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肯嫁东风: 74、谏言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当年不肯嫁东风》 74、谏言(第2/3页)


    “秦尚宫太高看我了。”她似乎并未被挑衅到,道:“也太高看魏家了。”

    长公主的神色终于微动。

    一个人如何听得进另一个人的话呢?全然陌生,如何相信,一定是发现对方的某些判断,和自己的一模一样。长公主也一样看不起魏家,尤其是魏夫人,上位者不怕恶人,只怕蠢人,因为蠢人蠢起来,比恶人的破坏性更大。在她看来,杨林城女眷这次,更多的是犯了蠢,卢文茵才是做了恶。

    清澜的话,也是要试探长公主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听说你和魏夫人有过冲突。”长公主淡淡开口:“她当着卢文茵的面辱你。你不记恨?今日还替她说话?”

    满京人都知道,魏家和卢文茵以前关系好的时候,魏夫人没少充当卢文茵的武器,远的不说,上次在崔家就是一次,虽然最后站出来说了公道话,到底也是伤了叶家的。

    长公主这样问,怕的是周瑜与黄盖的故事,但长公主殿下也知道,魏夫人的谋略,如何做周瑜?连做黄盖只怕都难。清澜那句高看了魏家,与她对魏家的判断是对得上的。魏家,并不是表面恭顺、实则处心积虑阳奉阴违的臣子,那种臣子多出在文臣清流之中。武将一般要跋扈也是明着跋扈。

    宫廷中出来的人,见识过最险恶的人心,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但清澜答得出乎长公主殿下意料的坦荡。

    “殿下让人去过鹿鸣寺吗?”她这样问。

    “自然去过。”

    “那殿下应该知道魏夫人为何辱我。”清澜平静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魏夫人对清澜并不宽厚,她却处处为魏家担保,这个点说不清,她的话在长公主面前就始终带着疑影。

    但早在长公主问她寺庙的时候,她就已经坦诚以待。京郊的那间小寺庙里,她供了四年的长生香,写的是崔景煜的名字。有了这个线索,以长公主的手段,不难查出她和崔景煜的过往,桐花宴也好,曾经的定亲也好,乃至于今时今日的尴尬处境……

    她一开始就知道长公主要用她,所以交出软肋,是臣对君的臣服。就像此刻,她安静跪在长公主面前,神色坦荡而平静,面容宁静如玉,所有的试探、猜测甚至激将法都失去了意义。

    早在长公主问她之前,她就已经给出答案。这样坦诚,反而显得长公主殿下失了气度。

    所以长公主殿下才会道:“起来吧。靖容,去给叶小姐倒杯茶来。”

    女官亲自倒茶,是难得的荣耀。但前倨后恭,先打后哄,也不过是帝王心术罢了。

    苏女官敬重她,所以愿意倒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是秦女官不满,先出声,道:“说来说去,不过都是要殿下管魏家的事罢了,干政可不是什么好事,难道能为了送几个小妾的事,去把当朝尚书大人治了不成?”

    清澜笑了。

    “殿下顾忌陈大人,但陈大人是否顾忌殿下呢?”

    她一句话问得秦女官脸色都冷下来,长公主殿下却仍然只是悠闲喝茶,身后琉璃窗的光照在她脸上,是倾城的美貌,但贵气逼人,如同霜雪般凛然。

    “干政自然不对,殿下的慎重也是理所应当,但花信宴是殿下主持,已经三令五申不许有肮脏事,陈家的人却这样放肆,不教训一下他们反而失了殿下的威严呢。”苏女官立刻道。

    她之所以欣赏清澜,就是因为两人的见解极像。而秦女官则不同,在旁边冷冷道:“只怕叶小姐这话也有私心吧?”

    “谏言的好坏,是由话中的正理决定的。秦尚宫事事论发心,难□□于末流了。”清澜语气淡,话却极锋利。

    长公主笑了。

    “那叶小姐有何正理,说来听听。”

    清澜起身离座,跪下陈词,她这样的姿态,所有人都明白接下来的话一定重极了,连故作不屑的秦女官其实也凝神认真在听。

    “殿下问起我和魏夫人的过往,其实我早已经看开了。军中之人爽直,因为战场容不下蝇营狗苟,彼此要将后背相托,所以经不起背叛,哪怕是误会的背叛也一样。魏夫人误会我,也有她的道理。她说赏罚分明,是带兵的方法,我劝殿下的道理,这也是第一层。”

    “方才秦尚宫说,不过是送几个小妾的事,把这次的事看作小事。我觉得不然,小事,是对京中世家夫人而言,但杨林城女眷,是曾跟着镇北军出生入死的糟糠之妻,陈耀卿和卢文茵侮辱了她们,她们的丈夫也侮辱了她们,士可杀不可辱。殿下是花信宴的主事,赏罚要分明,满京城的夫人都仰赖殿下做主,镇北军的女眷也不例外,她们找殿下做主不是她们大胆,要是不找殿下做主,殿下才该担心呢。护不住自己士兵的将军,无法服众。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如何对待魏家。北疆战事已了,看似魏家逃不过功高震主的结局,所以陈家也好,沈家也罢,都只想着拆解镇北军,给魏家使绊子,借此讨好官家。但殿下是经过事的人,自然知道,朝中派系总会变化,十年前得意的势力,十年后也许就什么都不是了。潮涨潮落,变化万千。但无论怎么变,有一条变不了,就是我大周永远需要有才干的忠臣。”

    “魏侯爷是忠臣,是大周的栋梁,也是官家的肱骨重臣,束缚他,削弱他,算计他,削弱的是大周的力量。钻营算计永远是末技,就算一时得势,也不过镜花水月。这世上只有真正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做有益于江山百姓的大事的人,才能是最后的赢家。这从来是官家和魏元帅的事,不是其他人应该染指的,陈家不明白这道理,卢文茵也不明白。但殿下应当明白。”

    这一番谏言,格局极大,道理也极正,不仅苏女官听得心潮澎湃,秦女官的神色都微动。

    世人没说过谎话,都以为欺骗是极简单的事,不知道一个人想要伪装成另外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算竭力模仿,模仿的不过也是术,不是道。一个人的本心如何,会体现在细节中,也会体现在气韵中,写字讲究气韵贯通。心中没有大丘壑和浩然正气的人,是说不出这样一番话的。

    只是到底太正直了点,做文章是好的,用来政斗,未免太天真了点。

    秦女官于是淡淡道:“那如果如传言所说,官家不明白呢?”

    这话多放肆,虽然借了传言的名义,但判个妄议圣上都是轻的。但清澜从进入这暖阁时就猜到了长公主殿下不是要问责,而是要她来说些话的,在这些话里,大可以不必担心妄议圣上的罪名。

    但清澜更清楚,长公主之所以召她,不是要她说别人都能说出的话,而是要说谁都说不出的话。

    就像此刻,她平静反问:“秦尚宫说传言,其实我也听说了,传言也说,官家刻薄寡恩,但我大周国运昌隆,所以英国公之后有勇国公,勇国公之后有魏元帅,但魏元帅之后,不知有谁?”

    长公主的神色都有瞬间的震动。

    清澜前面那番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诱之以利。但那不过是读圣贤书的人的基本功,整个下午,只有这一句,才是真正的谏言。

    “我要劝殿下的,第三层的道理,是《春秋》说的,义战必胜。陈家行事不正,而魏侯爷行的是忠义,这其实也是殿下的家事,听闻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