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210-220(第17/29页)



    老王厉害!官家厉害!俩人都超厉害!

    几个人一路回到司农寺衙门,胡宗愈最先憋不住开口,“子安,以後出门别说咱俩认识。”

    吕惠卿虚弱的捂住胸口,“也加我一个。”

    胡宗愈瞥了他一眼,“你也需要?”

    吕大人已经很能得罪人,多几个人记恨不成问题,他不一样,他平时人缘好的很。

    苏景殊摸摸鼻子,“我倒是可以说咱们不认识,关键是别人得信啊。”

    谁家衙门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共事一年出门说互相不认识?别人又不是傻子。

    胡宗愈叹了口气,“那就只能求老天保佑了。”

    不管是抄家还是整顿,总之别那麽快猜到这小子身上。

    苏景殊哀哀戚戚,“我们之间的同僚之情就那麽不可靠吗?”

    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吕惠卿揉揉额头,“好了好了,朝廷接下来要干什麽和司农寺衙门没有关系,都去忙自己的差事。”

    苏子安是司农寺的官,清查亏空是三司的活儿,怎麽看两边都没关系。

    嗯,没有关系。

    三个人自欺欺人完毕,这才回屋干活。

    大朝会上的动静太过惊人,朝中大臣都不觉得这事儿可行,除非官家想让朝堂崩溃,不然绝对不可能下手这麽狠。

    所有人都觉得皇帝是尝到了抄家的甜头准备故技重施,想抄家就直说,何必这麽吓唬他们?

    然而就在他们觉得清查亏空只是说说而已的时候,皇城司和六扇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扫黑除恶计划横空出世,募役法也悄无声息开始在江南各地试行。

    韩琦当年改革役法时正在江南做官,到目前为止那边已经试行了十多年的募役法。

    如今的募役法和前些年不太一样,但是大体上都是官府收取助役金来免除百姓的差役,所以江南一带的官员更容易适应最新的募役条例。

    朝廷要查账,募役法要试行,索性两边重点放在一起。

    皇城司的探子主要在京城附近活动没关系,六扇门那些已经上岸的江湖人不光能打探大宋的消息,有必要的话周边辽国西夏都能打探。

    探子已经到位,监督募役法的试行就是多问几句话的事儿。

    苏景殊还特意去找了小金大腿一趟,腿腿知道他手下有位幕僚名沈仲元,老沈前些日子已经成功入职六扇门,他的江湖百晓生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让他主管情报工作绝对没问题。

    不,不只是情报工作,他感觉他们老沈完全能当六扇门的大总管。

    建议很不错,太子殿下觉得很行,上报到官家那儿後官家也欣然采纳,并表示接下来的任命看沈仲元的表现,如果表现的好就在六扇门专门给他设个职位。

    激动的老沈直接亲自跑去江南铺展他的情报网,务必要皇帝看到他的本事。

    朝廷要推行募役新法,还要查地方亏空,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江南一带的地方官立刻忙的焦头烂额。

    不知道为什麽,总感觉上头查亏空时重点盯的就是江南,这是干什麽?因为江南富庶就盯他们?什麽道理嘛?

    江南富庶不代表他们都是贪官,不是,虽然他们偶尔会贪一点不重要的小钱钱,但是也不至于因为那点小钱就盯着他们不放吧?

    他们补亏空,掏腰包补上行了吧。

    贪的少的能补,贪的多的掏空了家底都补不上,贪污成性的贪官也舍不得自掏腰包去不亏空,于是部分江南一带的官员开始了他们水深火热的生活。

    如果没有京城来的探子盯着,地方官收助役金的时候就能稍微变动一点收法。

    在此之前大宋的形势户几乎不缴纳赋税,家里都有人在官府衙门当差了还交什麽税?不从官府拿东西养家已经不错了。

    官户吏户当久了人上人,陡然让他们交助役金肯定收不上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那些本该分到形势户身上的税额分到民户身上,民户多交一点,收税的官吏就不用再去形势户那儿找骂了。

    官户吏户之间很多都是姻亲关系,还有是师徒师兄弟,他们不收其他人家里的税,其他人自然也不能收他们家的税。

    现在京城派人江南的税,本来皇城司的探子就已经很要命,现在还多了六扇门那些为朝廷做事的江湖人,想偷偷摸摸干什麽都怕隔墙有耳,更不用说收税这种需要光明正大记账的事情。

    江湖人办事不讲规矩,有六扇门撑腰後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大街上人来人往不知道什麽时候就冒出来个六扇门的探子,神出鬼没简直防不胜防。

    不是,谁家正经朝廷用江湖人当官啊?

    白五爷最近很开心,天天翻墙到隔壁和他们苏大人分享江南贪官的破防言论,那些贪官越崩溃他越开心。

    多行不义必自毙,现在知道哭了贪钱的时候干什麽去了?

    活该!

    苏大人握拳附和:“活该!”

    再来一次还是觉得募役法和查亏空放到一起是个绝妙的好主意,各地官府都在自查,好官看到这情况干劲十足,贪官看到这情况不敢冒头,随大流的官员面对这种情况也能继续随大流。

    官员有压力自然会约束家人规矩行事,这时候官差上门收助役钱大部分都能收上来,少部分收不上来的直接上报,上头自然会有人找他们家在朝为官的是谁。

    身为官户却不拥护朝廷的政策,其心可诛。

    要麽省那点助役钱,要麽影响仕途,自己选吧。

    助役钱均摊下来并不多,就拿开封府来说,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全都算上需要的人手在八百左右,按照一个人月俸五贯来算,一年一共需要四万八千贯。

    京城的在籍户数在二十五万左右,抛开不用缴纳助役钱的贫困户、女户等少数群体,按照二十万户来算,平均下来每户每年要缴纳的不到两百钱。

    以京城百姓的收入水平,街边跑腿的小厮减掉吃喝嚼用三五天都能攒下来。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和京城一样,各地物价不同,招募人手的花销也不同,这点得各地官府自己安排。

    百姓说家里困难拿不出助役钱可以理解,形势户都叫形势户了哪儿来的脸扯着嗓子卖惨?当他不知道本朝官员的俸禄有多高?

    还是那句话,既然想吸引注意那就让探子重点查,查不出什麽还好,要是顺藤摸瓜查出问题那可就不是两百钱能解决的事儿了。

    别的皇帝说抄家可能是吓唬人,他们官家不一样,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他是真抄。

    冷静,淡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但凡他们平时做点人都到不了抄家的程度,真有官兵冲进家门只能说明这家人过于缺德。

    白玉堂对此表示赞同,“没开始查账的时候老听朝中官员说国库的银钱有多紧张,抄了几个贪官後才知道原来皇帝能穷成这样。”

    苏景殊耸耸肩,“贪心不足蛇吞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