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4/15页)

    宝音瞅了皇帝一眼。

    [你儿子这是专门奔着这事来的。]

    皇帝回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

    宝音抿唇一笑, 没再提起盐务,而是主动开口提起了对商行的改制。

    “泰山商行是有些过于臃肿, 主枝节瘦身过, 四肢却越发庞大, 到了如今躯体拖着四肢前进的地步。”

    她也有肢解泰山商行的打算, 却跟这个时代人想象得不太一样。

    这个时代人眼里的肢解, 是将泰山商行四分五裂,大家上前哄抢,谁抢到就是谁的。

    宝音的肢解却是将几个已经独大的产业分出去。

    比如钢铁厂、制造厂、纺织厂、造船厂等等相关企业都从泰山商行分离出去。

    等于是分家,分出去后自己生存,不再捆绑在泰山商行这棵大树上, 什么业务、销售渠道也不再受泰山商行控制,泰山商行需要什么,这些工厂就生产什么。

    以后是自由经济,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

    适当地还能吸收民间资本和官方资本加入。

    宝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明显看到太子神情有些错愕,像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宝音带着玩味笑容问,“太子是怎么想的?”

    太子瞅了亲爹一眼,才吞吞吐吐道:“儿臣以为您会将泰山商行的一部分产业拍卖出去,就跟之前一样。”

    宝音笑笑,“真是傻孩子,这些产业关乎民生,怎么可能随便交出去?这不是给自己制造敌人吗?”

    皇帝沉吟一声问起道:“这官方资本又是什么说法?官员可不允许经商。”

    宝音看向了太子,“这个太子应该有所了解。”

    太子愣了一下,他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了解?

    “官方资本就是地方政府组建公司向民间产业注册资金,资金大于五成便是官办企业,所得盈利可抽调为地方资金拿来给地方基建,也可以继续投资其他商行。”

    “虽然不允许官员个人经商,但是以政府为单位的却没有禁止,这些获利一部分会上交国库,一部分留在地方……”

    皇帝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收税吗?

    大清建国以来,就不允许地方留下过多的税,前朝会抽走五到六成,到大清会抽走八成以上,不就是抽走大部分税不让地方发展起来?

    不然平定三藩的军费哪里来?

    异族统治这片土地就是这样矛盾,皇帝想要做盛世明君,可又因本身有异族血统汉人充满警惕。

    这种民族的分裂感,也体现在对这片土地的施政上。

    [所以我就说融入华夏有什么不好,到最好不还是融合了,可以跟唐太宗学嘛,谁又说唐太宗不是汉人了?人家可是有一半鲜卑血统。]

    皇帝冷不丁弹了她额头一下,让她不要乱说。

    宝音捂住了额头。

    继续道:“官方资本来源肯定不能挪动税收,这个可以参考之前宛平县和大兴县将土地卖给商人,商人得了地兴建商铺,商业繁荣,官方也能长久收到税。”

    “一开始卖出的土地钱可以投入公司,再投资其他产业,这样钱不就盘活了吗?”

    太子提出了疑问,“怎么保证商人拿到土地就能建立商铺,而不是圈起来建园子呢?”

    宝音笑笑,“这个还不简单,将土地属性定下来,哪些土地只允许耕种,哪些土地可以作为地基,哪些只能用于商业,属性定下来就很难更改,哪怕要更改也得层层上报,得到起码省级的允许。”

    “就算省级允许也有面积限制。”

    “另外这些土地最好不是永久产权,只卖九十年使用产权,九十年后土地名义上还是归地方官府,只土地上的建筑所有权属于对方,土地使用权到期后,除非修路等问题,官方也不能随意收回,只能收取少许的土地使用费。”

    宝音看着陷入沉思的父子两人,太子更是震惊道:“这土地还能这样按照时间卖,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宝音回了他一个更加惊讶的表情,“这时间哪来的永久所有权,哪怕是唐时的千年世家,在别人发现拿刀闯进长安城比考进去还要容易的时候,当然会选择更容易达到目的的办法。”

    “千年世家都做不到永久拥有土地,现在王朝还没有哪个挺过去三百年,你又怎么会觉得这土地今日卖了,世世代代都归对方?”

    宝音拍了拍他的肩膀。

    “少年,想太多了,今时的一堆地契,到了下一个王朝说不定就是一堆废纸,前朝的藩王拿着一堆地契说皇庄是他们的,你会认吗?你会还给对方吗?”

    太子被说得一愣一愣,这话太有道理了。

    真要是有前朝的藩王子孙敢站出来,不管你是真是假,怕是直接推菜市口斩首。

    宝音说得口干了,夺过皇帝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

    太子并没有注意到两个大人的小动作。

    宝音继续道:“这土地到了新王朝反正得重新分配,我们不卖永久权不是很正常?”

    这话说得大清好像立马要亡了一样,太子不由冒出冷汗,连忙看向皇帝。

    皇帝承受能力可比太子强多了,早年知道大清会灭亡,破防过不知多少次了,因为时时听她提起,现在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

    面对太子的眼神,皇帝从果盘里捡了一颗梨子递给太子。

    “没有长久的王朝,三藩叛乱时,朕一度以为要退回东北了。”

    谁知道吴三桂竟然想划江而治,不再北上了。

    太子对于三藩的印象不深,毕竟他出生时就在打三藩,前方战乱并未影响到皇宫,三藩给太子带来最深的印象就是胜利后汗阿玛高兴东巡祭祀祖宗。

    那是太子第一次随驾出行,年幼的太子离开皇宫对外界一切都好奇。

    这会儿他突然想到宸贵妃就是盛京人,那年东巡后,隔年这位就进了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封为了贵妃,难道是汗阿玛早跟宸贵妃相识?

    太子将这个发现强压在心里,接过梨子啃起来。

    甜蜜的梨子汁水让他心情好了不少。

    宝音继续道:“官方投资,每年利润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作为银耗发放,也省得他们想办法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

    皇帝对此不看好,“百姓身上的那份,怕是也不会放过。”

    他从未低估过官员的节操。

    宝音摇摇头,“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还是有人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哪个时代都少不了清官。

    清算是清末,还是有汉官出来企图力挽狂澜。

    其实也蛮有趣的,到最后满族王爷遗老们都放弃了,还是有一群有志之士想要挽救这个破灭的王朝。

    也不知道到底是满人驯化了汉人还是汉人驯化了满人。

    皇帝沉默听完她心里这阵子嘀咕,也塞了个梨到她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