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20-130(第5/14页)

盛世古董。战乱时代,人们手上有些钱,都去储存黄金白银这些硬通货去,谁会去买不好存放,不好收拾,更不好变现的书画?

    包括春妮自己,手里有闲钱,也绝对会先藏黄金。

    前几年,华国一名经史大家在海城病逝,他的家人欲将其手书作价卖出好还债,一共二十六本的手稿也才卖了五百块钱。这位经史大家即使在春妮的年代,也是如雷贯耳,语文课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学问家,然而其一生心血的书稿卖得的价钱却只有区区五百块,搁在车行,连个车轮子都买不到。

    故而虽有周景山等几位大家的名头,春妮等人心里对这场义卖会最终筹得的善款并不如何乐观,但这是老人家对学校的心意,这次义卖的场子也是主人家免费借给他们使用。看在这些善心人士的份上。她按照计划,将该请来的人都请了过来。

    江致清,符律师,纳尔逊,付鸿民,还有周景山,钱松龄等国学大家……几位学校创始人离开后,不知不觉,学校凭借自己的努力,也积攒了这么多人脉。

    随着来宾们一个个进门落座,义卖会终于进入了正题。

    第124章 124 遗漏

    抗战以来, 海城教育界数度遭遇倭国人打压拉拢,为了早日施行奴化教育,但凡有些名望的学问家教育家, 无人不被76号那几条恶犬骚扰过。除非实在被家室拖累走不了, 大部分如张常几位先生那样,早早就悄悄撤到了外地。而教育界跟文化界一向联系紧密,教育界的人跑了,文化界至少失去了半壁江山。

    倭国人向来重视文化管控,若非如今位于南城的华国汉奸政府即将成立,在大汉奸王季新的号召下,总算招纳了不少闻风而降的软骨头, 使得海城这边压力稍减,这场义卖会也是办不起来的。

    像这样规模的义卖会, 自抗战后,海城已是有两年多没有再举办过。纵然如此,来的人也只是将座位堪堪坐满。表面繁华终究是虚的,一场义卖会便将海城这空中楼阁般的盛世打出原形。

    江致清跟方校长叹息:“海城局势一日比一日败坏, 我的那些老朋友们,还活着的, 都离散在各地。不然,周老先生的义卖会,哪里至于冷清至此?”

    然而, 话音未落,一群穿着各异, 十七八岁的孩子涌入会场,你唤我哥哥,我叫你妹妹, 没一会儿把拍卖会剩下的几个角角落落的座位全部占满不说,还余下十几号人,都站在过道上,硬是站出了“摩肩接踵”“指插不进”的效果。

    江致清一顿,果然看见学校那位大名鼎鼎的小顾老师在人群中跟为首的男孩子打了个眼色。

    他一颗心马上定了下来。

    听说此次义卖会,周老先生会同几位朋友,准备了大小共六七十幅拍品。江致清跟周老先生是朋友,担心卖不了这么多拍品,老先生下不了台,他私下里叫了好几个人,打算看情况不对,自己多出些钱,不能叫老先生一大把年纪,还丢这样的面子。

    江致清坐下来,身边不时有人来跟他打招呼。说话的间隙,姓顾的小姑娘身影在那十几个比自己高出一头的男孩子中间穿梭,看那模样,似乎是在向他们叮嘱什么。

    不一会儿,满场都是那几个男孩大声的交谈:“一会儿都不许乱说话,周老先生都多少年没卖过字画了?咱们可得好好开开眼,等回去家里人问起来,也好跟人多显摆两句。”

    “就是,都记得庄重些。像周先生这样的大家,平时到哪看得到人家的真迹?哪怕买不起,坐在这好好欣赏也是福分。”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江致清低声感叹。

    若是这小姑娘怕义卖会卖不好,让这些明显是学生的男孩子当托来炒热气氛,或许有一些效果。但义卖会未免将会沦落到跟其他展会差不多的格调,都是邀买邀卖,无非是一个明,一个暗罢了。有他们开场前这几句话,其他人多少要以这几个男孩子为参照,不至于做出多失礼的行为。

    如此,人的心态一端正,再对待义卖会,就不会再单纯以为是参加一场不过

    是变相掏钱的活动,而是抱着欣赏艺术,而且还是看一次少一次的那种心态来,从内心深处,就要珍惜许多。无形之中,拍品的价值在他们心中便上升了许多。

    想来她是看这次来义卖会的人,有很多都是无甚底蕴,凭借海城内外不通,因为倒买倒卖而暴发的那群人,生怕他们打乱了义卖会的节奏,提前开始了控场。

    听说这小姑娘转过年才虚岁十五,果真是后生可畏。婉玉翻过年来,都十七了吧?也不知有没有人家的一半?

    对了,以后可以叫婉玉跟她多来往。

    若是邀她来船行做事,该给个什么职位合适……年轻位高,还真有些不好安置。年纪大了,总是容易跑神……

    既然是周景山老先生组织发起的义卖会,自然要以他老人家的作品为主。

    义卖会以周老先生书写的四字条幅作为开场,其后是孙允祥先生为义卖会专门画的《学府童子嬉游图》,再后是……

    大概是天生没有艺术细胞,春妮其实看不出这些书画好在哪,卖点在哪。她关注更多的,是那些来加拍卖会的人。有哪些人是真心想买,有哪些人不过是闻风而动,想借义卖会的名头结交人脉,达成自己的目的。还有哪些人不过是闲人凑热闹,纯起哄来的。

    第一种人么,不需要春妮刻意经营,遇到想买的东西,他们自然会出手。第三种人么,春妮让李德三带着人,从其衣饰神态在侧旁观察,若是颇有家底又好面子,那不好意思了,既然来了,就别想空手走。

    她自己重点关注的,是第二种人。既然想结交人脉,不出点血岂不是白费了他们这番钻营?

    至于江致清这些社会名流,由方校长从头到尾亲自陪同坐在最前面最好的位置。他们这些有钱有名望的大商人,既然来了,多少都会拍个一两件,不令各方感到失礼,用不着她来操心。

    因为请来了江致清,这位如今是公共租界华董第一人,其在海城商界及政界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就是冲着他来,这场拍卖会的规格也不会低。

    因而,拍卖会从一开始,气氛就被带动得很热。

    周景山写着“鸿鹄飞腾”的四字条幅很快被以一百八十块大洋的价格拍了下来,孙允祥先生的画也卖了一百五十块大洋。

    一百来块钱看上去不多,但书画作品向来是尊死人轻生人,一副书画,多则数月,短则一两个钟头便能创作出来。转手就卖好这么些钱,其实已是相当不错的价钱。

    从华国有数的书画家们,几乎没有人可以只靠写字画画养活自己来看,若非今天有周老先生的名声,加上江致清压场,这些拍品的成交价格至少还要再打两成下来。

    再有李德三带着那些四散而坐的学生们,他们每每趁冷场之际帮着吆喝两句炒一炒气氛,总有一些兜里不差钱的主脑子一热跟着叫价买上一两幅。

    按照春妮的经验,她重点关照的第二种人特征很明显。这种人穿着打扮华贵是必然的。再者,他们的目光必然多数流连在人,而非拍品之上。

    其三,这些人若是出手,必然是跟风而起,随口叫价,自己并没有特殊偏好,借作品的热度为自己贴金,自然是出价高方显诚意。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