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天生女配: 260-27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60-270(第3/15页)

了。”

    “我这边也是!每天一来到办公室,就在不停地审稿审稿审稿,晚上做梦都全是小说诗歌,和别人吵个架我都下意识地想他说话怎么不押韵,拜托来几个文学功底好点的新人吧!”

    “就算你不给我这边安排新人,最少你要把出版文集这块工作给我单独分出去,我只负责周刊的印刷就已经忙不过来了,不要再给我这边增加工作量了!”

    总编头疼地摆手:“好的好的,我知道了,先生女士们,我明白大家的意思。给我点时间,让我想想办法好吗?”

    新闻部要人,文学部要人,印刷部要人……

    每个前来要求增加新人的部门,都说得有理有据,一副再不加新人,整个部门都无法正常运转的样子。

    他忍不住叹气,为了跟上不断增长的业务量,自《每周早报》创刊以来,各部门就一直在陆陆续续地招聘着新人。

    然而人员依然不够用。

    论起薪酬及福利待遇,总编并不觉得报社这边会逊色于那些老牌的大型出版社。

    前来应聘的人倒的确是从来没有少过,可惜的是,能达到入职标准的人少得可怜。

    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招聘倾向。

    就像是工厂招工,会着重要求身强体健、手脚麻利,而他们这种与文字打交道的行业,难免要在学历上设下一道门槛。

    总编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这个门槛定位必须接受过完整的初等教育,编辑岗位则定为接受过中等教育。在提到中等教育时他甚至没敢加上“完整的”这个形容词,哪怕只是读了几年中学预备学校都行。

    至于高等教育,那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如今的大学几乎能称作贵族、官僚、大商人的摇篮,出身中下阶层的学生若是有幸能进入高等学府,大概率不会再将目光投向一间刚出名的出版社。

    在这点上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他再眼馋这些出身高等学府的学子们的才学,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向现实低头。

    他已经把条件放宽到这种地步,每次张贴出招聘广告,前来应聘的人,几乎能从他的办公室门口一直排队到街道上,但他还是忍不住呻吟一声,招人真的太难了。

    他也想一次性大批量招进来点新血,但真的挑不出人来。

    总编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最后一发狠,决定把这事抛给那位谢尔巴茨基小姐。

    他想着,以公爵的人脉,招人总比他强吧。

    “的确该加人了,等人员充足了我们才有时间举办一次签售会。”听完总编的汇报,乔安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坐在乔安对面的总编一脸沉稳,他没敢问签售会是什么意思,只当做没听见,再给大家揽活,真的要忙得眼前一黑了。

    总编说:“但这并不容易,您也许还不清楚,上一次新闻版那边好不容易谈好了两个新记者,结果都被《莫斯科新视报》截走了。”

    说到最后,他笑得意味深长。

    《莫斯科新视报》是现在城内销量排行第二的新闻报刊。他很清楚,那两个新人的能力与《莫斯科新视报》给出的薪水并不匹配。

    “而且……”总编捏了捏鼻梁,“说真的,好多来应聘的人,我让他们试着分析几行莎士比亚的诗,他们居然都无从下手。”

    乔安完全能理解总编的难处。

    如今招聘员工最大的难点,就是应聘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

    哪怕设置了学历门槛,但问题是,依照现在的初等国民教育章程,最低三年就能毕业了。这里面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基础识字、学习宗教知识,区区三年能学到多少东西呢?称之为扫盲更贴切一些。

    而同样是初等学校,有的学校里已经是神学、算术、艺术都有所涉猎了。

    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实在太大。

    很显然,总编需要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这种差距,到了中学时期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变得更为分明。

    从二十一世纪随便提溜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过来,其知识面以及审美功底,大概率能令总编感动到哭泣。

    乔安想了想。

    她还真有解决的办法。

    朋友,你听说过校招、定向招聘、校企联合培养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双盲实验:我完全是门外汉,我只能用大白话转述一下,也许还有错误,至于更详细准确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就不赘述啦[狗头叼玫瑰.jpg]

    第263章 安娜·卡列宁娜

    总编见乔安还在沉吟,还当公爵小姐并没有认识到现在想要招聘到合心意的员工究竟多么困难。

    他端起茶杯,一口气饮下全部的茶水,然后更加直白地说:“您比我更清楚,现在到底有多少饿狼正在暗地里对着出版社垂涎欲滴。他们做不到挖走我们的老人,却能让我们再也得不到能力出色的新人。”

    “不要急,这不是一件难解决的事情,还记得我们之前是从哪里解决的约稿难题的吗?”

    乔安没有急着向总编安利“校招”这一招聘途径,而是极有耐心地引导着问。

    她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这个世界不断抛出超时代产物,但是这未免有些不负责任,说难听点的都可以称一声揠苗助长了。

    总编原本有些焦虑的思绪,因为这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而顿了一下。

    他太清楚出版社成立以来的一路坎坷,旁人只看到一派蒸蒸日上,但是他心里可记得分明,从周刊到小说集册,从至关重要的文章内容,再到锦上添花的小说封面,哪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他们也算是半被动的,与莫斯科城内的各大高等院校时不时地开展合作,不管是为了约稿,还是为了进行宣传。

    忽然间,他意识到了什么。

    学生们总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他们出版社一贯走在时代的前沿,两者本身就是天然的最佳拍档。

    总编隐约抓住乔安的意思了,他说:“您是说,我们这一次也要去学校里招人吗?可是这些大学生他们的目标是官署……不对,我们一开始就没将这些大学生列入招聘范畴,我们直接去中学就好了。”

    乔安点了点头,然后提起银质茶炊给他倒了一杯茶,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不必让求职者搭上车马费跑来应聘,我们要把招聘地点放在校园里!”总编说。

    他越想越觉得精妙。

    脑海里的种种思绪就像是沸腾的火山一般,灵感的火花从天而降。

    原来还能这样?

    他之前怎么从没这么想过?

    这不能怪他,之前又有哪家报社这样做过呢?那些老板们只需要端着架子,高坐在办公椅上,等着那些求职者来回奔波就好。

    但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浪费了,出版社太缺人了,那些前来投简历的求职者水平过于参差不齐,能不能招到人全凭运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