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40-50(第5/15页)
瞻基勾起一抹得逞的笑,伸手将胡善祥轻轻一拉带上自己的马背。
赶马车的锦衣卫摸了摸钱袋里到手的银子,若有所思道:太孙这个办法还挺不错的,下次他追喜欢的姑娘的时候也可以试试。
晚间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在一处驿站歇息了一晚,有着锦衣卫的令牌,又是奉旨行事,自然是便宜的很,都不用朱瞻基亮出身份,驿站的管理者已经点头哈腰着让人上热水上酒菜了。
朱瞻基确实挺守信,带着胡善祥一路上虽然走走停停,却也没有故意拖慢行程,走了有七八天,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河北高阳县落脚。
被朱瞻基从马上扶着下来的时候,胡善祥还觉得有些漫步在云端,实在是虚幻的很,毕竟不论是骑马还是坐马车,只要不是水泥路,对行人来说其实都听不友好的。
“我算是明白古代被发配的官员为什么哭哭啼啼,上任都需要个一年半载了,别的不说,就这路都不得不让人望而止步的。”胡善祥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感受到脚踩在实地上的感觉,不禁发出最真实的感叹。
“咱们这是去视察京都,去看以后的新房子。”
哎,胡善祥无奈的望了朱瞻基一眼,你知道什么,就是在现代去看房子也没这么风尘仆仆的啊。
“要不,咱们在这里休息个几天再赶路?”见胡善祥没精神,朱瞻基也有些不好意思了,除了刚出发的时候是自己故意使坏折腾的胡善祥和自己同乘,这之后的这几天赶路的难受可真的不是他授意的。
“算了吧,其实也不是不能忍,就是以前从来没出过远门,突然来这么一下受不住。”
他们毕竟还是有任务在身的,胡善祥也不想朱瞻基背上一个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的名声,于是便直接开口拒绝了朱瞻基的提议。
“那我让人多在马车里铺上几层厚实的坐垫。”胡善祥坚持要继续赶路,朱瞻基只能尽量想别的办法。
“行吧,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只要不是太过麻烦的法子,胡善祥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欣然答应下来。
只是一想起可能几年后这样的行程他们还得来上一遭,胡善祥就想绝望的闭上眼睛。毕竟迁都是肯定的,他们这一次去顺天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就是为了视察日后的紫禁城修建的程度和奉命赏赐官员和工匠,哪怕胡善祥一想起接下来还要在路上遭受的罪,就望而止步,也难以止住自己对紫禁城的渴望。
那可是故宫啊,一座崭新的,没有遭遇火灾、雷劈、战乱霍霍的紫禁城,一手的新房子,和前世去参观的故宫肯定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那还是自己以后会住的地方,光是想想,胡善祥就觉得自己心痒难耐,恨不得长翅膀立刻飞过去。
既然不想再遭罪,那水泥的存在就很是必需了,胡善祥决定,等一会儿回房后首要是事就是把水泥的做法给默写出来。
穿越三宝之一的肥皂都出来了,那之二的水泥还远吗?
至于三宝中最能从那些富人手里搜刮钱财的玻璃和其衍生品镜子等以后有了自己的工坊再说吧。
这个时候说出来估计也是给人做嫁衣裳,汉王和赵王可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呢,要是玻璃和镜子一出来难保不被他们过来狮子大开口的要分一杯羹,到时候她是拒绝呢?还是拒绝呢?
别忘了她胡善祥现在也还过着月月在太子妃那里领分红的日子呢。
第二天一大早,胡善祥就把水泥的配方交给了朱瞻基。
有了肥皂方子的打底,朱瞻基也有些明白这次胡善祥给她的东西估计不简单,可等他看完了水泥的做法和功能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
“用石灰石、黏土和铁矿渣就能做出比青石都好用的可以修桥补路,修缮岸堤,加固城防的水泥?”
第44章 大婚 “用石灰石、黏土和铁矿……
“用石灰石、黏土和铁矿渣就能做出比
青石都好用的可以修桥补路, 修缮堤坝,加固城防的水泥?”
别说朱瞻基不敢相信,换了任何一个古人过来恐怕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这需要的材料也太简单了。
要知道其实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便已经开始使用“有机水泥”。
最开始勤劳的古人们用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了“三合土”, 将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 使其互相粘合在一起, 干燥后的三合土坚固异常,既可当粘合剂用, 又能夯实用来直接修筑城墙、陵墓等工程。
但这样的三合土灰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三合土内的颗粒比较粗糙,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粘合强度。于是工匠们又经过了苦思冥想和多次试验之后, 终于找到了可以使三合土灰浆强度更大、韧性更好还具有优良防水性能的秘密武器——糯米。
糯米是糯稻的籽粒, 早在商周时期便已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 北方称为“江米”。
与普通的稻米不同, 糯米被煮熟后会就会变成特别黏糊糊的一团, 等到再次脱水干燥后又会变得硬邦邦的。同时石灰的防腐作用也能抑制糯米浆腐败,使糯米浆保持耐久。工匠们正是从中得到了灵感, 将糯米引入了建筑业,将煮好的糯米浆掺上水和白矾以后, 泼洒在打好的三合土上,使建造的建筑更是坚如磐石,于是对糯米在建筑上的使用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只是到底是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粮食本就不够吃,又哪里有多余的去奢侈的造房子用?于是这种有机水泥便没有被广泛使用。
如今胡善祥给的水泥配方简直是送到了朱瞻基的心上。
他记得前几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堤的时候,工部右侍郎蔺芳就提出许多合理建议和方法。其中有一种加固河堤的方法,便是把木头编成大捆, 往里边填满瓦石以增重,然后打桩固定,再用木头横贯桩柱,牵筑到堤上,如此即可成长久地起到加固堤岸之作用。
只是这个方法有个严重的缺漏,就是凝固性不足,防水性能也差劲,但也不可能为了修个堤坝就动用珍贵的粮食,于是明明知道疏漏在哪里,可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烧眉毛,先顾眼前。
若这个水泥真的有胡善祥说的这么好用,那对于他们大明和百姓而言都是一件泼天的好事。
“等咱们巡查完顺天的新宫殿回到应天后,你可以先去找工部的工匠试验一番,到时候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水泥可是现代都不能缺少的建筑必需品,它或许不如糯米灰浆的时用性,但在价格上可是便宜的很,材料也普遍的好找,只这两点便是糯米灰浆拍马都赶不上的。
“记得一定要把咱们来回的路修一下,我可不想再经历这种颠簸了,简直就是折磨。”
胡善祥摇摇头,一副受不住的样子。都说想要富先修路,路要是都修不好,商人们谁愿意去穷乡僻岭贩卖货物。
“好,我知道的,等咱们回去我就吩咐工匠们按配方试验。”
和水泥能够加固堤坝的作用相比,修桥补路简直不值一提。不过朱瞻基也知道在路不好走的情况下,各地的奏报往上面送的时间都要大打折扣,这其中有些事耽搁一点时间造成的影响和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