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我,呼风唤雨》 190-200(第5/16页)

陈昭挑眉轻笑:“子龙与文和定有话说。”贾诩向她禀告凉州经历的时候,也对没抓住曹操耿耿于怀。

    要是董卓还活着,估计对此也很有话说。曹操刺杀他的时候刀都掏出来了,董卓愣是让人走了,事后通缉令抓住了曹操,结果县令还跟着曹操一起跑了。

    这么一想,陈昭便觉得这份降书多了几分可信。曹操不是宁死不屈的性子,他要是真宁死不屈,当年刺杀董卓时候刀都拔出来了,何必又改称献刀。

    陈昭干脆将谋士召集一堂,一同商议此事。最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曹操是真心归降。

    例外的那个是陈宫,陈宫坚决投反对票,认为曹操是想要先归降后跳反。还搬出当年曹操杀人救猪的事,论证曹操十恶不赦的坏。

    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的人能有什么诚信!

    陈昭听完众人争论,忽然抚掌而笑:“既如此,便有公台充当使者前去长安对接此事。”

    陈宫会用最大的恶意揣测曹操,最大可能杜绝曹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有陈宫盯着,莫说曹操反叛了,就是曹操哪顿饭多喝一口酒,陈宫都能找出曹操要反叛的十条大罪。

    什么,你说你没有反叛的心思?呸,当年吕伯奢打酒款待你,你觉得人家要去官府举报你,转头就把人家全家杀了!昨日敢因一口酒杀人全家,今日就敢因一口酒背叛我主!

    曹操展开陈昭的回信时,指尖几不可察地颤了一下。他迅速收敛心神,将那份微妙的失落感压进心底最深处,转而专注于眼前的事务安排。

    “传令下去,令百官明日来丞相府议事。”他的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波澜,仿佛只是在部署一次寻常的调防。

    曹操平静宣布了归降陈昭一事。

    朝中百官对此接受迅速。尤其是那几个出身江东之地士族的士人,曹操冷眼瞧着他们互相使眼色的模样。这些士人在陈昭攻下江东之后抱团投奔他,来的时候各个义愤填膺,口称“宁死不从贼”。陈昭真打到城门口了,一个个喊投降喊的最大声。

    曹操都不免在心中嘀咕幸好还没来及用这些人。

    至于天子那边,曹操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曹操连问都没问刘协意见,只糊弄了一句“昭侯乃大汉忠臣,曾杀董卓救天子于危难之间,今天子危险,当请昭侯入朝主持大局”就迅速定下了此事。

    丝毫不提危险是怎么来的。

    ————————

    曹操:音乐家与戏曲先驱

    创制“清商三调”  :改革汉代乐府,主导整理《相和歌辞》,其作《短歌行·对酒》可配古琴曲《鹿鸣》演唱。

    设“铜雀台伎乐”  :蓄养专业乐伎,推动戏曲从祭祀走向娱乐化(后世尊为“梨园祖师”之一)。

    邪恶矮脚猫音律的确是比昭昭强的……

    请看东吴传奇投降王们:

    张昭(孙策托孤重臣,孙权早期首席文官,这人是谁打来都想投降啊):

    赤壁之战前 :力劝孙权投降曹操,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夷陵之战前 :再次建议向刘备妥协,被孙权怒斥“卿言投降,何异误国!”。

    孙弘:孙权死后 ,暗中联络魏国,主张割地求和,甚至策划毒杀诸葛恪

    全琮:建议孙权“暂献降表以缓魏怒”,子全怿后来在晋灭吴时直接投降。

    步阐:直接带西陵城投敌,还帮晋军打吴军。名言 :“吴主昏暗,不如北面事圣朝”。

    ……不过这时候后面几个应该还没出生。

    第194章

    长安不同于其他城池,其他城池投降,只想城门一开,官吏带着本城郡守或者县令的人头出门相迎就可以了。

    可如今长安城内名义上的“县令”是天子,陈昭自己知道她是反贼,刘协知道她是反贼,曹操也知道她是反贼,天下人人都知道陈昭是反贼。

    可偏偏陈昭入城的理由还是“今天子危险,天子传召昭侯入朝主持大局”。

    四月的长安城郊外,春意正浓。灞水两岸杨柳堆烟,新绿如瀑,随风轻拂水面;野桃李花纷飞若雪。远处终南山岚雾缭绕,官道上行人寥寥。

    两侧农田也荒芜一片,无人耕种。李傕郭汜两个董卓残将占据长安,在长安烧杀抢掠,强行征召庶民充作士卒。关中大旱之时,郭汜李傕亦只会劫掠……曹操入长安后,满心都是如何抗敌,没来及管民生之事。

    空有农田,却无农人耕种。

    曹操亲自在城外等候陈昭来使,心中揣测会是谁来与他对接。

    希望是一个他能搭上几句话的熟人。

    最好是荀彧,当年荀彧还在袁绍麾下之时,他与荀彧便已结识,曹操都打算好了要偷偷挖袁绍墙角,谁知陈昭下手那么快。其他老熟人也行,当年各路诸侯讨董之时,他和陈昭关系还不错,经常走动……

    官道尽头,一人身披玄色长袍策马疾驰,黄边袍袖随马背起伏如流火,身后一队铁骑卷起滚滚烟尘,更添肃杀之气,一面玄底黄字的“昭明”大旗迎风招展。

    为首使者衣襟在风中猎猎翻卷,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面容清癯,眉如利剑斜飞入鬓,一双狭长的眼睛锐利如鹰,透出冷峻。薄唇紧抿,下颌线条刚硬,颧骨略高,显得坚毅而深沉。

    来者正是陈宫。

    曹操:“……”

    他忽然觉得为了避嫌应该请陈昭换个和他不熟的人交接。

    “公台,别来无恙啊。”曹操咳嗽一声,还是迎了上去。

    陈宫翻身下马,一丝不苟地行礼,随即挺直腰背,冷冷一哼。

    “曹丞相高高在上,陈宫一届小官,岂配得曹丞相挂念。”他目光如刀,在曹操身上刮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觉得此人满腹奸诈。

    陈宫忍了忍,终究忍不住狠狠一挥衣袖:“汝心不正,我当年才离你而去,如今你又生了什么阴谋,诓骗我主?”

    他决心要戳破曹操阴谋,让主公看清此贼真面目。

    曹操尴尬拢了拢袖角:“操是真心归降昭侯。”

    陈宫冷哼了一声,扭开脸,强忍住想要扑上去和曹操打一架的心思。

    他随曹操入城,虽未拒绝宴席,却始终冷着脸。

    他需与百官多接触,才能打探出这些朝臣到底是真心愿意归降主公,还是外示柔顺,暗藏祸心。

    酒水摆在陈宫面前,陈宫黑着脸把酒水推开,“某不喜饮酒。”

    他阴阳怪气,意有所指瞥了曹操一眼:“谁知这打酒的仆人出了此门能否全须全尾回来。若遇到歹人,以为他要去告密,将他全家杀了也未可知。”

    宴会上其他人一头雾水,只有曹操尴尬一笑,命人将陈宫面前的酒水换成蜜水,其他人依然饮酒。

    酒过三巡,陈宫听了两耳朵的奉承话,眼角余光却一直在宴上打量,看到宴席中有几人一味低头饮酒,并不上前与他这位昭侯亲信搭话,立刻在心中记下了这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