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00-110(第3/25页)
,还有哈哈珠子,也该挑选起来了。”
嬷嬷忙问道:“那五阿哥那边……”
“五阿哥那边也问一声。”那拉氏缓缓说道:“不过五阿哥年幼,这又正好是冬天,天儿冷,五阿哥这边可以等过了年再说。”
话是要带的,但那拉氏话里的意思也很明显。
耿文华听了之后就笑道:“劳烦嬷嬷跑这一趟,我知道了,劳你和福晋说一声,五阿哥这边不着急,再者,这个伴读的事儿,还请福晋帮我拿个主意,我自己……确实是没合适的人选。”
她娘家那边侄子还小,才刚学了走路呢,让个奶娃娃来给弘昼做伴读吗?
再说,做不做伴读,娘家和自己的血缘关系也是斩不断的,那何必再为这个名额和福晋有纷争呢?干脆将这名额拿出来,
看福晋是如何安排好了。
钮祜禄氏那边倒是高兴:“正巧我也想到了这事儿呢,敢问嬷嬷,四阿哥这伴读……需得几个人?”
嬷嬷顿了顿才笑道:“不超过两个。”一个也行,两个也行,但三个就不行了。
钮祜禄氏笑道:“福晋娘家可有合适的?”
一边说着,就往嬷嬷手里塞了一块儿银子。
嬷嬷笑道:“那拉氏家……倒是有几个年龄相当的,不过,这事儿也需得问问福晋。”
钮祜禄氏赶紧点头,问呗问呗,她塞银子就是这个意思。嬷嬷既然是那拉氏贴身的嬷嬷,那她收了银子难道回头不会和那拉氏说吗?但凡说了,福晋也就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随后,耿文华那边就得了消息——钮祜禄氏的额娘上门,带了两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
不用问就知道,必定是钮祜禄家的人。
她也没有和弘昼说,只弘昼自己从前院回来,咋咋呼呼的:“和我们一起听先生讲课,会的比我们多,不过先生不问,他们就不说话,很是没意思。”
人家是来当伴读的,不是来求学的。主子跟前,那肯定不能太冒头啊。抢主子的风头,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耿文华也只听一听就过了,但后来又听弘昼念叨,说是钮祜禄家的小孩儿,走了一个,只留下一个,倒是又来一个那拉家的,是嫡额娘的侄子。
耿文华并不是很关心伴读的事儿,胤禛之前说给她找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问问这做粉条的事儿,现在总算是有了回应了——她前面那些步骤并不算错,但后面是少了一些。
红薯粉条出锅之后需得尽快定型,她之前就是没定型,直接捞出来摊放在篦子上晒干的,这样弄出来的,就少了弹性筋道,一下锅就变浆糊。
现在这季节呢,冬天了,上冻了,于是出锅的粉条用棍子挑着放在外面,一晚上就冻的邦邦硬,再晒两天,经过这一冷冻又晒干的环节,这粉条就变得筋道起来。
于是再下锅,就是根根分明。
庄子上做成了,就赶紧送到了府里来。耿文华捏着那粉条,一叠声的吩咐:“和厨房说一声,咱们今晚上吃五花肉炖菘菜,放些粉条进去。也不用多,这么一小把,就够三四个人吃了。”
这粉条,才是和她上辈子见过的一样。至于吃起来一样不一样,到了晚上就知道了。耿文华本打算请胤禛来尝一尝的,但顿了顿,到底是没另外吩咐下去——她也不知道让人去请,或者半路拦截,算不算坏了这后院规矩,若是让那拉氏厌恶了,倒是不太划算了。
第102章 第 102 章 想必她是十分擅长的。……
雍亲王府有了红薯粉条, 那宫里自然也就有了,宫里有了,民间必定是要流行开来的。
胤禛回来之后就和耿文华说了推广红薯的事儿:“想必河南山东等地都能种植……只是要做粉条,那红薯必然是有一部分被舍弃, 这个东西可有用处?”
说的是红薯渣, 就跟磨豆浆一样, 剩下来的豆渣怎么办呢?豆渣是能派的上用场的, 不管是自家煮一煮吃, 还是用来喂牲畜, 甚至用来沤肥, 都是极好的东西。
那红薯渣其实也是一样的。
“可以做成红薯饼晒干, 人能吃, 牲畜也能吃。人吃起来味道肯定不算好, 但若是遇上灾害年景,这东西就是极好的东西了。又能饱腹, 又能通便。”人若是饿的很了, 也有吃观音土的,吃观音土极容易死人,并非是观音土有毒, 而是吃了拉不下来。
红薯渣都是些什么东西?那东西吃着确实是不好吃, 但要紧时候, 确实是比观音土好用多了。
胤禛笑道:“如此一来, 红薯就算得上整个都有用了。茎叶可以炒菜,粉条可以做主食, 剩下的渣渣也能吃,也能喂牲畜。倒是极好的东西了。 ”
耿文华笑着点点头,顿了顿, 又问胤禛:“玉米也是极好的东西,产量还是很高的。但是玉米的种植条件,要比红薯的略高些。”
胤禛点点头,不知道心里在盘算什么,一时半会儿就没开口。
他不说话,耿文华也就不去打扰。
过了片刻就听见屋子外面有吵吵嚷嚷的声音,一转头,就看见五阿哥骑着他的滑板车正往院子里面冲,紧跟在后面的是四阿哥,还有两个小孩儿——四阿哥的伴读。
五阿哥将滑板车停好,笑嘻嘻的说道:“等着,我去给你们拿红薯饼吃,吃完了咱们再去比赛。”
红薯饼是厨房做的,将红薯切块,弄点儿淀粉给糊成一块儿饼状的,然后放在锅里用油煎,出锅之后再撒一点儿白糖。这东西需得趁热吃,尤其是刚出锅的时候,外面酥脆,内里甜软,吃起来别提多好吃了。
五阿哥蹦蹦跳跳的进门,耿文华忙喊道:“叫你四哥到屋子里来休息,喝点儿水。”
小孩子需得多喝水,她上辈子的时候,但凡在外面见到小孩子,那身边跟着的大人总是拎着一个大大的水杯的。喝水治百病。
弘历原本开开心心笑着呢,进门看见胤禛坐在上面,那脸上,一下子就收住了,赶紧来请安:“儿子给阿玛请安。”
两个小伴读也连忙上前行礼,口中问好。
耿文华这边让人端上来了温水,两个小孩儿大约是有些胆怯,也不敢推辞,忙忙就端着茶杯两口给喝完了。
胤禛是个严肃的,就考问四阿哥功课:“今儿学了些什么?”
四阿哥抿抿唇,鼓足勇气,挺胸抬头:“回阿玛的话,今儿学了孔子三问。”
胤禛一点头,四阿哥就开始背诵。五阿哥靠在耿文华身边很是紧张,这些东西他可不会啊,一会儿阿玛要是问他了,他如何回答呢?
胤禛也不过是简单考校,等四阿哥背诵完了,再略一讲解,就开始询问后面那两个小伴读了。伴读的年纪到底是略大些,虽说紧张,回答的有些磕磕绊绊的,但到底也算是回答下来了。
一圈下来,就轮到最为年幼的弘昼。原本胤禛是没打算考校弘昼的,因着他最年级,也就这个月才刚过了三岁生日,满打满算,开始启蒙也才几天功夫。他之前也算是宠爱耿文华,三不五时的就来玉兰院,所以弘昼启蒙之前学了什么,他一清二楚。
就他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