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310-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310-320(第3/13页)

昏君吧,但是他做得决策都是对的。

    你说他是明君吧,他接二连三的任用佞臣,虽然最后都铲除了。

    “说到底,还是经历了安史之乱,不敢信任武将。”赵德芳分析。

    “有道理,就和…”赵匡美看向赵匡胤,“您说对不对,大哥。”

    即便赵匡美没说完,赵匡胤也知道赵匡美说完的话。

    自己黄袍加身后,的确忌惮武将,但那是之前的自己,如今的自己已然不会这般投鼠忌器。

    【在宰相元载在位期间,唐代宗李豫先后重用了宰相元载提拔的刘晏、杨炎等人

    大臣刘晏可谓是唐朝后期的经济能手,他先后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转运使、盐铁使、铸钱使等有关经济类的职位。

    咱们简单看看大臣刘晏的功绩。

    第一,在治理漕运方面。

    根据《旧唐书》记载,因为安史之乱导致运输不通常,也就是运输费高,如此导致大唐的米价斗至一千,禁军和百姓都买不起粮食。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晏根据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响应的建造不同的船只。

    长江的船只运送到扬州,黄河的船只无奈送到渭口,渭水的船只运送到太仓,并且在各地段之间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如此合理规划路径。

    根据《新唐书·刘晏传》记载,刘晏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还训练漕卒。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江淮便往长安一下输送了四十万旦粮食,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听到大臣刘晏,唐代宗刘豫的目光终于有了神采,心中的闷墩似乎少了一些。

    他记下了刘晏的名字。

    *

    蜀

    “听了这么久,大唐终于出了一个能干的大臣。”阿斗为唐朝松了一口气,神迹接连讲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佞臣反臣,听的阿斗心口发闷。

    *

    秦

    秦始皇嬴政这边也难得拿出唐卷,开始记录唐朝相关政策。

    前面神迹全部讲述的唐朝之乱以及唐朝内部的权利纷争与制衡,基本没提什么大唐的政策。

    不过秦始皇嬴政也理解,光是内忧外患已经让唐朝皇帝应接不暇。

    【第二,改革了盐政。

    盐有多重要咱们在这就不重复了,在刘晏之前,唐代宗李豫实行的是盐的贩卖权归于朝堂,设立了很多盐官,并且盐的价格提高了几倍。

    虽然此举在短期内增加了朝堂的收入,但是官员增多,腐败也随之而来,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

    刘晏则将原来朝堂收盐、朝堂运盐、朝堂卖盐的模式改成朝堂收盐、商户贩盐、商户卖盐。

    朝堂便成了中间商,赚钱差价,并在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并在盐铁转运站。

    但是若盐商故意抬高价格,朝堂也会出手,把低价收到的盐直接卖给百姓。

    如此百姓、商人还有朝堂都获得了利益,只有贪官的收入减少,实现了三赢。

    根据《盐铁论》改革了盐政后,大唐的税收增加很多。】

    “好。”唐代宗李豫难得眉头舒展开,这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如今大唐经过安史之乱,不但军力匮乏,国库也无余银,唐代宗李豫太需要刘晏这样的人才了!

    *

    汉

    这已经不是汉武帝第一次听盐政,如今汉朝的盐还是民间自由买卖。

    “盐政。”汉武帝刘彻喃喃道。

    【第三,知人善用,培养人才

    刘晏上任后,大将的认用新人,并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巡查,及时的掌握各地的物价,不会再出现特别大的价差。

    比如哪里的物价低,他便让人收购,哪里的物价高,便把低价收的东西卖出去。

    朝堂赚钱的同时,又实行了宏观调控,稳定了物价。

    大唐的经济走上了正轨,朝堂的财收入也从四百万增加到千余万。】

    天幕中下了钱币雨~~

    唐代宗则现在下面哈哈大笑。

    【阿斗】:那管宰相元载什么事?

    阿斗提问,这不都是刘晏的功劳么?

    第313章

    【总体来说, 刘晏实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宰相元载并没有多加干涉。

    除了刘晏外,宰相元载还推举了理财能手杨炎。

    在宰相元载当政的十五年,虽然他他弄权和贪婪, 但是大唐局势的确在一点一点变好。】

    【赵匡美】:当时要重用李泌不是更好?

    赵匡美想不明白, 李豫看起来是有政治头脑的, 也不是不会识人, 为何放着李泌这种能臣不用而用元载呢?!

    *

    唐代宗,唐殿

    看到神迹问自己为何不用李泌, 唐代宗李豫不由叹气,不是他不想用而是李泌不肯为相。

    唐代宗李豫本想请李泌为相来制衡元载的权利,但是李泌却辞相,虽没有归隐,但是不肯立于朝堂之上。

    唐代宗李豫想不明白为何李泌不愿为相。

    【唐代宗李豫】:李泌为何不愿为相。

    唐代宗李豫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李泌是谁?

    见到众粉丝的话题一下到了大臣李泌, 乐瑶就顺着粉丝的话题说一说大唐后期难得的忠臣李泌。

    【既然话题讲到到, 咱们就顺便说说历经四朝的白衣宰相李泌。

    李泌在唐玄宗时期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辅佐东宫太子。

    可惜因为杨国忠谗言, 唐玄宗李隆基不再重要,并将李泌遣送湖北。】

    *

    武周

    “杨国忠, 这个佞臣又是谁?!”李旦听到杨国忠的名字, 情绪一下激动起来。

    “杀了一个佞臣又如何。”武则天看向李隆基, “若君主不明辨是非, 只要听自己话的佞臣, 佞臣只会源源不断。”

    “孙儿明白。”李隆基道,相比刚听神迹之时, 李隆基变的谦逊不少,看的出他把武则天的教训都听到心里去。

    起码当下是听进去了。

    唐朝的忧患不在这些佞臣, 而是藩镇割据的节度使。

    【等到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李泌再次出山,此次他辅佐太子李亨。

    李泌为了平定叛乱殚精竭虑、筹谋划策,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李泌保住了日后唐代宗李豫的太子之位。

    可惜,李辅国和元载的嫉妒,加上李泌与唐肃宗的政解不和,又无法劝解而选择退隐。

    李泌认为在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已经占有优势,应该集中力量直导叛军的老巢,断了他们的退路,如此才能彻底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