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90-200(第9/20页)
封府惩恶扬善挽回朝廷的名声,过审技能点满。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到现在都能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见这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戏文有多洗脑,背不住具体内容没关系,记住调调哼两句就能把忘了的内容想起来。
想搞信息差糊弄百姓?
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厉害。
苏景殊在登州的时候搞宣传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最开始就防备着基层官员欺上瞒下,他没法把执法记录仪苏出来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
让基层官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不现实,基层官员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麽政策。
先从州衙的官入手讲解政策,确保所有官员都能正确理解政策後再让他们三人一组散到县乡去讲解,县乡再召集村里代表讲解政策,到最基层的时候就招呼全村人开大会。
不需要村里所有人都能明白,只要有半数村民能知道上头下达的到底是个什麽政策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欺上瞒下。
一个人有坏心思两个人有坏心思,还能一整个村都能坏心思?
百姓不敢和官吏起冲突,政策上说的收两成利,还钱的时候收到三成他们大概率也就忍了,可现实和宣传差的太多肯定会有胆子大的到县衙州衙告状,一旦有百姓告状,接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揪出几条利益链。
法子他们登州试验过了很好用,第一轮青苗钱收回来之後他就把操作步骤详细的写下来送到京城呈给官家,官家当时还夸他心思活络是个聪明官,说是会尽快让京东、河北、淮南三路的其他州县也按照这个步骤来宣传。
结果如何他回京之後已经亲眼看到,官家的命令的确发了下去,按照官家命令来宣传的州县刚刚超过半数。
这个数量和寥寥无几相比已经很好,但是要知道下达命令的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亲自下令都有近半数官员敢阳奉阴违,皇帝注意不到的地方他们会放肆到什麽程度?
所以说,道德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还是得由律法来束缚。
既然部分地方官不乐意搞宣传工作,京城这边不介意帮他们把活儿干了,他对那些即将在官场上走到头的家夥向来很宽容。
这年头没有电视网络,朝廷的邸报和民间的小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戏班子可以起到电视节目的作用,朝廷多找几个文人写些宣传新法的戏剧杂剧让戏班子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不出半年就能让大宋的百姓都知道新法到底是什麽样的法。
既能让戏班子赚钱又能宣传新法还能娱乐大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养戏班子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戏写的好能火起来,不用官府出钱戏班子自己就会演,他们只需要把控大局确定戏文能传播到大宋所有角落就行。
戏文写的多了总能火起来几出,不拘哪一出只要能让百姓听懂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戏。
推广新法难,推广几出戏还难?
他们背後有朝廷他们怕谁,干就完事儿了。
《白发魔女传奇》前半出放出去惹来骂声一片,不只老王被骂的不敢出门,老王的亲信也都低调的不能再低调,连最爱和朝臣呛声的吕惠卿都消停了下来。
司农寺衙门本来就因为新法被京城的读书人挂在嘴边,现在又来了出诋毁新法的《白发魔女传奇》,虽然有王相公在前面顶着,但是他们这些底下的小官也没少挨骂。
和朝臣吵架叫据理力争,和百姓吵架,百姓又不听他讲那些大道理根本没法吵。
惹不起躲得起,这次的事情一看就是有人在幕後推动,他们先冷静下来追查幕後之人,找出来作乱的家夥是谁再秋後算账。
苏景殊:心虚.jpg
对不起了同僚们,黑暗马上过去,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很快就要熬出头了。
只要後半出戏放出来,不用朝廷插手新法的名声也能挽回大半。
小小苏嘴上这麽说,心里也紧张的不行,这是他第一次搞这麽大的事情,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万一事情不按他的想法走就完蛋了。
新法的推行本就困难重重,再加上他这股泥石流,嘶,将来会变成什麽样他自己都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他敢想老王敢干,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压身,反正情况已经难办到让他头秃,不如看看接下来还能再差到什麽程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胆小怕事要不得。
苏景殊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看老王那麽淡定也慢慢稳住了。
他们的计划做的很好,也几乎将所有的意外情况都预想到了,只要不是太倒霉就肯定能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要是倒霉透顶撞上来不及处理的意外情况还有官家能给他们扛着。
而且现在距离上半出戏开演已经十多天,跟风骂新法的群衆差不多也该反应过来,读书人不会甘心被人当刀使,反应过来後肯定会转过来替老王冲锋陷阵,事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在後半出戏上演之前京城的舆论就已经有了变法,老王不再是闷头挨骂,即便他们自己人没出声也开始有因新法获益的百姓为他打抱不平,老王出门也不用再担心被愤怒的群衆扔臭鸡蛋了。
骂贪官就骂贪官,连着王相公一起骂算什麽?
王安石以前在地方当官,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有他治理过的地方的人,当地百姓都知道王相公为官尽心政务,一群人道听途说诋毁新法也就算了,凭什麽连着好官一起骂?
这些人最开始人微言轻,发展到最後数量也不少,等後半出戏放出去不消三天就能和跟风抵制新法的百姓打的有来有回。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放在什麽时候都很合适。
前些天诋毁新法的说辞铺天盖地,那些人反对新法的同时也将老王贬低的分文不值,如果不是知道王介甫的为人,只听那些传言肯定会觉得这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反对派的狂欢团建进行的热火连天,跟风谩骂的人很多,仿佛全天下都在反对新法,但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保持沉默的人也很多。
这时候还能冷静下来的不说都能支持新法,至少不会因为新法有问题就全盘推翻,也就意味着都是能拉到己方阵营的好苗子。
这次的行动是秘密行动,只有官家和几位相公知道,老王瞒着他儿子,小小苏瞒着他爹,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很大一批支持者为他们冲锋陷阵,虽然这些声音在全城百姓的讨伐中几不可闻,但是也能证明老王的号召力。
他们的基本盘没有崩,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慢慢反应过来,後半出戏放出来後百姓也会停止跟风谩骂,这时候再在坊间传些谁家亲戚因为青苗法熬到秋收谁家河滩地因为农田水利法变成良田之类的小故事,慢慢的主动权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舆论战五大基本战术:栽赃陷害、言过其实、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编造谎言。
他们的舆论战还用不到那麽高端的战术,只先抹黑後洗白这一条就足够让那些扭曲新法的家夥不敢再胡来。
百姓不知道新法实施细则的时候他们可以胡来,百姓知道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