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40-50(第14/15页)

驹从未停留。

    四十四年,康熙又一次南巡,路过扬州之时,见道路平整、屋舍俨然,心甚喜,亲至工坊、报社查访,又至女子学堂,嘉奖学有所成者。

    时人艳羡者颇多,江南求学之风蔚然而兴,豪商大户者,多以家中女子进学为荣。

    一时之间,苏子雅与福安公主之名远播。

    皇家研究院中,戴梓与苏文等人所造火器亦大有进展,帝甚悦之。

    四十五年,九阿哥胤禟被封为贝勒,调任工部,原副院使苏文,接任院使。

    秦远于此年殿试中考中探花,入翰林院修书。

    苏子雅以女子之身,得从三品之位,立足朝堂,一时之间可谓风头无两。

    ……

    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山东、河南等地多处河堤决口,淹没房屋无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我们不是已经加固过河堤了,”璟瑄不解的问道,“为何此次洪水,竟如此严重!”

    系统并未给出答案,它瑟缩成一团,不敢惹怒璟瑄。

    谁家系统做成它这副模样?别的系统都是拿捏宿主,只有它,在被宿主拆穿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得信任了。

    系统当然知道为何,宿主他们又没有亲自去盯着加固河堤、修理河道,现在的治水官员又是些愚笨不做事的,自然没什么成效。

    胤禛与璟瑄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忘记即将发生的这次特大水患,甚至派人送了水泥给当地官员。

    只是,朝堂之事终究不容他们插手太多,而胤禛也一直没有碰上一个如同前世一般的契机,一个将这些蛀虫揪出来的机会。

    不过事情却出乎他们的意料——本以为康熙有了水泥的七成利,国库不应该再如同前世那般空虚,可他们低估了蛀虫的底线。

    蛀虫的底线,那便是没有底线。

    上一世黄河水决堤之时,户部的白银,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两。

    但是赈灾放粮、修整河堤、重建百姓们的家园,哪样不需要银子?

    这些加起来,至少需要二百万两。

    这一世,情况虽然好些,可这户部竟也只剩下六十万两白银!

    屋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无尽的黑夜中翻涌着多少呐喊,可那身居庙堂者又如何听得见?

    璟瑄满眼担忧地望向窗外——也不知阿玛与苏文他们如何了。

    而此时殿内气氛压抑极了,诸位大臣漏夜赶到乾清宫议事。

    一眼望去,不甚明亮的灯火之下,黑压压跪倒了一片人。

    康熙合上了眼,不去看他们,却满脑子都是昔日豪言壮语,他登临泰山之时写下的那句诗,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他引以为傲的治水成果,他大清朝的所谓“实政”,便是今日这般吗?

    单单是今日从山东传来的急报,便让他羞愧难当了:黄河才决堤,居然便已经死了上千人!

    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底下的官员甚至还想隐瞒不报!

    所有人都到了,唯有太子不在殿内。

    直郡王一帮人心中窃喜,雍郡王、十三贝子等人神色莫名。

    这些年来,太子爷的行为是越发肆意了,他虽然在表面上与老爷子重修旧好,可私底下却多了些不羁与疯癫。

    胤禛叹了口气,只怕这一次,太子爷又要如同梦中那般,重蹈

    覆辙了。

    嘎吱一声,门被推开了,进入殿内的,便是众人苦等许久的胤礽。

    他身上带着厚重的檀香,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酒气、以及隐隐约约的脂粉气。

    “皇阿玛,儿臣来迟,”胤礽早就接到了黄河决堤的消息,只是他不曾想到,老爷子居然连夜便召集六部议事,他随众人一同跪下,“请皇阿玛恕罪。”

    康熙睁开了眼,他问胤礽:“黄河决堤,胤礽,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他说得有用吗?

    这个窝囊太子已经当得够难受了,又要被老爷子出考题,至于该怎么办,赈灾不都是那套流程?

    他定了定神,回答道:“儿臣以为,应先赈济灾民,避免饥荒;再重建河堤、治理水患。”

    康熙扫视了一圈台阶下的大臣们,便又继续问:“该如何赈济,又该如何治水?胤礽啊,你心中可有章程?”

    胤礽心中嗤笑,还能有什么章程,户部拨钱拨粮便是。

    这事儿老四最清楚,他一向对这河道上心得很。

    可他哪能这样回答,便也随意扯了些官场轱辘话,可意思还是那个意思:该拨钱拨钱,让地方官员去办。

    康熙面色不虞,有凄然之色,他对胤礽的回答不置可否。

    胤禩则是开始劝道:“皇阿玛自即位,于治理黄河一事颇费苦工,人事已尽,天有不测风云罢了。皇阿玛万不可过于伤怀。”

    他这话倒也有道理,毕竟前世在四十三年之时,黄河也曾决堤,可此次却一直风平浪静至今日。

    但这等逃避的想法,并不能遮掩施政者的无能。

    胤禛比前世更早地做了准备,他直接呈上了国库存银与周边省份粮仓的情况。

    比之梦中,可谓是半斤八两,可笑他折腾这么久,依然落了个“无银可拨”、“无粮可调”的情况!

    他一边遗憾自己的无能为力,一边却又想起来了不同之处:扬州。

    前次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扬州,泽国千里、满地白骨。可此次竟仅仅受到了波及,扬州府内的粮仓虽然空了,但百姓的房屋并未受损,大部分富户家中甚至有余粮。

    康熙看着这手中的折子,气愤不已:“八阿哥!这边是你管理的户部?”

    他又望向诸位大臣:“你们都是陪伴朕多年的老人,年轻时便立下汗马功劳,朕优容宽待,允你们在国库借钱。”

    “可你们竟是将这国库都搬了去!”康熙怒道,“诸位眼里,可还有这大清江山!”

    他追求这宽仁的名声,可终究也被这名声所累。

    没有人敢在此时出声,大臣们都怕趟进这趟浑水,被抓了壮丁。

    正当满朝文武沉默之际,璟瑄在殿外等候宣召。

    康熙先是不满,随即想到这几年来璟瑄所作所为,以及他亲自准许她“上朝”的承诺,便宣她进来了。

    众人向璟瑄所在之处望去,十二岁的少女个子高挑,身上裹着沾着雨水的玄色披风,携着风雨便进了门。

    她来并没有旁的意思,是来捐钱的,这些年江南和京城的产业她赚了不少,前些日子更是在万界商城中刷出来了几吨粮食——她在自己从小便攒下的那些古董珍玩里面,挑了件豇豆红釉菊瓣瓶给了对方。

    纵然是杯水车薪,到底也是能救人性命的粮食。

    她来,不为旁的,只为了此次救灾。

    本来她也想给胤禛打个配合,做好后勤便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