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4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40-360(第17/28页)

术性最强的部分。】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边塞诗最多的诗人,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盛唐之时,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高适,字达夫,他的祖父是安东都护高侃,出生于世代将门之家,高适自幼便立志建功边疆,以武立功!】

    李治:“居然是高侃,他曾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又多次随军讨伐高句丽,为稳定边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平原郡开国公。”

    武后:“没想到他的孙辈居然出了一位诗人。”

    李世民:“只有怀才不遇之人才会以诗明志,如张九龄被贬后才有传世名篇,朕希望所有人才都能才尽其用。”

    长孙皇后:“国家不幸诗家幸……”

    【高适在早年曾写下了这样的诗歌:“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但理想远大,前路渺茫……】

    【高适很小的时候就家道中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不过人穷志不穷,他始终记着祖辈的荣光,习文练武,十分刻苦。】

    【开元七年,二十岁的高适第一次来到长安,“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他在长安滞留两年却一无所得,只能离开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游玩寓居,耕读自养。】

    【开元十八年,契丹权臣弑杀君主,胁迫其部众与奚族人叛唐投降突厥,唐朝与契丹和奚族的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

    【三十多岁依旧一事无成的高适听闻此事,立刻动身北上投军,次年便到达蓟州。】

    【高适终于来到魂牵梦萦的边塞,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梦想近在眼前,他心中十分激动,就连边疆的少年都觉得可爱:“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是高适第一次出塞,他信心十足地向驻守当地的信安王李祎投书求职,想要“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却没有得到任何赏识,只能带着失望的情绪回到家乡。】

    【开元二十二年,高适回到家乡,一年后,他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可惜未能考中。这次长安之行,他结识了张旭等人,还与王之涣、王昌龄互相唱和。】

    【此时的高适虽仕途失意,但他的诗文已经被人传唱开来。长安居,大不易,高适只能回到家乡,带着苦闷的心情在各地游历。】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将与叛变的契丹人作战,却因大意兵败,张守珪不仅隐瞒战败的事实,还向朝廷请功。】

    【有感于张守珪瞒报战功、以及军中腐败之事,再结合他北上蓟州的见闻,高适写下了传世名篇《燕歌行》!】

    【这首诗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曹丕想起自己的《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个题目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不知后人的边塞诗是什么样子。

    李白,杜甫目光揶揄的看向好友,高适颇有些不自在。

    李白:“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烽火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厚恩重赐,将军得宠而骄。

    汉武帝吐槽:“唐朝的诗人都喜欢以汉代唐,将唐皇说成汉皇,将唐将说成汉将。怎么着,写诗还要避讳啊。”

    主父偃:“唐朝之前,唯有大汉值得称颂。诗人都喜欢以古讽今,以古喻今,若是如孟浩然一般直接说‘不才明主弃’,岂不是断了将来的仕途!”

    卫青:“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大军出征,旌旗如云,鼓角齐鸣,浩浩荡荡,开赴战场!

    霍去病:“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前线正在大战,敌军来势汹汹,将士生死未卜,后方的将领却在欢歌曼舞,辛辣的揭露了军队将领的腐败。

    曹丕:“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征夫、思妇两地相望,却再也无法相见。

    曹丕惊奇道:“乐府诗还能这样写!”

    曹操:“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将士们生还无望,只能以身殉国,此时的他们无比渴望能够遇到爱兵如子、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第353章 边塞诗派

    【《燕歌行》不同于其他的边塞诗,高适完整的描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从出征到两军对垒,从将领的腐败无能,到战士的无谓枉死,从边关的浴血厮杀,到等待亲人归来的后方百姓……】

    李世民沉痛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我大唐的将士是怎么到了这一步的!

    李隆基:……

    高适想起自己当年在边塞的所见所闻,不由得叹了口气。

    整个天下已经千疮百孔,如同炼狱,高门权贵依旧在奢靡无度,安于享乐。不知自己的诗歌能不能让九重宫阙的天子幡然醒悟……

    曹丕:“这首诗突破了汉乐府旧题的桎梏,重点表现的是将士的英勇,与失败的悲壮!”

    曹操总结道:“气势磅礴,笔力矫健,慷慨悲壮!”是他最喜欢的类型。

    ……

    【此后,高适在各地游历,与李邕、房琯唱和,与李白、杜甫游于梁宋,《别董大》二首便写于这一时间段——】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评论区

    “虽然是依依惜别之情,却依旧昂扬向上,雄壮豪迈,可见仕途的失意并未将他打倒,他依旧是那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高适!”

    “早有文章惊海内,何妨车马走天涯?”

    ……

    【天宝八载,睢阳太守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华,举荐其参加有道科考试,这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高适终于高中,得到封丘县尉之职。】

    【在封丘县尉的任上,高适却很是苦闷,这个微末小官不仅需要对长官趋炎附势,还要压迫底层百姓,高适做的很不开心。】

    【天宝十一载,高适辞去了官职,在友人的举荐下,前往河西投奔哥舒翰,哥舒翰慧眼识人,认为高适是奇才,高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伯乐,成为哥舒翰帐下的掌书记。】

    【这一年,高适已经五十二岁了!】

    刘备:“只要心怀志气,年纪便不是阻碍。”

    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