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60-70(第32/34页)


    大佬们说要和平统一那就和平统一,反正後续的治理也是大佬们要头疼的事情,他们、额、他的意见不重要。

    苏景殊瞅了眼旁边比他还小的皇长子,没有意外的话这就是下一任官家,所以这位的意见还是挺重要的。

    赵仲针听的皱紧眉头,他以为大宋的百姓都过的很好,听苏小郎这麽说,民间百姓过的还不如辽国统治下的汉人百姓,这让他们大宋情何以堪?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都归中原统治,怎麽被抢走百年再收回来他们就成入侵的了?

    不行不行,这样不行,不能让那边的百姓有这种想法。

    辽国能用百年时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成辽国人,大宋也能用百年时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回宋人,他们大宋能人辈出,肯定不会比辽国差。

    苏小郎说的没错,他们要先让大宋百姓的日子好起来,好到让隔壁辽国西夏羡慕,让那边的百姓眼巴巴的迫不及待等着朝廷派兵接收那些地盘。

    爹爹加油,你一定可以。

    赵仲针对他爹充满信心,在他眼里他爹无所不能,只是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而已,他爹努力努力就做得到,根本不用他担心。

    苏景殊:……

    想想前头范文正公推行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就被强行叫停,他觉得官家可能不敢在儿子面前打包票。

    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能和“而已”两个字放在一起?

    小光国公还是太天真了,不像他,他现在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油条。

    两个人躲在旁边嘀嘀咕咕,不多时,苏景殊被包拯喊去说话,赵仲针让他快过去,然後转身去主位找他爹商量“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小目标。

    赵曙:???

    儿啊,你还正常吗?

    先帝给爹留下的是个积弊深重的江山,爹穷的连皇宫都修不起,“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可不是个小目标。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皇帝敢说能让治下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真要有那样的皇帝的话,上古先贤在他面前都不够看,史书都得单独个他留一整本才够书写他的文治武功。

    他要真的能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他说大宋朝从他开始都没人会反驳。

    目标太大了,稍微换个现实点的,比如收回燕云十六州。

    赵曙说着把自己给说笑了,什麽时候收回燕云十六州在他眼里变成了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太祖太宗都没能收回来,真宗仁宗也束手无策,要是燕云十六州真的能让他收回来,只这一件大功就足以让史官大写特写,这不比花钱买平安来的有排面?

    火炮是个好东西,苏小郎真是大宋的福星,可惜先帝无福消受。

    不远处,福星苏小郎正在接受朝中大员们的夸奖。

    仿佛过年亲戚聚会上的小孩子,虽然说的话略有不同,但是感觉完全没有区别。

    在场衆人中包拯和苏景殊最熟悉,炸药之事不能往外说,还有别的功劳能让朝中同僚知道他为何能被官家准许来到阅兵台。

    不是他包拯徇私将人带上来的,是官家准许的,不要再来他面前打趣了。

    衆臣见状打个哈哈略过这个话题,他们刚才的确觉得这小郎君出现在阅兵台有些突兀,但大家都知道包大人向来公私分明,今天高兴才打趣几句,不要那麽严肃嘛。

    包拯:……

    呵呵。

    苏景殊:不敢说话。

    阅兵台不是长时间说话的地方,辽国使臣已经回到驿馆,皇帝和衆臣收拾收拾也准备离开。

    衙门分散在御街两侧,诸位大臣边说边走,连马车和轿子都用不上。

    除了要回京郊别院的官家和要回开封府的包大人。

    皇帝安排皇城司和禁军留在皇宫处理後续之事,然後带上他的好大儿回别院,路上估计还得讨论刚才那个所谓的“小目标”。

    包拯告别同僚,带上苏景殊一起回开封府,然而俩人还没上马车就又被人喊住了。

    苏景殊转头,哦豁,好多大佬。

    新帝即位後朝堂中枢略有调整,先前三位宰相分别是文彦博、富弼、王延龄,如今则是韩琦、富弼、文彦博,副相暂且没有变动。

    先帝驾崩之前王丞相乞骸骨,以丞相之位在京荣养,此後不再参与朝政,今日给辽国使臣下马威那麽大的事情也没有出场。

    朝中宰相的排位不能随便排,谁居前谁居後都有讲究。

    先帝在时文彦博文相公地位最高,富弼因为庆历新政那几年的经历处处受到钳制,王延龄是个老好人不喜欢参与纷争,不管怎麽说都维持着表面的太平。

    韩琦被召回京城後直接被任命为宰相,他和富弼又都是推行过新政之人,平时关系也更为亲近,好在中枢重臣相处起来都有分寸,没出现两个人排挤一个的情况。

    都是身居高位简在帝心的人物,即便政见有所不同,聚在一起也能维持该有的体面。

    韩琦回京不久就赶上京师大疫和先帝驾崩,之後又担任山陵使处理先帝後事,刚刚忙完又要接待辽国使臣,事情一件接一件一直没闲下来过。

    富弼和文彦博等人都见过苏景殊,只有他一直听同僚口中听到这位苏小郎却从来没见过。

    这次终于见到真人,总得好好看看才能放人离开。

    唐门之事不能外传,可韩琦是宰相,没有什麽事情他不能知道。

    大佬的人数有点多,包大人和他们同朝为臣拱拱手就行,苏景殊不行,他得挨个儿的行大礼。

    “不必多礼。”韩琦笑着摆摆手,“小郎献出炸药有功,先帝已任你为秘书省正字,火炮炸药乃是攻城略地的神器,小郎觉得朝廷应当如何?”

    这小郎君看着年纪不大,经历过的事情还挺多,听说苏家搬来京城还不到一年,小郎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两任官家召见,将来定有大作为。

    十四五岁,这个年纪入朝为官有些早,但是离入朝也要不了几年。

    几位同僚说这孩子在太学中成绩很好,让他看看有多好。

    苏景殊:!!!

    糟糕,来者不善,“让我来考考你”又双叒叕出来啦!

    苏景殊微微欠身,老实的不能再老实,“小子见识短浅,不敢随意讨论朝中大事。”

    火炮炸药乃是攻城略地的神器不假,但是刚才几位相公都说了开战是下下之策,他这时候说建议朝廷带上火炮去和契丹人干仗肯定不行,韩相公怎麽把他往沟里带?

    韩琦眸中笑意不减,“小郎献上炸药应当是希望大宋能早日解决外患,是也不是?”

    苏景殊想了想,回道,“不用在战场上也可以。炸药还可以开山修路炸矿,能干的事情可多了。”

    他可没说炸药只能用来打仗。

    炸药用来开山可以节省很多人力,他老家蜀中那边和外界联系不太方便,蜀道难于上青天,用人力凿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