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70-80(第7/16页)

面上就有一批人专门做收粮票的生意, 据说还有人试图仿照过,只是仿制不出那种奇特可以变色的颜料。

    张氏出去吃饭是舍不得用粮票,她手中的粮票已经换代过,如今是越发精美,不仅文字可以变色,上面还印着凸纹的白头鹰,眼色犀利看着纸外面的人,这只鹰非常奇特,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那头鹰都好像在看纸外面的人。

    中午买了两块烧饼对付着吃了一顿,张氏回到自己货架前坐下休息。

    旁边货架的店员正是凌婶,凌婶一边织着毛线一边问她,“明日该轮到你休假了,准备去哪里玩?”

    张氏先问她吃过了没,得知她家里人会给她送饭才回道:“我准备带女儿去趟衙门。”

    她抿着嘴,心里很是激动。

    就在两日前,朝廷颁布了新的法令,女子可以设立女户,关键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

    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张氏深刻明白这世道对女人的压迫。

    女人不是自由身,未出嫁前父亲是主,出嫁后主子变成了丈夫,丈夫可以任意卖了妻子,若是没有丈夫那就更可怜了,只能任由人欺负。

    现在女人多了个出路,可以立女户,自己当家做主,这都是上面娘娘为万千女人争取来的!

    凌婶跟她共事过一段时间自然是知道她家情况,不由附和一声,“那些官老爷们可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可不是官老爷。”

    张氏眼中满是光,“是我们的东家,我听方娘子说,她在努力为我们女人争取一些权力。”

    ……

    正月初二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宛平县衙,知县王养濂揣着瓷钢杯喝茶。

    这白色印着大红公鸡略显土气的杯子是下面人敬献给他的,里面是铁制,外面又烧了一层瓷,这杯子有个好处就是容量大,不用担心摔破了,里面还配了个迷你陶瓷球,可以塞茶叶,也不用担心喝茶沾着门牙太过不雅。

    得了这个瓷钢杯,王养濂喜爱到不行,上值时喜欢带着,关键是还能拿来暖手。

    他溜达到门口,看到外面长长的队伍不由心惊,“怎么这么多人?”

    好在都不是告状的,全都等候在典史门外。

    师爷脚步匆匆走过来,看到这么多人也跟着惊住,他停下脚步扫到了王养濂,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明府!”

    王养濂见周围有人看过来,忙拉着他往后衙走。

    “你昨日不是说今日请假不来了吗?”

    师爷点头,“是没错,只是属下遇见了一桩难事想要寻找明府拿主意。”

    两人进了后衙休息的屋子,师爷将事情和盘托出。

    王养濂一脸懵逼,“你说有人找你说要开一家车行询问营运证怎么办理?”

    师爷点头。

    王养濂一脸迷惑,“有这玩意吗?”

    师爷小声道:“明府,挖煤要□□,卖盐要有盐引,这搞车行的要个营运证不是很正常,关键是能创收啊!”

    王养濂心动后婉拒了,“这不行,得请示朝廷才行。”

    “这个好办。”

    师爷掏出几张已经润色过的纸,“这是我从对方口中套出来的话,人家办车行已经计划好了,每辆车都有编号,通过编号可以查到车的主人何时购买等信息。”

    “这家车行准备做公共马车。”

    “车行那边想要我们规划几条路线,起点是正阳大街的百货铺,终点是四大城门,需要我们设定四条路线能经过最多的胡同。”

    王养濂接过了纸,“这马车收价几何?”

    “车行那边保证无论路途多远都是一文钱,但需要我们给个营运证,且京城只他们一个车行可以做这生意。”

    “什么意思?就说这生意他们包了?”

    师爷道:“我觉得这一点可以投同意,跟盐引不也是这样,一个城只能指定一个盐商吗?”

    王养濂将纸放在桌面上,发出了质疑,“我同意又怎么样?我也没有权力做这个主。”

    他要真是一方县令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这个县令是在京城,上头有一堆可以做主的爹!

    他说话算个屁!

    “明府可以上报朝廷,若是朝廷允许,营业证还是会归地方衙门来发,哪怕户部会抽走一部分,还是会有一些留在衙门。”

    王养濂心动了。

    “你帮我写一道折子我送上去。”

    他迟疑了一下又道:“将那车行的主人给叫来,我要问问情况。”

    ……

    张氏紧张地拉着女儿进门,典史从早上忙到现在,人都已经麻木了,张口就问:“可是办女户?”

    “是官老爷。”

    “材料带来了吧。”

    所谓资料就是户籍、证人之类,张氏为离异之人还多了个休书。

    张氏的邻居王氏紧张走了过来,声音颤抖道:“官老爷,奴家为张氏作证。”

    典史翻看户籍,再看了休书,立女户也不是没有条件,那就是年龄要满十八。

    证人的作用是保证申请人不是不明身份的人。

    翻看后典史在原来户籍上盖了一个章,红章上写着作废二字。

    他抽出一份新的,拿起笔一边问一边下笔。

    “姓名。”

    张氏目光迷离,“张月娥。”

    多久没有人问起过她的名字了,年少时手帕之交会叫她月娥,出嫁后她叫李张氏,被休后娘家无法容她,她搬出来改叫张氏。

    似乎这就是她的名字,多久了,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再叫这个名字了。

    典史在户主后面写下这个名字,其他的照抄原来户籍上的。

    “你是户主,家里还有谁?”

    “还有一女。”

    典史找出女儿的那份户籍,刚要抄写名字,张氏叫住了他,“我想给女儿改名,不叫招弟。”

    典史手停顿,“改什么名?”

    “张胜楠,楠木的楠。”

    典史意外,还是帮着写了,一番弄完,他将户籍交回去,眼神负责道了一声“恭喜”。

    张月娥含着泪不住道谢,又掏出银子塞了过去。

    典史一摸有二两重,顺势收下了。

    今日活虽然多,可每个来办事的都给了好处费,累积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

    这也是典史脸色虽然不好,还是态度温和的原因。

    衙门办事收钱很正常,前朝开始衙门皂吏干活朝廷是不发钱的,发的那点米禄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怎么办,当然是从来衙门办事的百姓手里刮油水。

    几百年下来已经是一种常态,典史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回去的路上,王氏不断向她贺喜。

    “新律出来那天我家老头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