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令: 2、鱼鳞图册案(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长相思令》 2、鱼鳞图册案(一)(第1/2页)

    贞佑十六年,九月,深秋的寒风略过渭水吹向长安,卷起了地上的枯叶与尘土。

    一匹快马,穿过黄土上的烟尘踏入城中,疾驰在坊间填满细沙的十字街上。

    金光照耀在大明宫中,含元殿前的宫阙之上,与不远处高耸的宝塔相映,塔身上悬挂的铜铃随风而动,平静的太液池水再次泛起涟漪。

    半个时辰后,一名内侍匆匆入了宫,并为皇帝最宠爱的女儿昭阳公主,带回了一幅画像。

    “找到了?”

    幽暗的殿室内,隔着一层珠帘,声音从内传出,极为清冷。

    内侍跪伏于地,将画举于头顶,双手奉上,“小人无能,只找到了一些相关的线索,但不敢确定,有一幅画像传回,还请公主过目。”

    宫人抬手,轻轻扒开珠帘从内走出,将内侍手中的卷轴转呈昭阳公主,“公主。”

    昭阳公主倚靠在坐塌上,示意宫人展画,就在如从前一样未报期望之时,却因余光瞥见的画像中人,而惊坐了起来。

    昭阳公主从宫人手中夺过画卷,看着画上清晰的人像,脑海中浮现出了无数记忆,从前种种。

    容貌七年一变,更何况十年已过,画上的人早已非记忆中人,可凭借着那丝熟悉之感,她的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希望,已至于她想着急的亲自前往确认,“你们是怎么找到的?”昭阳公主抬头问道。

    “此人秋闱入试,是当地的解元,因为破获了一桩案子,在当地名声大噪…”说着说着,内侍小心翼翼的抬起了头,“此案,恐怕还和太子殿下有关。”

    “此人在何处?”昭阳公主急切道,显然在她心中,她想找的人,其重要,已然超过了她的长兄。

    “潭州。”内侍叉手低头回道。

    ------------------------------

    半个月前,深秋的寒风略江南下,拂过洞庭。

    ——潭州·长沙县——

    咚咚咚!——

    县衙之外,有乡民击鼓,长沙县令遂开堂审讯。

    “此案早已了结,经过仵作勘验,陈大山是坠崖而亡,前些时日,尔不是也确认了,现在尸体已经下葬,又来申冤,岂不荒唐,回去吧。”县令一脸不耐烦的拍响惊堂木,准备起身离去。

    “且慢,”观审的人群中挤出来一个身长玉立,穿着襕衫的举子,“此案存疑,怎能如此草草了事。”

    “此案有官府查验,还轮不到你一个读书人在这里指手画脚。”县丞见有人似乎要揪着案子不放,于是开口斥责道,“来人啊,赶下去。”

    “奉使君之令,我看谁敢!”举子示出手中鱼符。

    众人惊愕,县衙堂吏纷纷看向自己的长官,不敢轻举妄动。

    “张景初,你要做什么?”县丞指着张景初怒呵道。

    “陈大山自幼生长在山中,以耕田放牧为生,怎么好端端的,会坠崖而亡呢。”张景初走上前,看着公堂上端坐的县令,叉手道:“一家的顶梁柱就此倒塌,剩下老幼孤苦无依,还请明府主持公道。”

    申冤的老妪抱着年幼的孙子在公堂上大哭喊冤,围观的百姓纷纷怜之,共同请道:“还请明府主持公道。”

    “张景初,不要以为使君器重你,就可以在公堂之上如此放肆。”县令不愿惹麻烦,于是警告道。

    看到县令如此畏缩,张景初于是搬出了律令,进一步施压道:“百姓有冤,县令作为父母官理应受理,此为考功评判的标准。”

    “审案是官府之事,就算要受理,也轮不到你来插手。”县丞从旁说道。

    “按国朝律令,我已过乡试,有功名在身,可代百姓申冤诉讼。”张景初回道,“陈家阿婆既然有所求,我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让无辜百姓,枉死恶人之手,不得瞑目。”

    张景初的话,引起了围观百姓的共鸣,纷纷为之说话,在民众的请求公道之下,县令不得不重新坐下,接受案件的审理。

    “陈氏,将你的冤情说出来。”县令再次拍响惊堂木,而后问道。

    一旁的主簿拿出了草纸提笔记录,老妪再三叩首后,哭哭啼啼的叙述道:“民妇是陈家沟人,丈夫早逝,只有一子陈大山,因租下胡田主家的田地,除了每年缴纳租田的粮食之外,还要为胡田主家劳作,今年田地的收成不好,那胡田主不但没有宽限,反而涨了三成,我儿前去理论,再回来,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审讯时,县丞起身与县令嘀咕了几句便离开了公堂,临走时还与张景初对视了一眼。

    至县衙后院,一名仆役走上前,“吴县丞。”

    “胡荣知道了?”县丞问道。

    “胡田主已经得知,提前派人去处理尸体了,请县丞放心。”仆役回道。

    县衙的公堂上,陈氏阿婆将儿子前往胡田主家,而后失踪不见,最后在山崖底下找到尸首的经过,完完整整的叙述了出来。

    “仅仅只是因为陈大山去过胡荣家中,就断定他是被谋害而丢下山崖,这样的凭据,不足为证。”县令看着主簿呈上来的,替陈氏记录的供述说道。

    “仅仅只是去过家中,当然不足为凭,”张景初开口道,“所以,学生请求,开棺验尸。”

    “你是觉得,仵作的勘验作假?”县令皱眉问道。

    “利向得势者,这样的冤假错案,古往今来也不少。”张景初回道,“是否作假,一验便知。”

    “验尸!”

    “验尸!”

    人群一阵骚动,县令阴沉着一张脸,就在他准备同意派人前往墓地开棺验尸时,一名巡逻的衙役匆匆跑回了县衙。

    “启禀明府,陈家沟有人偷盗墓地,还…焚毁了陈大山的棺木。”

    县令拍桌坐起,“什么?”

    -----------------------------

    ——陈家沟——

    两个签了死契的家奴偷偷摸摸的来到陈家沟,并进入了埋葬的墓地,开始盗掘坟墓,“这事儿,官府不是已经结案了,人都下葬好些天了,怎么还要挖出来?”

    “毁尸灭迹呗,阿郎听说有人要替陈阿婆申冤,重审陈大山的案子。”

    “在这个地方,还有什么人敢惹阿郎啊?”

    “听说是一个举人,考取了咱们潭州的解元,有刺史庇佑呢。”

    “怪不得。”

    “行了。”一个时辰后,墓地被挖开,棺木从地底逐渐显露出来,他们将带来的灯油全部倒上,“点火吧。”

    “不开棺看看吗?”其中一人谨慎的问道。

    “一具尸体有什么好看的,不沾这晦气。”说罢便将火折子丢了下去。

    棺木被瞬间点燃,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似乎是烟雾引来了附近的乡民,而下山的路只有一条。

    “有贼人盗墓!”

    乡民们拿着棍棒,在山中将二人擒获,“老实点。”

    “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