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0-60(第10/14页)
变,复韩的梦想彻底破灭后,自己才能站在天下的角度看待统一战争,看待秦朝的政策。
想来,当他完全明白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后,他就能真正接受秦朝的统治了。
【张良的话让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他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点坏老子的大事。”然后他销毁了诸侯玺印,放弃了分封制。】
天幕下无数儒家子弟摇头皱眉,满满的鄙夷之色都快要溢出来了,但是他们却不能张口咒骂汉高祖。因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也是皇帝,若是骂汉高祖,自家陛下会不会多想,会不会被人抓住把柄,毕竟没有谁会跟权利过不去。
他们只会闭口不言,让汉高祖这样不符合他们想法的皇帝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秦朝二世而亡的事实让秦末有识之士一致否定了秦朝的一切,将秦朝的灭亡归罪于郡县制,归罪于秦律,只有刘邦走出了时代的桎梏,看到了秦朝的先进性,成为秦朝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也为后来汉朝的统治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
评论区
“张良真不愧是与姜太公并列的人物,难得的政治家。”
“虚假的秦二世——胡亥,真正的秦二世——刘邦!”
“若是真的分封了,刘邦将来面对的就不是七个异姓王了,那得是七十个。”
“始皇开创的制度全都被汉朝继承了下来,后来又延续了两千年,也不知始皇知道后会不会感到欣慰。”
始皇哼了一声,瞥了扶苏一眼,冷冷的道:“朕不想自己费心筹谋的一切被其他人摘了桃子,朕的制度自然要在大秦延续下去。”
扶苏俯身拱手,认真道:“父皇,儿臣谨记!”
【在韩信的故事中曾提到过韩信欲自立为齐王,当时刘邦被困在荥阳,日日盼着韩信来救,却没想到等来的是韩信自立为王的消息。还好有陈平张良及时“提醒”,刘邦顺势封韩信为真齐王,用一时的妥协换取更大的利益。他们怕是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顺水人情居然笼络住了韩信,成功解决了汉内部的矛盾,将韩信拉拢到了自己这一边。】
【东汉荀悦评价此事“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用一个鞭长莫及的齐国,换取了韩信的帮助,为楚汉相争的天平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韩信站在汉王一边,刘邦便能掌握主动权。】
淮阴侯韩信已经将酒坛摔碎了,他真是悔不当初,没有想到堂堂汉王居然如此言而无信,而他也确实太好骗了……
【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形成合围之势,韩信在齐地不断骚扰楚军,彭越在梁地断绝楚军粮道,不断压缩项羽的生存空间,项羽迫于局势,不得不还回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儿,与刘邦讲和。他们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边归楚国,西边归刘邦,双方解甲归田,互不相犯。】
【项羽依约拔营退兵,刘邦也准备收兵回汉中。就在这时,张良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的处境,与陈平一起劝谏刘邦,“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应该穷追不舍,毕其功于一役。不然便是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项羽怒目圆瞪:“竖子不讲信义,吾耻于与其为伍!”
项梁轻飘飘的说:“可是他赢了,你输了,在群雄争霸中谁靠信义活着。你还是要多读兵书,战场之上哪有那么多堂皇正义之事。”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率大军追击项羽,并命韩信彭越合围项羽,但我们都知道,韩信彭越并没有响应刘邦的号召,他们的失约让刘邦吃了一个大败仗。】
【刘邦心中的懊恼可想而知,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为韩信彭越增加了封地并划分地界,两人终于派兵来援,垓下之围中,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终于打败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
王翦摇摇头,跟自家儿子说,“为人臣子就要谨守本分,千万不要做一些惹人怀疑之事,韩信彭越此举便是在刘邦的底线上蹦跶,也不怪刘邦要除掉他们。”
第58章 汉初人杰
【汉六年,刘邦大封功臣,未被受封的人议论纷纷,刘邦听到风声便问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危言耸听道:“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不信,“天下初定,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以布衣起兵统一天下,可是您做了天子分封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您亲近的人,其他人怕您不分封他们,自然会心有忧虑。”刘邦向张良问计,张良就提议让刘邦先分封自己最讨厌的人,其他人知道了自然就放心了。】
这是前段时间才发生的事,汉宫中的君臣都有些不自在,刘邦看出他们的拘谨,当即招呼众人道:“诸位,接着宴饮。接下来天幕讲解的就是未曾发生之事了,若不是天幕,吾等那有机会提前了解自己的未来啊。诸位放心,天幕所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朕不会用未来的罪过降罪于诸位爱卿的。”
群臣心下稍安,纷纷向刘邦敬酒,维持着其乐融融的君臣之情。
【要说刘邦最讨厌谁,那非雍齿莫属了,雍齿本来是沛县的豪强,一贯看不起像个混混一样的刘邦,多次羞辱他。后来刘邦起兵占据沛县,雍齿迫于形势跟着刘邦,但他内心深处根本看不起刘邦,一有机会便投靠了魏国,连带着他镇守的丰邑也归了魏国。】
【刘邦三次攻打丰邑都没有打下来,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公元前206年,诸侯会师灞上之时,雍齿又以赵国将领的身份投靠了刘邦。】
【刘邦为了安群臣之心,封雍齿为什邡侯,位列开国功臣五十七名,比张良的六十二位还要高。于是群臣都放心了,“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还担心什么!”】
评论区
“张良不是汉初三杰吗,怎么才排到六十二位?”
“张良毕竟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刘邦的,他原本是韩王成的臣子,是韩王借调到刘邦麾下的,自然不能跟萧何、樊哙等人比。”
“况且,枪打出头鸟,张良多聪明,怎么可能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刘邦让张良选择封地,张良选了他们初见的留地为封地,就是提醒刘邦不要忘记初见的情谊。”
“不论张良排在多少名,我们最熟悉的依旧是汉初三杰。”
【张良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成功缓和了群臣的矛盾,让刚刚建立的大汉避免了一次危机。】
【汉朝建立后,张良以自己身体多病为由,闭门不出,躲避汉初的政治斗争,他求仙问道,辟谷仙游,功成身退。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唐朝设立的武庙十哲中张良位列其中,在宋代依旧配享武庙。明清两朝的历代帝王庙中,张良以功臣之身配享其中,历代祭祀不断。】
张良掐指一算,按着天幕的公元纪年法,自己的年龄将近古稀,算是善终了。
张良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就可以用看热闹的心态好好欣赏天幕了,就在这时,他看到评论区出现了一连串的金色字迹……
评论区(金色文字)
“司马迁: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诸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