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70-80(第16/17页)

 闻焕章冷笑:“自然是从道德大义上将他批倒斗臭,只要盖了章,那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赵淳楣听得似懂非懂,于是乎闻焕章便亲自演示了一遍。

    他也不知从哪儿打听到秦桧某位亲眷,秦桧虽然在宋廷时候表现得十分坚毅,但其实跟随金人一路北上很快就被吓破了胆子。为了活命,他开始对待金人摇尾乞怜,成功搭上了某位金国官员后,便给当时在山东当官的亲戚写信,希望他能将山东一带,尤其是二龙山的资料交给他。

    对于这种要求,亲戚自然是十分气愤地拒绝,有回醉酒与不小心与同僚透露此事,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开。好在秦桧也不是什么大官,大家讨论了一阵子便失去兴趣。

    闻焕章将秦桧的信件公开出来,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正是宋朝对金人恨意最强的时候,秦桧作为大宋官员,竟然直接通敌卖国!此举直接导致之前与秦桧私交甚密的一众文人纷纷站出来割席,再没有人提要推翻新君什么的。

    眼见解决了见大事,心情不错的赵淳楣决定重重嘉奖那位大义灭亲之人,毕竟信里秦桧可是用不少好处利诱,这都没上钩,必须搬出来树立典型。

    闻焕章听罢笑道:“这人我之前打过交道,官当的一般,但学识很好,官家可以给他个跟文书金石头相关的职位,也算满足他心愿了。”

    接着似乎又想到什么,开口道:“对了,您不是说想找个学识丰富的女先生吗?他娘子在文坛十分有名。”

    “不知您可曾听说过‘易安居士’?”

    第80章

    赵淳楣在离开太原城前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易安居士。

    李清照今年已经四十有五,虽说在古代已算半只脚踏入老年,但也许是因为对文学金石的热爱以及还算优渥的生活,让她看上去非常年轻。

    面对赵淳楣,她似乎有些紧张,但随着交谈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姓秦的当日给我家送信的时候我们吓了一跳,想来他当日在朝堂上怒斥金人,结果这才过了多久便倒戈了。”讲起此事,李清照也不由一阵唏嘘。

    赵淳楣笑了笑,“倒也不奇怪,我相信秦桧当时反对金人,誓要保家卫国的感情是真挚的,伴随二帝北狩,也是报了必死的决心,但这就是人,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决心,高估自己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能力。”

    李清照听完愣了愣,接着有些复杂地看向赵淳楣,这些东西,哪怕是久经官场的父兄都很难解释清,对方年纪不大,还是位女子,看待事务却有如此的洞察力,也难怪能走到今日之位。

    面对这样的英杰,李清照觉得自己再掩饰也没意思,直接了当道:“禀官家,秦桧虽然为害家国,但他妻子与我乃是亲眷,现在人在金国,生死不知。日后若是能回来,奴家斗胆,还请官家看在王家几代忠良,饶她一命。”说罢就要行礼。

    赵淳楣连忙将人扶起,说实话,虽然王氏跟秦桧一并被罚跪在岳飞像前,但作为一个古代后院女人,她能做的其实有限。自己向来不愿用还没发生的事给人定罪,哪怕是对待秦桧,在发现其叛国前也始终客客气气。搞什么株连就更不可能了,当即答应了对方。

    李清照感激地谢过。赵淳楣又顺势提出希望对方能留在宫中当女官。

    “这……”李清照迟疑了,半天,有些为难道:“蒙官家看中,本是三生有幸,但一是奴家于政事一窍不通,冒然上手怕是耽误了国家大事,二来奴与拙夫的《金石录》尚未校勘,

    还需要时间整理,三来,奴少时习文,于诗词一道自认略有成就,一直以来都想收个女弟子继承衣钵,所以实在是抽不出身来,还请您宽恕。”

    赵淳楣对此也表示理解,只不过她上辈子去浙江金华李清照纪念馆旅游过,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位女词人的生平,并未听说女徒弟一事,于是便有些好奇地打听。

    说到这里,李清照也非常郁闷,她这么多年跟随丈夫赵明诚到各地任职,也见识过不少有灵气的少女,但每次提出收徒,都被其父母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为由拒绝。次数久了,连她都不免泄气。

    赵淳楣听罢哈哈一笑,表示这有何难,她刚好想办个女子学校,教些诗书读写一类的,以此选拔一批近身女官,倘若有李清照这种扬名天下的才女在,那愿意把女儿送进去的人想必不少。

    李清照颇为意动,但还是有些犹豫,“这可行吗?”

    “交给我吧,”这件事在赵淳楣脑子里已经谋划许久了。

    虽然在她身边已经有不少女性管理者,但这些基本上都是跟着她在二龙山起家的。青州她经营多年,平民百姓看到女儿进工厂能多份技能傍身赚钱,在利益的趋势下愿意让她们抛头露面。但想要将此事推广到全国,还是费力了些。

    毕竟有钱人不愁吃穿,送女儿进厂打工什么的也不太现实。不过若是跟名家学些诗词倒是还好说,刚好赵淳楣才登基,也算是向新皇交投名状了。

    不管怎么样,让女性都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这一步总要迈出去。

    解决完这一切,赵淳楣终于决定班师回京。这一路跟随她的散兵们,除了留下几个在重镇驻扎,剩下的也跟着她去开封。

    经过小半年的修整,东京城如今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气,百姓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对比起之前,倒是念叨起新皇帝的好来。尤其听说夺回了太原城以及北方部分领土,更是士气大振。

    所以,当赵淳楣进城之时,出乎意外的受到了全城的欢迎。

    而这种民之所向,也给百官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许多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地方官员见此也暂时消停下来。

    都当上皇帝了,再像之前那样住外面的府邸终究是不合适,最终在臣子的请愿下,赵淳楣搬进了宫廷。

    北宋的皇宫是出了名的小,其本就是五代时期后梁的皇帝根据自己称帝之前的王府改的,后经历后晋、后汉、后周三个短命王朝,由于时局动荡和国力匮乏等原因,对皇宫也只能是因陋就简、惨淡经营了。

    宋太宗倒想是对皇宫进行扩建,然而因为皇城脚下的百姓不愿意迁居最后只能作罢。宋徽宗好奢华女色,有封号的妃子都不知凡几,更别他伺候他的宫女太监,一大群人将宫里挤得满满登登。

    然而现在这些人都被金兵掳走,光赵淳楣一个,反倒衬得皇宫宽敞了起来。

    赵淳楣虽饮食起居不用人伺候,但这么大的地方,总要有人打扫维护,于是便从民间寻了一批曾经在宫里伺候,后因年纪大了被放出去的老人,许以不错的报酬,让她们继续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除此之外,还请孟太后搬进来清仁宫。

    老太太虽然是被皇室伤透了心,但经过这些日子与赵淳楣的相处,倒是稍微好了些,一些旁人献上来的宝贝,赵淳楣自己不用,通通送进太后寝宫。除此之外,还在民间寻了些巧嘴的女艺人,平日变着法儿哄老人家开心,如此祖孙二人的密情谊倒是愈发深厚。

    孟太后虽然两起两废,但毕竟当了一段时间皇后,又在宫里住了半辈子,许多宫廷的礼仪规矩,甚至结构暗室都一清二楚,托她的福,赵淳楣也算在短时间内把皇宫摸了一遍。

    不光如此,赵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