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40-560(第4/27页)
做的很不错,是一位承前启后,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再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励精图治,稳定朝局。组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
【在政治上,他能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清除阉党势力,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朱祁钰松了一口气,后人肯定了他的能力,也肯定了他的功劳!
【他命人修编的《寰宇通志》是明代地方总志,在景泰朝兴起的工艺品“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流传于后世,直到如今依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领导人的国礼!】
评论区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为了不让景泰帝留下修书的美誉,篡改《寰宇通志》为《大明一统志》,企图磨灭景泰朝的历史地位。”
“可惜朱祁镇做再多都没用,如今我们怀念的依旧是景泰帝与于谦这一对救世君臣!”
……
【朱祁钰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其功绩不可磨灭!】
【后人对朱祁钰的诟病多在他废立太子一事上。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虏时,他的长子朱见深只有三岁,孙太后为了给自己儿子留下退路,强烈要求必须先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才能称帝。】
【等到朱祁钰帝位稳固后,自然想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于是他贿赂朝臣,终于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亲生子朱见济为太子。】
评论区
“可惜,朝臣大多不想掺和这件事,孙太后坚决支持自己的亲孙子,朱祁钰的皇后也因为无子,不想立庶子为嗣……”
“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还得贿赂朝臣,景泰帝也太难了!”
“景泰帝这个‘代宗’的谥号就很传神,当时很多朝臣都把他当成是朱祁镇的代替品,将来皇位还是得还给朱祁镇一脉的。”
“就很难评……”
朱祁钰:“_(:з」∠)_”太寒心了,老子不想干了!
【因朱见济早夭,朱见深这个皇帝后来做的还不错,所以很多人将此事当做朱祁钰的污点,揪住不放。】
刘彻不解:“这算什么污点,朱祁钰已经成为皇帝,又不是没有亲生子,为何要立侄子为嗣!”
李世民:“一个三岁的孩子能看出什么能力,若是遗传了他爹的荒唐昏聩,岂不是将大明推向深渊!”
朱元璋:“就因为这,就要骂朱祁钰?皇帝又不是圣人!”
【朱见济的早逝,似乎给了人们一种预示,明朝上下都认定皇位应属于朱祁镇一脉。】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皇嗣问题再次摆到了台面上,群臣议论纷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联合发动了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辟!】
明初的君臣一颗心终于跌入谷底,这货居然还有人拥护!
朱元璋:“拥护朱祁镇的定然都是投机分子,该杀!”
朱标:“若是没有这一出,朱祁钰还没有亲生子,皇位应归属于朱祁镇之子朱见深,朱祁镇抢的是他儿子的皇位吧。”
评论区
“还有人说朱祁钰鸠占鹊巢抢了朱祁镇的皇位,夺门之变是物归原主。(狗头)”
“朱祁钰本不想要皇位,是朱祁镇守不住才不得不承担起这份责任,朱祁钰的皇位法理性来源于天下百姓和大明社稷!”
“可惜,大明社稷无法开口,百姓的声音更是不会被历史听到。”
“清朝袁枚《景泰陵》中说得好: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五国城就是徽钦二圣余生生活的地方。”
“如果不是朱祁钰与于谦守住了北京城,稳定了大明江山,朱祁镇早就是一个弃子了。”
“正因为瓦剌和也先畏惧于明朝的强大,才不敢虐待朱祁镇,朱祁镇却将这当成了他自己的人格魅力。”
“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的时候并不耽误他继续生儿育女,朱祁钰对这个哥哥已经够好了!”
……
【朱祁镇复辟后更加阴狠毒辣,无所顾忌,当日就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一批正直忠诚、为国为民的臣子。】
【于谦于国有功,朱祁镇不敢随意杀他,还是徐有贞劝谏,说不杀于谦,则师出无名。】
【最终,于谦死在了他拼死保卫的北京城下,死在了他浴血奋战的崇文门外,史称“天下冤之”!】
岳飞猛地瞪大眼睛,他想起了自己在历史上的遭遇,没想到数百年后,还有一人与自己如此相似。
朱元璋怒而暴起,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案。
昏君之所以是昏君,就是因为他们的做法总会突破人类的底线。每当朱元璋以为这已经足够的时候,朱祁镇总能给他新的“惊喜”!
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并不在乎一个大臣的冤死,毕竟洪武朝的人头滚滚中也不全都有罪。
但于谦不一样!
于谦是为大明续命的擎天之柱,立下这样弥天大功之人都被杀了,将来还有何人会为大明而死。
他似乎看到了朱家皇室众叛亲离的下场……
【于谦的一生正如他年少时写下的那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死后,官府来到于家抄家,却发现于谦家中一贫如洗,没有找到任何钱财,只有正屋锁得严严实实。结果打开一看,原来是朱祁钰赐给他的蟒袍、剑器。】
朱祁钰拉着于谦的手,都快要哭了,怎么能这样?皇兄就算做了皇帝,难道不需要廷益这样的能臣主持朝政吗?
朱祁镇:还真不需要,石亨、徐有贞也勉强能用,朕只要享受作为皇帝的权利就行了,反正大明也不会短短几十年就亡国,等朕死了,哪管洪水滔天!
评论区
“自土木之变后,朝政都压在于谦一人的身上,他常年住在官署值班,很长时间都不回家。”
“朱祁钰听说于谦生活俭朴,衣服用具都很简单,就从宫里直接赏赐给他,赏赐的东西事无巨细,就连醋菜都有。”
“于谦有痰症病,朱祁钰听说后,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有人说朱祁钰对于谦宠爱太过,不过是因为朱祁钰眼明心亮,知道朝廷上下都指着于谦罢了。”
“……”
【历史不会被几个位高权重的小人篡改,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似乎连老天都在为他悲戚。】
【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一年后,于谦被安葬在杭州西湖边,与岳飞为邻。】
岳飞: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缘分……
第544章 土木之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