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青松: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雪落青松》 24-30(第9/11页)

,对内仅闻阁楼失火,其他皆听吩咐行事,无处可问,只得种种猜测。

    而另一头的皇城大殿上,却因承阳接二连三传来的消息过于炸裂,导致众朝臣亦议论纷纷,惶恐不安。

    奉元帝一气之下拍案而起,“这是朕的殿上,不是菜市口,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

    天子一怒,立竿见影,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奉元帝落回龙椅,将手中一直紧握的折子递给身旁的常侍道:“曹征,你给他们读读这折子上的内容。”

    这位现任内侍总管,当之无愧的殿前红人,当然能分辨出皇帝此时并不是真气,而是要引出这奏折上的大事。

    他自是顺着做戏道:“臣遵旨。”

    曹征惶恐上前,拿起奏折站在殿前于众臣眼光下展开,继而清了清嗓子,高声诵道:“御史台御史中丞臣林知瑾伏首谨拜于皇帝陛下。

    臣本年初奉命带户部巡查各地账目,主为核实年终结余帐数属实否,行至杭江、武沙、南贵、川成等地屡受阻碍,或以含糊其辞,或以虚与委蛇,均有拖延。细查方知,假-币泛滥,官府以增税补漏。以上,乃各地在职要员所为也。今上奏陛下整顿官场不正之风,此为其一。

    然,陛下委臣以重任,当殚思极虑,以尽为臣之本。而臣文弱一身,路途耽搁,实乃臣之罪也。只经此一事,竟探知承阳要塞地,假-币源头也。其中涉及朝内重部要职要员,兹事体大。今将物证呈于陛下明鉴此事,亦请求陛下降臣失职之罪,此为其二。

    奏请此二项,皆出于臣肺腑之言,绝无偏袒隐瞒。愿陛下就假-币事,立案清查,令奸佞巨蠹得以伏法。臣林知瑾再拜稽首。”

    台下众臣随着曹常侍捏着嗓子似的声调,逐渐瞪大眼睛。

    他们多多少少听到了林知瑾已返京的风声,却没想到其带回来这么炸裂的消息,更没想到当事人今日称病告假,也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唯有江淮景这个知情人面上无波无澜,甚至还能用余光观察旁人。

    许久才有一御史上前喊道:“臣请三司会审!立案彻查!”

    话音未落,满朝复议,出奇一致。

    “三司,”奉元帝冷哼一声,“朕的御史中丞抱病在家,刑部又在此事涉及最多,独剩个大理寺还算置身事外,三司会审,朕可还有三司可用?!”

    奉元帝情辞愈说愈烈,台下众臣皆不敢再言语。

    沉寂半响,终有耿直御史上前,朗声道:“朝纲不正,陛下理应气愤,只是眼下之急是为整顿上下、铲除奸佞。况三司虽有涉及,却不至倾覆污流,陛下当择清明者主理此案,彻查到底。”

    奉元帝脸色有所缓和,继而扫视台下众人,高声问道:“审当然要审,只是诸位以为谁能担任此案主审?”

    此言一出,方才还慷慨激昂的大臣们瞬间分出几派,各执己见,开始唇枪舌剑地争了起来。

    哗然再起,奉元帝疲惫的捏了捏眉心,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台下仿佛置身事外的当朝宰相林仲检。

    “静——”曹征见奉元帝摆了摆手,非常迅速且有眼力见儿的叫停了现场。

    奉元帝若有所思地看向林仲检,问道:“此事,老师觉得交予谁合适?”

    众臣拭目以待,心中猜测纷纷。

    假-币事主要涉及了户部、刑部这两大部门。

    户部老臣居多,稍年轻者还是林仲检的几个学生,一直站守旧派,亲宰相。而刑部正与之相反,多为改革派,亲皇帝。

    如今交予哪方去办,都难免引起另一方的激烈反对,就算硬着头皮去推进,也会是不断阻碍,困难重重。

    事延至此,倒搞成了皇权与相权碰撞的景象。

    林仲检上前回话道:“老臣以为,吏部江协办可以胜任。”

    众臣闻言视线全部投向了江淮景,而当事人上一秒还在看热闹,此时自己竟成了被人看得热闹,心中瞬间百般滋味。

    江淮景的立场从未明确,算是朝中少数的中立且实权要职,然而今日之事,却将他推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稍有眼力见儿的大臣,赶紧上前助攻此事,众口一词的支持由江淮景主理此案,仿佛要他一定要应下这份差,从而瞧瞧他最终站队何处。

    “哦?”奉元帝道:“江协办不曾有断案过往,何以当此任?”

    林仲检道:“吏部经春闱舞弊事,虽由刑部审案,却全仰仗江协办主导,方能既肃清内部,又未耽误运作。故而,臣以为江协办断案有能,做事有度,且经前事,清白于身,最合适不过。”

    “臣先谢过林相赏识,只是此事臣纵使有心办之,恐也无力为之。”

    江淮景逮到机会,赶忙上前推脱道:“臣婉拒原因有二,一则春闱事宜乃臣部负责,其细节熟知是为本职;二则吏部才经整肃,臣之忙碌实在分身乏术。”

    这一番话下来,方才推举江淮景的大臣们,也都无话可说了,只得继续在一边观察接下来的局势。

    而林仲检已说出推荐人选,只是被人家给拒了,奉元帝也没法再继续追问,便只好转问他人。

    “武毅候可有推荐?”

    现任禁军统领苏恒刚刚也并未表态,不过众臣皆知他这人向来寡言,又只忠心皇帝,于朝堂上从不参与争辩。是以一直将他当作透明人,不甚在意。

    “臣亦觉得吏部江协办最为合适。”

    苏恒先是点到了江淮景,然其已婉,便又道:“只是江协办有本职在忙,不便脱身,则又思虑再三,方觉此事无关者可择选任。”

    他说着转身一一目光扫过,“是为礼部何尚书、兵部齐尚书、工部谢尚书。”

    话音落下,被点到名的三人立刻上前,齐尚书率先道:“回陛下,北疆前线战况不佳,本部近期宜全心于此。”

    另外两个则道:“此案事关重大,我等能力有限,难堪重任。”

    奉元帝叹了口气,“三位尚书确不适合,不如武毅候来主审如何?”

    苏恒拱手道:“陛下嘱托,臣不该推辞,只是犬子在任刑部侍郎,身份尚未清白,臣来审理此案,难以服众。”

    这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接下,推来推去,当最后也没选出个人能定下。

    众臣不再言语,将决策权归还皇帝。

    殿上一时安静下来,江淮景见这局面,思量着不如硬着头皮接下这差事算了,正与开口时,便闻奉元帝咳了咳。

    “朕加以思量后,觉得这事既然由林中丞揭示,那便辛苦他负责到底罢。”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拍板子定下了,何况林知瑾今日告病未上朝,也没当面拒绝的机会。

    只是众人不免又发散思维到皇权与相权之争上,毕竟林知瑾是宰相之子,又去了御史台,割裂在两权之间,选他主理,局势当真模糊不清。

    只是这次事大,几乎到了二选一的地步,众人不太相信他能大义灭亲,结果无非是他自己请辞,或是被皇帝寻由卸任。

    散朝后,消息很快上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