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90-200(第9/18页)

    没等皇帝回答,她又问起了另一个关键人物,“那个江宁巡抚是谁?”

    江宁巡抚是三年任期,不可能任由一个人长时间担任,此人若是不出错,应该已经入京才对。

    “江南设有两个总督四个巡抚,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总管江南、江西、河南事务,下面四个巡抚分别是……”

    皇帝报了名字,宝音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

    “余国柱跟明珠什么关系?”

    [若是没记错,这人应该是明珠的朋党。]

    皇帝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

    “这人是能臣,不能动。”

    主要是江南卖官只是开了个头,影响不大,没到不能收场的时候。

    宝音翻看资料笑了。

    [再过几年,江南的官要被明珠和这个余国柱卖完了。]

    皇帝叹息一声,为明珠也为自己。

    明珠可是他的左膀右臂,谁能想到会走入歧途。

    他简单说了后续,还有各方涉案人员的处罚。

    “至于于成龙未能及时上报,看在他已经年迈已经归乡,就不追究其责任了。”

    宝音明白江南之事在这件事上算是画了句号,虽然没听见对明珠的惩罚,但是她知道明珠已经走到头了,哪怕官复原职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脸。

    这件事宝音真正感觉到过去,是蓝玉送进宫的一封信。

    信中描述,关怀胜已经启程回盛京,他们的人会护着安全送达。

    毕竟人一下将赫舍里家和佟家耍得团团转,将两家得罪个精光,在皇帝眼皮底下,不会有性命之忧,回了盛京就不一定了。

    宝音沉思后,在信上留了一句,让蓝玉问问关怀胜愿不愿意去海外。

    哪怕是她也无法保证能从这两家手里保下他性命。

    不对他逃兵举动置词,光是凭他豁出去一切为养父养兄讨个说法,就证明其是一条汉子。

    虽然这中间她被迫扮演了一个反派身份。

    想到这里她撇了撇嘴。

    ***

    天子脚下,哪个报纸敢肆无忌惮将官场上的破烂事报出来,还请了人将个中蛛丝马迹都扒出来,大概也只有《世界新闻报》了。

    报纸背后有一座扳不倒的靠山,没见明珠都倒了,宫里那位也没受到影响吗?

    以真假县令为主版的新闻一经刊登,这期报纸就脱销了。

    北京的报纸胆量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里的报馆有个带头大哥。

    只要带头大哥敢报,还没出事,其他报馆才会跟上。

    与之相比,江南的报馆就跟小绵羊一样,不是转发京城报纸的新闻,就是报道一些岁月静好,江南富贵繁荣的新闻。

    被一个个炸裂新闻培养的京城民众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

    不过这真假县令涉及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十万份报纸,一早上就被人抢光了,有不少是被各地报馆委托购买的商人采购。

    这期报纸话题太过敏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禁了。

    懂的都懂,越被禁的东西越畅销。

    皇帝忙完了政务,趁着用膳工夫翻看报纸。

    他已经习惯通过报纸了解信息,还有报纸上的天气就比较准确。

    还有对寻常百姓的采访,从采访里他能看出不少信息。

    比如他就从某期报纸上知道了顺天府某地下了雨,而在顺天府尹的折子上,却是滴雨未下当地粮食会减产。

    春日后还跑了一趟,确定报纸准确,顺天府尹瞒报。

    再比如他从某个求购棉花的新闻上看出,某地棉花减产,这个地方本是产棉地,还要从外收购棉花定然是当地出了问题。

    派人走一趟,得知是发了大水,棉花都淹死了。

    他都得到消息了,当地衙门请求赈灾的折子才缓缓送上来。

    翻开报纸,见报纸上从真假县令说起,再引发出了那桩备受瞩目的案子。

    下面评论倒是没将目光放在关怀胜这个人上,而是探讨起如何避免官员被冒名顶替的可能。

    毕竟大清建国以来这种冒名顶替做官的事算是屡见不鲜。

    哪怕后世也得进入信息化也没能杜绝此事,这种事在这个落后时代还真很难解决。

    皇帝继续往下看,看到几个不错的提议记在心里,随后吩咐,“传膳。”

    正用着膳,宝音拿着一本册子走进来。

    皇帝招呼她坐下一起用,她也没客气。

    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被撤下去,宝音举着册子有些不解。

    “这群传教士怎么安排进了内务府?”

    内务府里是什么?都是皇家奴才,需要为皇家争取利益。

    她以为传教士是入钦天监,今早见内务府送来的册子还有些奇怪。

    “就是内务府,从最开始传教士就是包衣奴才。”

    皇帝缓缓说了传教士为何能在宫廷站稳脚跟的原因。

    “最开始是佟家俘虏了两名传教士,收作了包衣奴才,若不是包衣奴才,怎么能进宫,耶稣会又凭什么将多明我会拒之国门外?”

    皇帝并不清楚两百年后的传教士,只评价身边的传教士。

    “哪怕是养一条狗,养了三十多年了,从小接触,听话又好用,对我是一颗心赤忱,我也不允许人欺负。”

    宝音眼神闪烁,每次跟他谈话,都会让她耳目一新。

    这个时代只有他能跟上她的思维。

    第195章

    内务府的成分很复杂。

    光是包衣就有满人、汉人、回人、朝鲜和太监组成。

    先不说京城外的, 就只说京城内的,内务府是一个结构紧密部门,有点类似三省六部, 这里的官员提拔全凭皇帝心意,又跟前朝有紧密接触。

    这就导致前朝的官员也得巴结内务府官员,因为内务府距离皇帝近, 是皇帝的家奴。

    宰相家的门房七品官,更不要提皇帝的奴才了。

    内务府的人想要告一个人,皇帝会相信谁?

    肯定相信自家奴才, 自家的狗出去咬人, 那也肯定是外面人有哪里做得不对。

    当然这是外放出去当官的。

    紫禁城里的内务府作用有点像物业,只负责皇宫。

    内务府大臣并不是太监兼任, 为了抑制宦官的权力, 康熙元年就规定了内务府大臣得王公大臣和贝勒担任。

    这会儿的内务府还会为皇帝开拓财路, 因为不像朝廷升官有限制, 内务府的官员都是皇帝信任的人, 这些人上位会将一堆亲戚塞进来。

    到后期内务府直接失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