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考科举: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世家子弟考科举》 110-120(第2/17页)

仍然存在,堰塞湖必须治理,将水系分流。否则,只要雨稍微下大一些,堰塞湖就会决堤。”

    宁悟明思索了下,道:“这两地贫寒,并入进来,会拖累整个江州府。不过,养白蜡虫还未在江州府全部施行,并进来后,先教会浙两地栽种白蜡树,养白蜡虫,不求他们马上能发财,能有些额外收入,日子会好过些。”

    “还有养鱼虾。”宁毓承说道。

    宁悟明好奇道:“养鱼虾?”

    “堰塞湖的水是活水,养鱼虾最好不过。”宁毓承说道。

    宁悟明对农桑之事不太懂,宁毓承前去看过堰塞湖,他说能养鱼虾,估计已经是十拿九稳之事。

    “哈哈哈,要是陛下能答应,梁津河那宗桑以后看到了,定会眼红得流血。”

    要是朝廷不同意,一切都是空谈。宁毓承望着宁悟明,慎重其事道:“阿爹,此事就交给你了。”

    宁悟明昂首望天,唔了声,道:“唉,我将这张好看的脸豁出去,给政事堂几个相爷写封情义深重的信,再给陛下去一封悔过书吧。”

    “好,阿爹写得好些。”宁毓承笑不出来,夏恪庵说得对,他身段其实不够软,做不到宁悟明这种地步。

    想要做事不易,要做好更不易,做好了,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庆安县的灾民,必须让他们赶紧归乡,收拾之后种冬小麦。衙门不管,宁毓承他们管,管要出钱出粮。

    钱粮衣衫都不够用,宁悟明吩咐长安回府城,去赵氏马氏府上借一些,多送些粮食衣衫农具等过来。

    宁毓承还让他去李家村借牛,当时宁毓承买马以及攒下的私房银子,都拿出来给李家村买了牛。

    如今李家村的青壮牛犊已经长大,李家村牛多,牛多草料不够吃,分出一些来最好不过。

    以前打下的基础,逐渐起了作用,总算是乌云之中的一线光。

    宁毓承回到余家村,与陈家坝的村民们说了打算。听到宁氏会管,陈家村众人瞬间放下了心,几乎喜极而泣。

    余家村这边的村民安定下来,毕竟两地有姻亲往来,虽说余家村这边要忙着种地,搭建窝棚,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

    余大庆还是主动挑了十余个壮年劳动力,明日一早就出发,前往陈家坝帮着他们清理收拾。

    翌日一早,宁毓承一行前往陈家坝。绕过堰塞湖,与以前一样,找到地势稍高,未被淹没的几

    乎人家暂时借住下来,开始动手收拾,尸首等做好记录,深埋处置。

    两村的人都是熟手,长安送了粮食衣衫来。大家能吃七成饱,有旧衣穿,眼见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显出原来的模样,干劲十足,只两日,就收拾了一小半。

    青州府始终未曾路面的知府梁津河,在庆安县知县李为善的伺候下,一起到了陈家坝。

    一行车马轿子逶迤前来,走在毁损的乡间路上,既滑稽,又跟白日见鬼一样,莫名其妙。

    车马难行,轿子也不好通过,梁津河只能下来,自己走路前行。

    宁毓承坐在草堆上,看着摇摇晃晃朝他走来,穿着紫红官服,面目阴沉的梁津河,喊了声,“文先生,有人来了,你去招呼一声。”

    文先生从河边冒出头,顺势看去,他怪叫一声:“唉哟,七郎!你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

    第112章 ……

    文先生声音大,梁津河听得一清二楚,脸瞬间比锅底还要黑。

    不过梁津河到底忍住了,连续多日晴朗,地上的淤泥干了,只有些地段垮塌,坑洼不平。他提着官袍下摆小心翼翼走着,恐一不小心掉进原来是沟渠,现在是混沌不清的泥汤坑中。

    宁毓承眉毛扬了扬,提醒文先生:“乱糟糟之地,腐烂的尸首臭不可闻,哪来的戏班子?”

    “不是戏班子?”文先生真以为是戏班子,他不禁疑惑了。

    “穿得如此光鲜亮丽,莫非是白日见鬼?七郎,我不信鬼怪神说,亦从不信奉菩萨。若真有菩萨,菩萨该保佑天下人都变聪明。洪水泛滥的受灾之地,又是车马又是轿子,我以为不只坏,还蠢。”

    四周忙碌的百姓都朝他们看了来,对着满身泥土,衣衫脏乱如乞儿般劳作的众人,锦衣华服的梁津河他们不仅格格不入,出现在这里就是讽刺。

    梁津河几乎快绷不住了,李为善本不想出头,他极为擅长迎合,时刻觑着上峰的脸色行事,见状大声呵斥道:“何人胡说八道,此乃青州府梁知府亲临,本官乃是庆安县县令!”

    文先生哦了声,只说了声:“原来是官啊!”

    言简意赅的话,意味深长。

    李为善拉下脸,正准备说话,梁津河拦住了他。

    “可是宁七公子?”梁津河走上前打量着宁毓承,客气地颔首招呼。

    宁毓承看过梁津河的履历,京城人士,算不得最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祖辈都做着不大不小的官。其祖父曾任国子监太学博士,当过陛下几天的先生,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太师,其父官居工部郎中。梁津河娶妻孙氏,岳父孙秉众在生前时,曾高居参知政事,位同副相。

    梁津河靠着其祖父恩荫出仕,今年四十岁出头,前年升任青州府知府。在近些年,朝廷陆续将州升为府,全大齐共有三十八府,十三个军监州。

    青州府在十年前从州升为府,与江州府同为次府。但因其地少,山多,且土地较为贫瘠,山路曲折陡峭,难以通行。无论在粮食,还是商贸,远比不上江州府。

    梁津河在这个年纪已经做到青州府的知府,称得上仕途平坦。他虽不改贵家公子的脾性,在官场浸淫多年,城府自是一等一的深。

    宁毓承抬手见礼,客客气气应了是。梁津河脸上立刻堆满了笑,感慨地道:“听说宁江南的公子少年聪慧,不同凡响,如今得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七郎,快问他要数。”文先生最不喜废话寒暄,看向宁毓承催促道。

    梁津河盯着文先生看来看去,见他裤腿缠着草绳,头上戴着斗笠,短衫塞进裤腰中,相貌平平,言语粗鄙。梁津河眉头不由得紧皱成一团,掩饰不住地嫌弃。

    宁毓承亦不喜这一套,种冬小麦要紧,当即道:“梁知府,李县令,陈家坝的情况,你们都应该看到了。不知朝廷可有赈济的旨意下来,另,陈家坝与响水村受灾的百姓。官府可曾做过核计,共有多少户受灾,伤亡如何?”

    两人此次前来,就是得知了宁毓承领着人来陈家坝收拾善后。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再端坐衙门不动,只能亲自前来查看究竟。

    梁津河示意李为善,“李县令,你且告诉七公子。”

    李为善上前一步,道:“七公子,本官虽佩服宁氏的善举,只七公子所问之事,乃是庆安县,乃至青州府衙门的差使,属于机密。就是令尊江南先生,也不得过问插手。”

    文先生睁大了眼,再次惊讶道:“你们不做事,还不要我们做,你们是要眼睁睁看着受灾的百姓去死啊!”

    李为善脸色一沉,恼怒地道:“大胆!你究竟何人,再敢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