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我,呼风唤雨》 30-40(第6/21页)

昭听闻子义年幼丧父,由其寡母抚养成人。”

    听到陈昭这番话,李楼挺直脊梁,她敏锐听出了陈昭这番话的重点。

    不是她的儿子太史慈,而是她这个太史慈的寡母。

    莫非是有以母胁子之意?

    李楼淡淡道:“子义的确由老身独自抚养成人。不过子义并非是愚孝之人。”

    话中隐含的意思是不要想着可以用她胁迫太史慈。

    陈昭却丝毫没有把话题往太史慈身上扯的意思,反倒饶有兴致追问起了李楼。

    “这么说,太史慈一手神射之术便是夫人所授喽?”

    李楼似乎被陈昭一句话引起了久远的回忆,她失神片刻,许久方才回过神来,神色却已经不似方才那般紧绷了。

    “的确是老身所授。”

    李楼露出了与陈昭见面后的第一个笑容,她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老身是飞将军李广后人,一手神射乃是家传的本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夫人原来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陈昭引用了后世的一首诗。

    “正是家祖。”李楼面上笑容更多。

    两汉对军功崇拜,李广虽有“飞将军”的名头,可到底更出名的是一句“李广难封”,惋惜者多崇敬者少。

    虽不知这首赞扬之诗是谁所作,可从陈昭口中听到这么一首对自家祖先的赞扬之诗,已经足以让李楼高兴了。

    陈昭忽然起身,对李楼拱手一揖,正色道:“我此次前来是想请李夫人做我麾下幕僚。”

    “我?”

    饶是李楼岁数已经不小了,也自诩见多识广,可陈昭这番话还是把李楼震得直接起身,震惊看向陈昭。

    陈昭大笑,走到李楼身前:“昭要请的贤才,正是李夫人啊。”

    儿子拐不到,老母她还拐不到吗?姜还是老的辣,太史慈只是一个神射手,李夫人可是能教出神射手的老师。

    有了好老师,还怕培养不出来好弓手?

    李楼只觉自己脑中乱糟糟的,分明她已经不再年轻了,分明她早就想好了如何替儿子拒绝反贼的招揽

    可听到陈昭称呼她为贤才的这瞬间,李楼的第一反应却不是“此人是黄巾余孽,没有前途”,而是“我如何能是贤才”。

    “老身不过一介乡野老妇,如何担得上贤才之称。”李楼麻木道。

    李楼悲哀发现她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却酸胀的厉害。

    这不是她的从心之论。

    这只是她的理智之言。

    “儿子难道还能胜过母亲吗?”陈昭反问。

    一个刁钻的问题。

    东汉举孝廉取士,对孝道十分看重。

    所以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李楼也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儿子比不上母亲”,所以就干脆闭口不言。

    陈昭看着李楼道:“太史子义是贤才,太史子义的老师自然更是贤才。昭求贤若渴,请贤才辅佐我有何不可。”

    “至于老妇之言,夫人可有四十?”

    李楼略微恢复了平静,又强装从容的僵硬坐下:“老身我,三十又八。”

    她的儿子已经及冠成人,李楼自称老身已有数年,可对上陈昭那双诚恳的眼睛,她却只能挤出干巴巴的“我”。

    “姜尚七十二岁才遇周文王,夫人才三十八岁,这算什么老妇。”

    陈昭真心实意反驳李楼。

    三十八岁,多年富力强的年纪,尤其是对于弓手,黄忠跟随刘备的时候都六十岁了,也嘎嘎能打。

    “李夫人难道不想光复先祖荣光,让天下人都知道李广后人亦是神射手吗?”陈昭敏锐察觉到了李楼对“李广后人”这个身份的认同。

    “有飞将军射杀匈奴的箭术,难道李夫人只满足射兔吗?”

    “李夫人何不随我回平原郡,领数千弓手,驰骋沙场之上,继先祖未成之愿,搏个侯爵之位呢?”

    陈昭一连串的反问直接把李楼问懵了。

    堂内陷入诡异的平静,谁也不先开口。陈昭气定神闲低头喝水。

    她相信李楼会跟自己走。

    “使君就有这么大的底气能够成事吗?”

    久久,李楼终于开口。

    陈昭平静道:“不成则死,死有何惧?”

    “你随我走,成,则完成先祖未成之志,封侯拜将;不成,则天下知你李夫人作战英勇、战死沙场。你不随我走,则天下无人知世上曾有过你李夫人。”

    李楼苦涩叹息一声:“这可让我”

    她已经做好了替儿子把陈昭挡回去的准备。陈昭一个连正经官职都没有的反贼,投靠她实在是没什么前途可言。

    可落在自己身上,李楼却束手无策,根本说不出拒绝之言。

    她的儿子有无数个选择,可以投陈昭,也可以投青州刺史,还可以待时而动,日后等天下大乱再随机应变。

    可她只有两个选择,籍籍无名在后院待一辈子,或者跟随陈昭这个反贼。生死反倒无关紧要,能教出太史慈这样的儿子,李楼本就不是什么畏惧生死之人。

    这是她此生仅有的机会。

    李楼闭闭眼,紧紧握住了拳头,她的手掌上满是茧子,练习箭术时候磨出的茧子。

    “楼愿跟随主公。”

    李楼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直到送走陈昭,李楼才清醒过来,长叹一口气。

    这叫什么事?她劝儿子不要跟随反贼,结果她一时冲动跟随了反贼

    李楼拍拍自己通红的脸,摸到了眼角的细纹。

    早上照镜梳妆时候她还在感慨一转眼孩子都及冠了,她也老了。

    可现在再抚摸着细纹,李楼却想起陈昭那番话。

    姜子牙跟随周文王出山的时候都七十二岁了,他的皱纹应当比自己多。

    她记得自己年轻时候还有一套甲胄,出嫁的时候她当做嫁妆带过来了,倒是可以拿出来穿上。

    “给子义传信,让他回来吧。”李楼吩咐身旁老仆。

    “人家陈使君没看上他。”

    回家后的太史慈:我娘呢?我娘呢?

    关于太史慈的母亲

    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也就是说太史慈向孔融报恩是他的母亲让他去的,所以我认为太史慈的母亲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会因为“我跟随反贼会不会伤害我的儿子”的人。如果说害怕儿子受伤,太史慈的母亲就不应该让太史慈去报恩,毕竟那时候黄巾军团团围住北海

    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