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80-190(第13/16页)

便待在马车里,让又瘦又有劲儿的冬青独自挤进人群。

    锣声响起,贡院外广场上吵闹的人群霎时间安静下来。尤七将平安驮在肩膀上,举得老高,平安掏出千里镜,将告示墙下的情景尽收眼底。

    “吉时已到,张榜!”

    只见两名主考官员在官差的护卫下来到贡院墙下,一人扯住红绸一角,揭开了桂榜上遮盖的红绸。

    顺天府报喜的差人倾巢而出,往各个会馆、客栈、考生家中报喜,与此同时,省里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榜名单下达北直隶各府州县,向新晋举子家中报喜。

    因此这一天,陈琰在早朝之后回到兵部分派好差事,便返回家中等待。

    陈老爷自然也在家,他才刚起床……闲庭信步地来到前院,向家人们转达老婆子的“阃令”,考中了自不必说,若是考不中,谁也不许拉着脸,做人要知足,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通过科试,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陈琰笑应着,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平安年纪小,应试经验不足,落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他中途离场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取中了,说不定还会招惹麻烦上身。

    话音刚落,便听闻一阵锣鼓喧天,门房小厮激动地喊道:“报喜的公差上门了!”

    二人精神一振,毕竟甜水胡同只有平安一个考生。

    但听公差一路进门,一路唱喜:“捷报贵府陈老爷讳平安,高中北直隶乡试第十六名,京报连登黄甲!”

    全家沸腾了。

    接着还有二报、三报。

    看热闹的街坊邻居越聚越多,顷刻间把甜水胡同堵了个水泄不通,贺喜声不绝盈耳。

    陈家父子一边打赏官差,一边道谢高邻,忙得晕头转向,笑得脸皮发僵,平安本人被堵在胡同外半天进不去家门。

    接连三天,贺喜的亲朋同僚不断,酒楼席面流水般地送进来,贺礼堆了两间屋子。

    凌瑞小师兄早就收到平安的信,得知他今年要下场,特意在放榜前后赶回京城,先去翰林院销假,再到陈家帮忙。

    陈琰第一时间去给沈廷鹤报喜,沈老师激动得胡子都有些发颤,原地踱了几步道:“还是时间紧了些,倘若再学个两三年,北直隶解元非我平安莫属!”

    觉得儿子超棒的陈琰听了这话,都不禁有些脸红,解元是那么容易考得吗?他可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熬过了疾风暴雨般的洗礼,才勉强考中的……

    沈廷鹤却不管这些,对管家道,掌厨的张婆子、并厨下帮过忙的下人通通有赏,领三月双俸。

    陈琰:???

    他觉得老师需要一个人静一静,便告辞离开沈宅,去郭家给恩师报喜。

    郭恒听到平安的名次,板着脸道:“差强人意吧。”

    也就还行。

    陈琰笑着应是,还是郭老师正常些。

    却见郭恒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匣:“淘了个小东西,你带给他。”

    陈琰打开木匣,竟是一座西洋自鸣钟,表盘被分成十二格,四角点缀着花卉珐琅,钟顶的孔洞里站着一只布谷鸟。自鸣钟内含机关,可以按时报时,每间隔半个时辰,顶部的小鸟就会张嘴摆尾,发出“布谷”的叫声,精妙绝伦。

    “您把这个叫做小东西?”陈琰唏嘘道:“这奖励也太重了。”

    郭恒干咳一声,解释道:“读书作文可以用以计时,是敦促加勉之意,不是奖励。”

    不是的不是的。

    陈琰只好替平安收下了。

    心里暗叹,老师也太惯着孩子了。他几乎可以想象,这东西交到平安手里,须臾间就会变成一堆零件儿。

    谁知平安看到自鸣钟后虽然高兴,但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拆解开来看看其中的缘由,反而小心翼翼地摆在了东厢房的书案上。

    陈琰一瞬间有些怅然若失,孩子果然长大了,都不拆家了……

    ……

    听说今年在京高官的子弟就中了两个,一个是平安,北直隶乡试第十六名,另一个是徐锡亮,漳州乡试第八十一名。

    中举是天大的喜事,这意味着有了功名,可以候补官员,从一介白衣跻身士大夫之列,因此这两家着实热闹了几天。

    皇帝的身体日渐好转,但麻烦缠身。

    平安的乡试成绩引得礼科言官的不满,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每一条规矩都不是平白产生的,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带头破坏考场纪律,放已经出场的陈平安再次回到考场中,有舞弊之嫌,对其他考生不公。

    言官们纷纷上书,言辞恳切,希望取消陈平安的举人身份,以示公正。

    太子起先还很耐心的解释,陈平安离开贡院时已经考完第一场交卷了,第二场试题还未发放,何来舞弊之说?

    但后来发现他们压根不在意平安是否真的舞弊,纯属是得理不饶人。便将这些奏疏统统留中,同徐阁老打了个招呼,请他约束一下这些言官的行为,让他们做点对朝廷有益的事。

    其实这点小麻烦,以前吕阁老在时,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根本闹不到御前。

    徐阁老反替言官说话,认为科道谏议政务疏失,乃是职责所在,请太子殿下切勿因小失大,为全私谊而阻塞言路。

    由舞弊嫌疑上升到考试公正性,再上升到保护言路的重要性,太子首次直观的理解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有多可怕。

    太子不禁有些恼火:“什么叫全私宜?你还想指控本宫操纵乡试不成?”

    徐谟见太子发怒,忙解释道:“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若不是为了进宫劝陛下手术,平安的名次只会更高。”太子沉着脸道:“陛下的旨意不可改,平安的成绩不可废,在此前提之下,他们想怎样便怎样。”

    徐谟颇为为难,由于前任首辅吕畴这些年对言官的压制,他自上任之后便放出了保护言路的宣言,以此来获得科道的支持,现在言官抓着陈平安的乡试不放,太子的态度又如此坚决,着实让他两头为难。

    思索片刻,还真被他想出一个主意。

    按例在乡试之后,各地取中举人的朱墨卷将全部解送礼部磨勘。礼部官员会组织复核,审阅每一份试卷的文字是否通顺、荐卷理由是否充分等。

    若允许礼科给事中们参与今年的磨勘,并加大审查力度,让他们亲自复核审阅试卷,自然也就心服口服了。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太子听出来了,这些家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借此机会为言官争取更多话语权。

    徐阁老看得很明白,吕畴举荐的官员都有皇帝护着,一个也动不了,他这个空壳阁老只能努力为言路事业做一些贡献,有了言官的支持,他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太子回到西暖阁禀告父皇,这一点上,皇帝倒可以体谅徐谟,他还没打算用一个空壳首辅当摆设,既然要用人,就要帮他树立对等的威信,何况六科膨胀,要比六部膨胀可控得多,无非是嗡嗡嗡地烦人一点。

    “准奏吧。”皇帝道:“平安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