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30(第13/14页)

外传,他那好孙子还偏偏处处学他,最后呢,洋人搞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大清只搞了个闭关锁国,最后还不是被洋人坚船利炮打破国门。]

    [那会儿西洋人看大清就跟看没开化的猴子一样,落后愚昧还富有!]

    [最后华夏被列强瓜分,脊梁骨都被打断,这种耻辱永世难忘,直接将大清钉在了耻辱柱上……]

    皇帝一把握住她的手。

    行了,不要再说了,朕不能保证不暴露。

    宝音怒火被浇灭。

    [算了,说这么多有什么用?这个世界不值得我浪费感情。]

    她情绪低落下来,泪也跟着落下来。

    [好想回家,虽然我的祖国不是那么完美,但我还是想她。]

    [这里不是我的家。]

    “怎么又哭了?”

    一只手伸过来,抬起她的下巴,帮她抹去眼角的泪珠。

    [奇怪,情绪怎么又莫名低落了,不行,我都报仇了,应该高兴才对,谁让我不开心,我就让他全家不开心!]

    [啊,别摸我脸,边界感呐亲——]

    宝音躲闪了一下,皇帝按住了她的脑袋,额头贴在她额头上,轻轻哄道:“好了,别哭了,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皇帝此刻心有点柔软,他感觉到她心声中那股恨铁不成钢,她终究是盼着大清好的。

    [救、救命——]

    宝音僵住了,用力把人推开。

    [他他他,他在做什么?鸡皮疙瘩起来了!]

    [是想乘人之危吗?]

    她脸上出现了警惕之色。

    皇帝欲言又止,很困扰,她怎么不开窍呢?

    ***

    京城多出了一个小报,各家报馆最为关注。

    小报这种东西宋朝就出现了,明朝也有,但在本朝却是罕见。

    因为朝廷控制言论,各报馆只敢印内阁发放的公文。

    安善优就是一家报馆的东家,这报馆还是祖传下来,到他这一代只能说勉强维持生活。

    因为报馆之间内容的同质化太严重,这几年他在找出路。

    去年他发现了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就是各地来参加会试的考生极喜欢收集往期的官报。

    这让他发现了新的财路,官报在京城饱和了没错,但是可以往外卖呀!

    各地考生可不在乎能不能看到最新朝廷政令,他们更加希望了解朝廷过往的政令,说不定考题就出自这些政令之中。

    今年开始安善优每期会多印许多,然后打包便宜出售给各地商人。

    这生意没得说,这些过期报纸在外地卖得很火爆。

    安善优本来以为自己凭着这股优势,成为京城报馆扛把子,谁能想到这过完中秋节,京城突然又冒出一个小报。

    这小报瞎报一通,连当今贵妃状告生父这种事都敢刊应。

    安善优私下里嘲笑,这小报是自寻死路,果然衙门有行动了,将报馆人给抓了起来。

    “可惜喽,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他怜悯地拿起酒杯将剩下半杯酒撒在地上。

    “东家,东家!”

    安善优满脸不悦,“何事如此慌张?”

    报馆主事者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东家,那小报的人被放出来了!”

    安善优霍然起立,“你说什么?”

    “不是说被县衙抓起来了吗?怎么又给放了?”

    “属下不知呀,是下面工匠来请辞,说《世界新闻报》出的工钱更多,属下派人去看过了,那报馆不仅重新开工了,还将两边隔壁院子给买下了,说是要扩建!”

    安善优神情恍惚。

    报馆主事者急切询问,“东家,接下来该怎么办?人家买小报,可是会影响我们报馆的销售。”

    安善优打断他,“什么怎么办?”

    “这是好事啊!”他一脸喜不自禁,人被放出来这说明什么?

    朝廷放松言论管制了!

    “小报能报的我们官报也可以,快快,派人去衙门,贵妃告父案的详细经过我们也登!”

    ***

    “荒谬!”

    属于浙江省的会馆,几个学子聚集在一起分享一份小报。

    “这句读可真是狗屁不通,是何人故弄玄虚?”

    句读不稀奇,大家读书时也常常为了方便,用圈来做句读。

    可从未有人用这不认识的符号来断句。

    这一点带着个尾巴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像鱼钩形状的符号又是什么鬼?

    “贻笑大方、班门弄斧!”有人恶狠狠评价道。

    一件新鲜事物刚出现时受人抵制是再正常不过,在场人之所以对标点符号反应那么激烈,说到底还是感觉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这种句读正常来说应该出自一位让大部分读书人心服口服的大儒之手,大家口口相传,锦上添花才能成就一桩雅事。

    谁能像这小报这般不讲究,不打个招呼就用上了,摆出一副爱看不看的无赖之态,可不就让心高气傲的书生们感觉到冒犯?

    这是全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啊,诸位在这里,正好找你们有事。”有位书生模样的青年从小路走过来,对着亭子里几位学子道。

    “池阳你来得正好,我们准备写一篇文章抨击小报乱用句读一事,你文采好,帮我们把把关!”

    “句读?”那叫池阳的抓来抓帽子道:“是来自西洋的句读符号吗?”

    “啊,你知道?”有人惊呼出声。

    池阳意外,“你们不知道吗?西洋人的书都有这种符号。”

    很巧,他家在宁波,宁波就有不少洋人传教士落脚。

    有人更加愤怒了,“竟然用蛮夷的句读符号来断我华夏文章!”

    “我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让官府取缔这种乱我华夏文明的小报!”

    或许是枯燥的读书日子太过乏味,有人想追求刺激,这个提议出来后响应者众,跟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股浩浩荡荡的声讨活动很快在各省会馆蔓延开。

    隔天就有声讨在个别官报上报道出来。

    不过官报的受众只有官老爷们,这种朝廷政令的第一手信息,连商人都没资格享受,更不要说普通百姓。

    所以这声讨初看声势浩大,实际上只传播在小范围内。

    普通人全都被《世界新闻报》上爆料的那二十万两白银给牢牢吸引住了注意力。

    露富的效果很显著,来工厂报名的人更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香厂、皂厂是贵妃开的。

    贵妃可是有二十万两银子!

    越来越多人涌到之前招人的厂门外,贵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