “应对”,荀攸的意思是,他不赞成此时与曹班为敌。

    陈宫抬眼,试探道:“劝?”

    荀攸摇头:“就怕劝不住。”曹操不是不能听劝的性格,但也要看是什么事……

    陈宫想了想,道:“对洛阳用兵怕是不可能,不说曹班,袁绍肯定不会同意。”兖州和冀州相互依靠,袁绍靠曹操帮忙抵御北面的公孙瓒,曹操靠袁绍帮忙阻断曹班的势力东西贯通。

    荀攸却道:“我倒认为,更可能的是洛阳。”

    “发兵琅琊绕不开泰山郡。”

    ——泰山郡,曹班起家的大本营。

    是了,要是曹操有本事打泰山郡,早就出兵统一兖州了,不会拖到今天,硬要选的话,刚刚结束战乱的洛阳反而是比较容易下手的那个。

    但这个时候打洛阳……抛开成功率不谈,就算打下洛阳,以曹操的出身,在世家盘踞的洛阳那是根本不够看的,人心恐怕很难收服……

    除非屠城……

    荀攸很快放弃了这个主意,洛阳不是普通的城,在洛阳搞屠杀,是会遭天谴的!

    况且打洛阳,只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粮食问题雪上加霜,洛阳是要富养的,他们当务之急是要开源,而不是这边枯水,那边还挖渠引流。

    荀攸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被动的时候了,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在心里埋怨,主公都把夫人们接来了昌邑,为何独独留费亭侯在琅琊呢?——

    大约在半个月前,荀彧带着诏令来到洛阳,随他一同抵达洛阳的,还有刚刚提任军部一把手,获封嫖骑将军的粟飞。

    ——以及她的十万大军。

    这是继大将军段宁之后,又一得到封号的女军,曹班此举,将当年的女性参军热推向高潮,甚至于次年的武状元杜占,在接受文选报采访时,也说是父母受到了嫖骑将军的影响,才同意她报名。

    荀彧回京后,在军部得到了正式任命,类似他这样,没有经历文选武举,而是通过实战实习任官的,同年还有十二人,他的受衔是最高的,直接进入总谋部,赴司州战区核心——洛阳就职。

    而这一年,他才刚满十六。

    纵使曹班手下的文官武将普遍年轻,像荀彧这样的,也是极为突出的个案了,武宽在和粟飞完成了城防交接后,专门去带着贺礼去恭喜荀彧。

    曹班的军队进入洛阳后,二京不复存在,洛阳恢复县制,改为河内郡的治所,设县令和县尉,级别高于普通郡治,相当于州刺史部治所。

    县令由河内豪族,京兆尹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朗担任,县尉由皇甫嵩担任,荀彧领从事,没有自己的住处,暂时住在县府的后院。

    武宽是在泰山郡的时候认识荀彧的,当时的荀彧还是个小哭包,被戏志才拙劣的演技骗来,在泰山郡一住就是三年,没想到如今也成为军部的战友了。

    粟飞带军队来,是为了防备北面和东面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事,荀彧作为总谋部的人,在县府当从事,既要管政务,又要参军事,身兼多职,武宽出于前辈的好心,想来宽慰他两句,也顺便问问他姑臧君的近况。

    时值傍晚,县府内纷纷点起灯火,洛阳百废待兴,长安拨给洛阳的款项每一笔都要从县府过,人手严重不足,荀彧这批官员已经是县府补充的第三批人手了,但司马朗还是觉得不够用,向曹班打了两次报告,请求从北学府直接调人来。

    洛阳令的人选是吏部定的,司马朗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