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70-180(第13/16页)
李宪接过酥饼,眼眶微红。
平安起身给他行礼。
“别这么多礼,”李宪道,“祖父要将我改封岑州,王府建成之前,我们一家还不能就藩,祖父说了,让我带弟弟们仍回博兼堂读书。”
平安道:“这是好事啊,又能像从前一样了!”
小老四疯狂点头。
治丧期间,李宪不便谈笑,但平安从他眼底看到了一丝愉悦。
“平安,谢谢你。”
“谢我?”
李宪还未来得及回答,便有太监找到此处,又有官员前来吊唁,请世子回灵堂接待。
李宪拍拍平安的手臂:“我先回去,一会儿换母妃和弟弟出来。”
平安点点头,看着李宪不高大却很挺拔的背影,突然觉得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李宪只比他大了不到两岁,已经可以顶门立户,准备承袭王位了。
欣慰,小小的老夫甚是欣慰。
……
阿蛮要在运河上冻之前启程上任,带走了大部分被解救的妓女和娈童,余下的被平安送回盛安县,最大的织坊与陈家交情不错,可以代为照顾,红菱和清芷姑娘的积蓄足够后半生衣食无忧,但还是选择跟大家一起去盛安,说是想游览江南名胜,其实是担心年少的姑娘们受欺负。
平安这段日子比谁都忙,又受了“惊吓”,师长们待他极为宽容。
可宽容总有时限,因此在送走阿蛮的当天下午,平安就被大师祖喊到了沈宅。
师祖母亲自做了老豆腐炖花鳅,要给平安补补身子。
“这孩子近来遭了什么罪啊?脸都瘦了一圈儿。”师祖母道。
“到了抽条的年纪是会瘦一些,却也长高了。”大师祖道。
师祖母道:“倒是好像长高了,也俊了,全随了爹娘的长处。”
平安品尝着鲜香的菜肴,花鳅的滑嫩融进豆香,鲜掉眉毛,一个字——幸福!
平安近来长个子,饭量大增,师祖母一边担心他吃不饱,令人给他添饭,一边又担心他积食,饭后拿来山楂甜茶给他消食。
吃罢了饭,沈廷鹤图穷匕见:“以后每日散学先来家里,我带你重读‘四书五经’。”
平安有点得意地说:“我带注都背了两遍了,很熟了。”
“还不够,在明年六月份之前,程朱蔡胡的注述要全部吃透,烂熟于心。”沈廷鹤道。
“半年时间……为什么这么急呀?”平安问。
“才听礼部的官员说,陛下有意提拔你爹,让他担任明年京城的乡试主考,又被你二师祖拦了,说你爹年纪太轻,应该再缓一缓。陛下说,那就四年后,不能再缓了。”
平安点点头:“可是,关我什么事?”
“如何不关你事?四年后,你爹做主考,你哪有资格应试?”沈廷鹤反问。
平安笑道:“我可以回原籍考嘛。”
“这不是不想你长途跋涉,太过辛苦吗。”沈廷鹤道:“横竖又不损失什么,这一场考不过,四年后再回原籍便是。”
这是几位师长联合亲爹做出的重大决定,都是一样的天资聪颖,陈琰和平安的性格大相径庭,陈琰读书时性急冒进,进取心强,需要压着;平安懒散贪玩,惰性强,需要赶着催着。
何况陈琰从小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过关斩将才拥有秋试资格,平安只要通过北直隶的科试,就能直接在京城参加秋闱。而孩子长到这么大,还从未经历过一次考试,所以明年的秋闱,对平安来说只是积累经验,重在参与,考上更好,考不上,也能起到加勉的作用。
平安不干了,什么逻辑!长途跋涉辛苦,夜以继日的读书就不辛苦!九天六夜的□□和精神折磨也叫不损失什么?损失大了好吗?!起码折寿几个月!
沈廷鹤不温不火地笑道:“我记得你爹跟我说过,你从小处心积虑阻止他科举当官,旁人让你体谅他读书考试辛苦,你说什么来着?‘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那是什么意思?”
“…………”
“小孩子胡说八道啦。”平安赶紧转移话题道:“这些读完,就可以参加秋闱了吗?”
“非也非也,历代古文,诸子百家,都要读一些。”沈廷鹤道:“这不用你来操心,师祖帮你安排好了,时间还算充裕。”
“啊——”平安拖着长腔哀鸣。
“别叫了,你爹当年也是这样读书的,不吃苦,哪来的金榜题名?”
“啊——啊啊!”
沈廷鹤说着,揽着一路打鸣的平安去了书房。
正在柴房忙碌的仆妇丢下一捧柴火撵到院子里,还以为刚买回来的大公鸡越狱了……
第179章 第 179 章 名师押题宝典。
平安的功课, 沈廷鹤是心里有数的,尽管他平时净忙一些不太常见的事,但毕竟天资聪明, 一路名师喂上来,想学不好反而是难事。
沈廷鹤鼓励平安说,他翻过年去也只有十三岁,考童试都不算大, 敢于下场应乡试,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人了。
平安:到底是谁说自己“敢于”了?
沈廷鹤却单方面认为,以平安现在的水平,只要在时文写作上稍稍下点功夫,明年三月至五月的北直隶科试问题不大,只要通过了科试, 就拿到了秋闱的入场券。
平安:《稍稍》。
不过在报名科试之前,他需要靠他亲爹三品京官的身份荫一个监生,获得留京考试的资格。
平安:“……”
这辈子终究还是拼上爹了……
但平安也有硬伤, 比如他的字就写得很一般, 好的馆阁体要求圆润饱满、力度均匀、收笔回锋要含蓄内敛, 体现出严肃端庄感, 平安刚刚能做到大小行列均衡、比划干净清晰而已。
谁知大师祖告诉他, 乡试的要求虽多, 但对字体的要求并不高, 因为是糊名誊录, 只要把馆阁体写清晰, 不要有别字涂改脏污造成废卷即可,一直到会试都是如此。
当然,在殿试时, 一笔好看的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不必誊写,现场阅卷,如果字写得太差,会被直接落进三甲,这也是郭恒一直对他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因。
不过以平安目前的水准,师长们并未打算让他参加后年的春闱和殿试,也就是说,他有足足四年时间去练字。
平安:“……”
被一窝神童长辈支配的恐惧,谁懂?
大师祖说完开场白,就带着他从《大学》开始读起,带注述精讲。
《大学》这本书,全文两千余字,算是经学入门,其实平安这种从四岁就开蒙的孩子,多在蒙学时期就开始通背了,后来又不断的带注温习,反复捶读多年,真可以说是烂熟于胸了,可他的大师祖,似乎永远有新的观点教他。
沈廷鹤是个很传统的老师,当年手带着陈琰读书也是这样,细致入微的,掰开揉碎的,极具耐心的讲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