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2/15页)

   “优势在我!”

    郭汜的自信心来源于此后整整一天的交战中,河对岸都没有再见到增兵的小船。

    而姐妹两人之所以坚决的发起这场讨董战役,自信心出来来自她们长久的准备,还来自于河东郡——

    白波军郭泰在“上使”张寿的建议下,亲自率领五万徒众,支援并州牧段宁和泰山郡太守曹班讨董。

    郭泰在抵达小平津北岸后,很快和来自黑山军的张燕结为异姓兄弟,黑山军用的是玄色的五瓣花旗帜,郭泰于是大手一挥,五万大军换上了白底的五瓣花旗帜。

    来自对岸的黑白双煞大军以辗轧的态势,冲出河滩阵地,成为小平津守军最后的梦魇。

    河阳津的董卓,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折了近五百人,好不容易才让士兵凫水渡河,登上了一艘大船。

    船上的士兵都跳水逃跑了,船只的龙骨也已经被人毁掉,河水不断灌入船舱。

    直到董卓的西凉军发现整艘船空空如也时,董卓才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

    当他回过神时,郭汜被联军斩杀的噩耗也传到了他的营帐。

    董相国自从受袁氏征召入京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他账下的谋士李儒立刻劝他回洛阳,将小皇帝“保护”起来。

    “趁着敌人还在攻打小平津,我们先一步回洛阳,调城门校尉、羽林军率京兵戍卫,同时急召李傕将军来援!”

    董卓还在思考李儒的建议,又一名士兵急急入内,跪在地上道:“梁县急报!胡将军为孙坚所杀,梁县失守了!”

    一天之内损失两员大将!

    董卓此刻已经站不住了,接连奔袭,又为河阳津的疑兵折磨了心力,他只感觉气血上涌,一向身体康健的他,控制不住的猛烈咳喘起来。

    李儒不敢去安抚董卓,只能试探道:“那让牛将军,去守南边?”

    董卓却摇了摇头,踉跄了两步,退到案边,直接坐在了案上。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不能回洛阳……长安……”

    李儒瞬间明白过来,相国这是想要迁都啊!

    可是现在下令回城,恐怕也已经迟了,小平津的守军一旦顶不住,联军便可长驱直入……

    李儒还想说些什么,却听外面又有脚步声接近。

    事不过三,李儒生怕这又是什么让人受不了的坏消息,都有些不敢听了。

    然而这次来传话的,却不是西凉军中的士兵。

    “士尚书于昨日以三公令下令迁都!王尚书命下官快马前来通传!”

    第142章

    “该死!还是慢了一步!”

    段宁看完贾诩寄来的书信后,狠狠的啐了一口。

    “没想到王允对董卓这么忠心”

    “他哪里是对董卓忠心,他只是忠心于时局罢了。”段宁道,“早知道他坏事, 当初他在太原郡,我就应该把调令给他扣下来。”

    王允是从并州太原郡得到调令入的朝, 身为并州牧的段宁亲自在调令上盖了章。

    曹班对此也很无奈,她是带着历史知识来的,可是蝴蝶翅膀一扇,谁知道这边姐姐扣下王允,那边会不会来个更离谱的李允呢?

    段宁从孟津紧赶慢赶过来, 连口水都喝不上, 如今董卓跑了, 外面的士兵在抓紧时间清点人数,营地升起了炊烟, 她咕嘟嘟灌下几口凉白开,看向妹妹:“这古代的通讯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耽误事啊,我们有没有可能……”

    曹班摇头:“现阶段要整出电报, 要点的前置科技树太多了。”

    除了铜铁的纯度要提高、绝缘材料要改进、还有按键、齿轮等精密机械零件所需要的加工技术外,还有理论方面的欠缺。

    虽然在格物院的理科教材中,引用了《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经典, 来普及“慈石引铁”“玳瑁吸偌”的电学和磁学知识,但要完成电报的发明, 必须建立一整套信号编码与传输系统知识。

    光是继承曹班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 就算是填鸭式的揠苗助长, 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少也需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

    即使姐妹俩有玉佩可以沟通,但通讯间隔整整两个月,玉佩又只有这么一组,打仗的时候是不能指望的。

    如今她们在各地据点的情报部,还是采用传统的飞天走地式通讯——天上飞鸽子,地上跑快马,因此王允替董卓追回了半天的时间差,足以让董卓逃过被姐妹和孙坚的南北包夹。

    “哎,我也知道,但和董卓接触时间也不断了,以他的性格,这次让他跑了,下次恐怕……”

    没有科技傍身的话,硬碰硬的代价,只会比这次更惨重。

    按照姐妹的计划,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他们在黄河渡口直接杀死董卓,全歼敌方的有生力量。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渡江的兵力必须在董卓之上——袁绍中途畏战而逃,白波军从河东郡赶来,存在时间和人数上的不确定性。

    所以次一级的选择是,让贾诩在朝廷运作,趁着董卓领兵在外,直接将小皇帝劫出皇宫,送往长安,引董卓往西,姐妹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杀死董卓。

    当然这个方案也是有风险的,如果董卓不去追小皇帝,她们就必须和董卓在黄河对峙,一直等到孙坚和白波军的增援。

    结果现实是,白波军来了五万,远比预想的人数要多,姐妹完全可以全歼敌军,但贾诩那边因为信息差,直接来了个大的。

    搬小皇帝一个董卓不一定去追,那搬走整个洛阳呢?

    都城都给你迁了,你跟不跟?

    果然,董卓立刻撇下姐妹的讨董联军,追着小皇帝往西去了。

    姐妹的目的勉强达到了,但贾诩自己却陷入了危险。

    “士邑迁都的命令,是什么时候下的?”董卓率领军队往西,于郭汜留在洛阳的旧部会和,这些士兵在洛阳城杀了一批贵族,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因此拖慢了脚步。

    马车外,变成奴隶的贵族们在鞭子的驱赶下,哭声此起彼伏。

    马车内虽然坐满了人,却是鸦雀无声。

    确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迁都是对董卓最好的决定。

    但问题是,士尚书这命令下得时间实在是蹊跷,当时董卓还没输呢!他怎么就知道要迁都?

    当然董卓是不可能在心里承认自己打输的。

    段宁、曹班,一个女人,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在董卓心里是连袁绍都不如的,他怎么会承认自己输给这样一支军队呢?

    “是在两日前下的命令。”郭汜的手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董卓看了自己的谋士李儒一眼,什么也没说。

    当夜,一封密信急送至洛阳。

    皇宫里,一名西凉士兵向文臣们宣告相国的旨意:“诸位就留在洛阳,听从王尚书的调令,各司其职。”

    文臣们听完,脸色各异。

    董卓在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