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天生女配: 180-19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80-190(第8/13页)

,写个名字就行了。

    到了翠兰这里,他本来想着,等她彻底明事理后,她要是愿意学他就抽时间教一下,要是不愿学就让她像玉兰一样,最少也要会写姓甚名谁,计算个柴米油盐。反正这家业到了最后,还是要靠招来的女婿撑着。

    然而他心底仍有忧虑。女儿是女儿,女婿是女婿。万一招来的是个奸猾之辈,三女儿什么事都不懂,那时他也垂垂老矣,这家业不全都到了对方手里?

    如今见三女儿如此聪慧,高父反而有了计较。

    不能再像当初教导玉兰时那样放任自流了。

    其实乔安看得明白,高父以往在这方面任其自然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不上心。这里的“不上心”不是说他对孩子就不在意了,而是基于时代以及自身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他根本就没有在子女教育上有着全面而深刻的意识,所以他此前完全没有在这方面多加思量,只有涉及到切身利益了,才会稍稍深想一下。

    说出来或许会让很多人惊讶,以二姐她那略学得几个字的水平,在高老庄已经是少有的“才女”了。再者二姐的天生一副好身段,庄内想要来提亲的人不少,这让高父洋洋得意了好久。更让高父在很久前就下定决心,哪怕是翠兰不愿意跟他读书,都要让她会写个名字,识个数。

    高父找了个借口把乔安支走。

    乔安看出来高父有事要与高母说,就顺从地离开了。

    “娘,我去找二姐了。”

    高父见翠兰离开了,对高母开口:“改天你再去裁点纸,我来教翠兰读书。”

    高母叹了一口气:“你满肚子倒不出三两墨来,还教人读书呢,也就教人识个字不至于像我一样做个睁眼瞎。家里还有些纸,先用着吧,我记得玉兰那时候没废多少纸。”

    高父没同意,他说:“这不一样,我是想让翠兰学些乡学里教的东西。”

    高母微愣,问:“这是怎么了?”

    高父心说还不是被那还没影的上门女婿给闹的,但说出来高母心里又要难受,就含糊道:“我就是想让她多学点东西,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187章 西游记

    高母对高父的那句评价还是很准的,高父本人的文化水准的确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一类的形容没有什么关联,他本身就不是什么笃学不倦的人。

    在高父的要求下,跟着他学习的乔安对此有着切身体验。但她倒是不怎么在意,她本来就是拿他当个幌子。她来到此世,又不是为了当个老学究做学问的。

    在高父看来,他这三女儿没有让他失望。每当让她抄书写字时,她总是安安静静却很迅速的完成他布置下来的课业,不吵也不闹。每当他考校她时,她从不曾出过差错。

    她一如他所想的那般聪慧。这令高父很是欣慰。

    高父是高兴了,但高母反而有些抱怨,她说:“你想一出是一出,这几日她忙着写大字天天闷在家里,你竟是一点不心疼。”

    高父听着她在那说个不停,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其实这事真与高父没什么关系。

    乔安一个人独处时反而能毫无顾忌的恢复自己真实的写字速度,假如不是为了让字迹更显稚嫩,她书写起来只会更加轻松自在。

    而剩下的时间,则被她分配到了其他事情上。

    房间内,她正以一种这个时代的人眼里有些怪异的姿势捏着一根柳条,柳条已被烧焦,外面用草纸紧紧裹紧,这是她自制的一根简易版铅笔。

    桌面上有序的铺列着一张张草纸,最上面的几张是她画出来的用来伪装的花样子,那些流畅优美的线条构成的花式或华美或清新,然而在其掩盖下的那几张图纸却完全变了样子。

    柔美繁复的线条变得干净利落,每一个转折每一根线条都规规矩矩,不似之前画山鸟花水的花样时那般随性,它们互相拼接组合成一个个古怪的图案,像是某种器具。如若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去,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熟悉,但再细致看去,又有几分陌生。

    然而让二十一世纪的人过去,就知道乔安现在画的是什么了。

    那寥寥几张草纸上绘制的,都是后世习以为常的农业器具。

    比如说,乔安手中正在绘制的这张半成品图——随着笔尖在纸张上留下一道道痕迹,最终跃然于纸上的就是二十一世纪机械犁还未全面兴起时乡间最常见的木犁!

    犁这种农具,对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来说,即使是那些生于城市长于城市从不曾亲手使用过的年轻人,也绝不会对它陌生,书上、电视剧上,总有途径让你从视觉上熟悉它。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犁与此时的犁完全是两种概念了,现在高老庄内用的犁还是长直辕犁。历史课本上说唐时出现了曲辕犁,但乔安直到现在也没发现庄内哪里有曲辕犁的影子,估计这时候,即使江东那边已经有了曲辕犁,但要广泛的流传开来还要再过一二十年。

    而且后世与她目前所处的时代相隔的这一千四百年间,犁的样式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革新、完善。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一次次的调整探索中,不仅犁的样式更加美观,而且耕作效率不减反增。

    乔安换算了一下唐时的度量单位,在图纸上标注好比例尺,这张图纸就大功告成了。

    从很早的时候,她就在想着,如何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这种改善必须要是可复制、可持续的,绝不能是临时性的。

    就像是她随手画的花样子,高母比着上面的图案绣出来卖的价格虽然高,但是这都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哪天她抽手走人,这份收入来源立刻就能断掉。它对于家境的改善其实都是暂时的,乔安更喜欢称这部分金钱为额外收入。可以当个小惊喜,但指望这个发家致富就免了吧。

    乔安想了想,最终还是遵从了“民以食为天”的老说法。

    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生活需要里,就目前来说,“食”这一方面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把粮食产量提高上来,那么其余的事情就轻松多了。

    后世的时候,以小麦为例一亩地产个六七百斤粮食那是轻轻松松毫无问题,有些地区来个亩产千斤也能在媒体上看到。若是玉米、红薯之类的农作物,亩产只会更高,不过此时还未引进。至于水稻就不拿来举例了,有袁隆平那位杂交水稻之父在,亩产都能达到“吨”这个计量单位,现代与古代之间的一切对比都毫无意义。

    而现在……

    《平赋书》里提到过“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由于古今度量单位标准不同,换算过来,亩产也就三百来斤。

    这一千多年间的差距太多,体现在肥料、良种、水利、农药、器具等方方面面。

    以目前的情况下,她能迅速下手的,也只有改良农耕用具了。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高父换用曲辕犁呢?

    ……

    这个问题还真是令乔安有些为难。

    说来说去,还是高家“本钱”不够,要是底气充足,她直接让高父拿出银子,让匠人先做出一个成品出来。有了成品,哄着让高父亲自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