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4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40-360(第19/28页)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有个官做,虽然官微职小,但为了这五斗米,也只能无奈接受了。

    第354章 边塞诗派

    【岑参早期的诗多为写景、送别与感叹怀才不遇之作。】

    【他对远谪岭南的好友王昌龄殷殷祝福:“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劝慰他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以待之后的转机。】

    【也曾对远赴边塞的好友颜真卿倾诉别离之情:“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以胡笳之声送别友人,诗中的边关虽哀怨却又令人神往,隐含着诗人对边塞的向往!

    【此后,岑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两次从军边塞,担任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幕府僚佐。】

    【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大唐的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在边关生活六年之久,边关的风雪、冷月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因多年边塞生活,岑参的边塞诗数量做多,这些边塞诗雄奇瑰丽,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与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写到“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诗人笔下的边关,风沙遮天蔽日,满地碎石大如斗,以环境的自然恶劣凸显将士的英勇无畏,“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士们拥有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最后,预祝大军胜利归来!】

    ……

    【岑参的另一首代表作更是奇思妙想,瑰丽浪漫。那便是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写于岑参第二次出塞期间,此时的他深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写诗送别即将回京的友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呼号,八月的天气,边关已经开始下雪,突如其来的寒冷并没有阻碍友人的归京之路。在诗人眼中,枝头的雪花如同梨花一般,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迎着纷飞的大雪,友人踏上归途,冻结在空中的鲜艳的旗帜,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发绚丽,如同寒风中林立的将士。

    【诗人以敏锐的观察,与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诗中不仅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还赞扬了边关将士的慷慨雄壮!】

    【安史之乱后,岑参仕途反复,多次被贬,最后入蜀地为官,客死异乡,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最富有异域情调的诗人,是边塞诗的一座高峰!】

    ……

    【第三位代表人物便是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

    【开元年间,唐朝上下昂扬向上,王昌龄在诗中对盛唐不遗余力的赞美歌颂,这份信仰正是他一生最坚定的希望和力量的源泉。】

    【即便日后,他多次被诬陷,被贬谪,依旧不改其满腔热血!】

    王昌龄:……

    【王昌龄早年曾在嵩山学道,也曾前往长安谋求发展,可惜没有什么成效。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开元十二年,王昌龄西出长安,远赴边关,踏上了出塞之路,他的边塞诗大多写于这一时间段。】

    【此时,岑参只有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因此王昌龄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先驱!】

    【不同于高适、岑参的长篇歌行,王昌龄的边塞诗短小精悍,以绝句抒发征人的种种情思,堪称另辟蹊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始皇沉吟:“秦时明月……”

    汉武帝拍案叫绝:“意境雄浑,格调昂扬,写得真好!”

    在龙城一战成名的卫青也心潮澎湃,将这首诗记在心里。

    另一位开元时期的诗人王翰也在吟诵着自己的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念完还要求在座的好友为这两首诗评个高下!

    好友:王昌龄是七绝圣手,但“葡萄美酒夜光杯”也堪称七绝压卷之作,这如何能平判高下!

    评论区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第四首和第五首也都是千古传唱的名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不仅能看到边关的将士的喜怒哀乐,也能看到后方留守的亲人的牵挂——”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

    【经过多年刻苦研读,开元十五年,三十岁的王昌龄终于进士及第,任职秘书省校书郎。】

    【碎玉这个官职,王昌龄多少有些不甘。于是,开元二十二年,他再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顺利登第,但二次登科并没有改变他的处境,他得到的官职依旧是个微末的小官——汜水县尉。】

    【仕途不顺让王昌龄深受打击,即便是这个压迫百姓的小官,他也没有做多久。】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被贬到岭南,次年遇到大赦,得以回到北方。他路过襄阳时,前去拜访好友孟浩然,结果一番宴饮,直接送走了好友……】

    【在回去的路上,王昌龄十分悲伤,没想到在巴陵竟意外遇到了大诗人李白,他们一见如故,写诗唱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

    【李白对这段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做了个县尉,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曹植:“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评论区

    “被诗仙写在诗里有多幸运——”

    “因为李白的诗,我认识了王昌龄……”

    【王昌龄回到长安后,出任江宁县丞。但他对仕途失去了信心,对工作也不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消极的姿态,反抗这不公平的一切。】

    【但他内心深处并未对朝廷失去信心,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