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呼风唤雨: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三国]我,呼风唤雨》 30-40(第17/21页)

称颍川陈熙宁,说是女公子好友,特来上门拜见。”

    蔡邕觉得自己这段时日的经历十分神奇,忽然有一日那曾经欺压过他的五原太守亲自登门向他道歉,而后他就被糊里糊涂调回了洛阳,还担任了一个虽然品阶不高但是十分清贵的官职。

    蔡邕也曾打听过是谁帮助了他,最后他如今的上官隐蔽透漏给他一个名字。

    颍川陈氏的一位女公子,陈熙宁。

    “是恩人来了,快请进来!”蔡邕起身准备迎接恩人,又转头吩咐婢女,“快让文姬出来。”

    原来这位恩人是他女儿的好友,只是先前怎么他不知道文姬还有这么一位有权势的好友呢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为避讳司马昭的名字所以改为文姬),因为知名度问题,所以本文还是默认她字文姬

    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后汉书灵帝纪》

    又作裸游馆千间,采绿苔而被阶,引渠水以绕砌,周流澄澈,乘舟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楫,摇荡于渠中。其水清澄,以盛暑之时,使舟覆没,视宫人玉色。又奏《招商》之歌,以来凉气也。《后汉书张让传》

    而且根据没有准确证据的史料,宫女穿开裆裤也是汉灵帝搞出来的东西,这家伙真的太昏庸了

    第39章第 39 章:一起来谋反吧

    “我之好友?”

    听到婢女之话,蔡琰诧异,她在洛阳有好友吗?

    揣着疑惑,蔡琰整理好衣裙匆匆走向正堂,一入厅门就看到自家老父对面坐着一个略比她小些的女郎。

    蔡邕看到女儿前来,露出了解脱之色,连忙呼唤:“文姬你看是谁来了?快带着熙宁去后园赏花,为父就不叨扰你们小女儿相聚了。”

    倒不是陈昭为人不好相处,实际上蔡邕觉得陈昭年纪虽小见识却十分广博,与他谈论起文章也头头是道。

    只是蔡邕一想到陈昭是他女儿的好友就觉得尴尬,哪有父亲陪着女儿闺中密友聊天的礼节呢。

    硬着头皮聊了一阵,终于等到了自家女儿,蔡邕立刻松了一口气,忙不迭把陈昭和自家女儿推了出去。

    被亲爹推出来、和完全没见过的“闺中密友”面面相觑的蔡琰:“”

    “文姬,好久不见!”陈昭自来熟拉起蔡琰的手,领着她往后院走。

    低头看了一眼被陈昭攥住的手,更加怀疑起自己记忆的蔡琰目露迷茫。

    难道她真有这么一位好友,只是把人家给忘了?

    “你不记得了?我们没见过呀?”陈昭笑吟吟道。

    蔡琰脸上愧疚的表情猛然一顿,她缓缓侧头,怀疑起了自己耳朵。

    她刚才听到的是“我们先前见过”还是“我们没看过”?

    陈昭扑哧一笑,“我和文姬神交已久,或许曾在梦中见过可若是不论梦中,你我的确是初次相见。”

    陈昭后退一步,饶有模样拱拱手:“陈氏熙宁,这厢有礼了”

    俏皮模样逗得蔡琰温柔一笑,款款拱手:“蔡氏文姬,亦有礼了。”

    真好听,说话都细声细语的。

    陈昭一见到蔡文姬就知道这个贤才她一定要搞到手。

    这么温柔,压榨起来一定也很省心。

    陈昭努力寻找共同话题:“我听说文姬精通音律,其实我对音律也略有了解。”

    “是吗,不知熙宁擅长什么乐器?”蔡琰眉眼弯弯,面上满是欣喜。

    初来洛阳,她也没什么好友,能遇到一个知己实在是乐事。

    陈昭自信满满道:“我擅笛!”

    半个时辰后。

    薄雪未化,蔡文姬的闺房之中,只开一角木窗,先是一阵悠扬动听的琴声,随后是一阵古怪的笛声。

    来往婢女仆人路过纷纷快步离开。

    蔡琰努力压抑住想要捂住耳朵的冲动,听着耳边呕哑噪杂难为听的笛声,生无可恋。

    陈昭自信满满吹完了一曲,确定自己完全是按照曾看过的曲谱吹奏,自信满满看向蔡文姬:“文姬觉得如何?”

    蔡文姬嘴唇动了动,挤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别有趣味。”

    她听说有的人生来五音不全,分辨不出音乐好坏,或许熙宁就是这种人。熙宁是她新交的好友,她要维护好熙宁的颜面。

    “那我再为文姬吹一曲!”陈昭跃跃欲试。

    蔡文姬连忙阻止陈昭:“先前在前厅,我似乎听到熙宁正和家父谈论小赋,我对小赋亦有涉猎,熙宁可愿与我一同品鉴小赋?”

    陈昭爽快应下。

    好在蔡文姬发现自家好友虽说在音律上一窍不通,可在文学上却能说的头头是道,有些见解甚至甚至会让她有恍然大悟之感

    大将军何进府上。

    宴饮正酣,觥筹交错。案上摆放着烤得金黄酥脆的鹿肉,众人手持漆杯,浅酌着香醇美酒。

    坐在首位的何进忽然放下酒盏,挥退乐师舞女,而后长叹一声。

    “我此次请诸位来,是有要事相商。”

    “何事惹得将军如此忧愁?”袁绍豪爽举盏,“我等愿意为将军排忧解难。”

    其余几个官员也纷纷应和。

    曹操坐在宴席偏下的桌案,也跟着附和两句,竖起耳朵悄悄把手中酒盏放下。

    他的官职低,家室也不显赫,在宴席上还插不上话。”陛下年过而立却还未立太子,国无储君则不稳,我等理应上书催促陛下早定太子。”何进道。

    何皇后动作很快,和陈昭见面之后第二天就和何进通了气。

    何进今日设宴,目的是为了在后天的朝会上,让群臣向帝王进谏,提议册立太子一事。

    宴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席上各人皆有自己的小心思。

    “陛下的确应当立太子了。”忽有一老臣出声。

    “对,陛下年纪不小了。”

    “皇子辩乃是国之嫡长”

    东汉皇帝的寿命都不长,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如今朝堂上的形式是在天子的支持下宦官压过了外戚。

    士人们都盼望着更换皇帝,好让外戚掌权。在他们看来,外戚多出身于士人群体,算是自己人,而宦官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曹操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商议该如何逼迫天子立皇子辩为太子,暗中摇头。

    天子就是天子,纵然再昏庸也是天子。天子岂能愿意受人逼迫,这些人谈论的立太子一事,他看是成不了。

    即便心中对此并不看好,曹操也依旧一言不发。

    朝会在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称为 “朔望朝会”。天不亮时,百官就已经抵达宫门,在此等候入宫。

    今日大部分官员都带着一股隐秘的兴奋,他们在肩膀交错的时候会默契交换一个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