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佳句: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耽佳句》 50-60(第8/17页)



    先是送姑娘回家,然后是给姑娘送自己做的早饭,记路呀精进烹饪之法呀这些不用想就知是平襄王略显拙劣的借口。

    沈盈袖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从没有什么“一向对人很好”的平襄王,不过是因为他喜欢阿适罢了。

    她就说梵文写的姻缘符准。这不,阿适亲笔写后没几天,平襄王就向皇上请求赐婚了。

    但话本子里也说了,阿适属于“当局者迷”,这种事还需两人自己慢慢察觉,旁人急没用。

    那她就安心地在一旁看着,不说破就好啦。

    呀,想想就开心!

    于是,一连几天,沈盈袖就看见——

    “卯时一刻,早饭送到了,薛姑娘晨安。”

    和气爱笑的。

    “午时整,午饭送到了,薛姑娘午安。”

    一路小跑的。

    “申时二刻,枸杞饮送到了,薛姑娘趁热喝。”

    身姿敏捷的。

    “酉时整,晚饭送到了,薛姑娘辛苦。”

    声音洪亮的。

    ……

    日日如此。

    但每顿送餐的人并不固定,菜式和饮品也换着样式。

    一开始沈盈袖还坚持去附近买着吃,后来在薛适的邀请下,终于没忍住,也跟着一起了。

    即便薛适收摊后同江执说过,客栈时就已尝过他的厨艺,十分出色,不必如此费心再做给她,但这人只顾施针,回答的语气很是云淡风轻:“左右这也是他们休整期间每日训练的内容,主提速度和待人接物。速度要快,待人接物要有礼。”

    薛适:“……”

    竟会有如此奇特的训练方式吗?但细细想来,速度、待人接物,好像又都对得上。

    不愧是他啊。

    相比起待在薛适身边十分舒心的沈盈袖,徐砚的日子却是有些一言难尽。

    最近几日,几个武将常来问他各式笔墨纸砚,说是主子让他们练字,文武兼修,也确实在他这买了不少。

    “徐兄觉得,箕形砚和风字砚哪一个好用些?”

    “徐兄觉得,冰翼纸和凝霜纸哪一个写起来不容易透?”

    “我就是觉得我写得比你好!不信让徐兄看看,选一个出来?”

    ……

    ——问得很是频繁。

    这倒也没什么,就是他们说起话时的神情太过严肃,音调也高,让徐砚常常觉得他不是在自己铺子,而是被请去了衙门。

    不过因着他们几个常来,又引了不少客人光顾,生意却是比以前更红火了。

    在此之前,徐砚本以为武将们说话都是要不苟言笑一些、中气十足一些,直到他空闲时去对面找薛适和沈盈袖——

    就见那几个面熟的武将笑成了花,正细着嗓音左一言“薛姑娘安好”右一语“薛姑娘辛苦”,跟叫他徐兄时的感觉一个春一个冬。

    徐砚:?

    看着他们隐入人群离开,徐砚才瞪着眼睛,飘忽走到摊前:“这……他们,也总来你们这?”

    沈盈袖熟稔道:“是平襄王手下的不忌军。因为刚从关塞回来,要先休整几天,这几日只是依着习惯晨跑、午跑和晚跑,刚好顺道给阿适送送吃食。”

    倒是薛适捕捉到徐砚口中的“也”字:“他们去了你的铺子吗?”

    “嗯,说是主子让他们习字。平襄王还挺注重武将的全面培养,本以为那日我冲撞了他定是要小命不保,没想到他竟如此有眼光,还让手下人只来我这买纸砚。现在又让人给薛姑娘送吃食……”徐砚也不怪他们几个区别对待自己和薛适了,大为放心地道,“看来我不用担心平襄王再对薛姑娘动粗了,他不是斤斤计较、拿权压人的人。”

    薛适原以为江执饶有兴致地说想认识一下徐砚,只是对徐砚人品的一种肯定,没想到竟真的去认识徐砚了。

    虽然……不是他本人去的。

    她忽然间感到茫然。

    许是那时沈盈袖的一番话悄无声息间已浸入脑海,她竟不禁觉得,他的这一系列举动,真的有些像——

    喜欢她。

    但若说他在表达关心,也是能说通的。

    那,喜欢一个人和关心一个人的具体区别,应是什么样的呐。

    她试着去代入身边的人,娘亲和父亲,娘娘和奚玄,阿雅和法师……

    这样想来,关心可以是喜欢的一部分,但未必就意味着喜欢。

    她从小女扮男装,因而接触的男子要多一些,还是入宫成为书待诏后,才渐渐认识了更多女子。

    她不明白,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与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到底该如何分辨。

    薛适决定有空问问沈盈袖和徐砚有没有推荐的话本子,她可能需要学习一下。

    这边,沈盈袖和徐砚却早已自顾自地聊了起来。

    “有别人担心阿适呢,你就别操心啦。”沈盈袖生怕徐砚哪句话没说对,影响到阿适和平襄王尚未明朗的感情,“你怎么对阿适这么关照呀。”

    要是徐砚喜欢阿适,定是要伤心的。因为她看得出来,阿适虽没说,但心里是很喜欢平襄王的。

    “那是因为我和薛姑娘有别的交情。其实我一直没说,五公主曾帮我爹了结一桩心事,我爹重病那段时日虽没告诉我他的心事为何,但信中百般强调,要我一定报答五公主,所以我才来了长安。

    只是那时候,五公主马上就要前往关塞和亲了,我不知还能如何报恩,就写了封书信以言感激,托人帮我带进了宫中。未想到,很快我就收到了五公主的回信,她让我好好生活,无需深究我爹埋藏的心事。如果非要报恩才安心,就帮她多照顾一下薛姑娘。

    五公主说,薛姑娘是她很重要的人。她告诉我,薛姑娘擅助人代笔,长安城少有人考虑到百姓这方面的需求,让我只需在各坊看看,有没有额上系白色发带、喜用毛笔束发的女子,摊前立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幡子,就会是她。

    何况,就算没有五公主的关系,薛姑娘也为我招来不少客人,又是女孩子,我也合该多关照她。”

    薛适缓过神时,正听到徐砚说起这些,不由一愣:“徐兄的父亲,可是扬州长临书院的前院长,徐桓应?”

    “正是,薛姑娘听五公主说起过?”

    再度提及扬州那行有关的人,薛适心中生起绵久的怀念,不再如三年前的时候,被无能为力的悲痛占满。

    他们曾为之付出的努力,虽然在昭景帝的猝然崩逝和关塞挥兵入侵的疾风骤雨中,未能如计划般将一切罪恶好好揭露,但仍旧不期然地,结出了美好的果实。

    徐桓应曾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听命江接于水中下毒伪造瘟疫,残害百姓。

    幸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候,心有愧疚的他,选择了全力作证偿还自己的罪孽。

    逝者安息,生者安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